讓綠色成為百年上航的靚麗底色

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國家發展總體佈局,將建設美麗中國作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要目標,大氣、水、土壤汙染防治三大行動計劃相繼實施……全社會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綠色發展按下快進鍵,生態文明建設駛入快車道。中交上航局所屬中交水利公司在“兩山”理念指引下,抓住美麗中國、鄉村振興、長江大保護、黃河流域生習新的美麗家園,讓綠色成為百年上航靚麗的底色。

碧波盪漾現生機

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上航局堅持以生態惠民生、促發展,用心改善生態環境,充分發掘生態價值。

柔風吹拂,奉心湖面泛起漣漪,撥動著茂密的水草,粼粼波光映照出迷人的水岸風情。眼前充滿詩情畫意的美景正是上航人的傑作。

開門見綠推窗見景。山清水秀的自然環境是奉化城市轉型示範區發展的先天優勢,也是推動生態文明建設的最大資源。如果把示範區比作朝氣蓬勃的少年,那麼奉心湖就是少年身上閃耀的“城市明珠”。

讓綠色成為百年上航的靚麗底色

“奉心湖是我們開挖出來的人工湖,剛開挖成形時,湖水十分渾濁,到處是爛泥,連草都沒幾根,簡直像‘水下荒漠’。”寧波奉化濱江生態公園專案經理董永平回憶說。儘快構建水生態系統成為工程的當務之急。

奉心湖底質是整個水生態系統的基礎。為此,專案部對湖泊底質做了精心改良,由下到上回填了三種不同的土壤。專案部還把高孔矽藻土生態改良劑混合進粗砂裡,鋪設在底質表層,從而調節土壤結構,提高含氧量,幫助水生植物快速成活。

改良奉心湖的底質就像是為水生態系統搭好“舞臺”,而建設“水下森林”才是“主角戲”。專案部精心挑選了淨水能力強、適應本地氣候環境的水生植物作為主要種植物件。湖泊近岸區域被劃為水下草皮區,中央深水區被劃為冬季“水下森林”,中間地帶被劃為夏季“水下森林”,把不同特性的水草種植在相應的區域。“這樣保證了湖水得到長期淨化,同時發揮水生植物的景觀作用,讓市民們在一年四季都能看到綠色湖景。” 馮江濤介紹說。

隨著水生態系統的不斷完善,曾經的“水下荒漠”變成了充滿生機活力的“水下森林”,湖水清澈見底,成群的鳥兒在湖面嬉戲,不時發出陣陣清脆的鳴叫。

一百多公里外的桐鄉市西部飲用水源保護建設工程則是另一幅美麗景象。該工程佔地約5400畝,由生態溼地、取水泵站、原水管線等組成,設計取水規模為60萬噸/日,是桐鄉市最大的民生工程,建成後將解決幾代桐鄉人安全飲水的夢想。

讓綠色成為百年上航的靚麗底色

專案團隊充分尊重和利用自然規律,在原始生態地貌的基礎上,改建大面積生態溼地。“生態溼地具有涵養水源、淨化水質、調節氣候、維持生物多樣性等功能,被譽為‘地球之腎’。我們期望透過建設生態溼地,讓水量豐起來、水質好起來、風光美起來。”專案經理趙輝說。

生態溼地劃分為預處理區、根孔淨化區、深度處理區等三大功能區,層層遞進,提高水質淨化效果。此外,工程還大量運用人工溼地生態根孔技術,透過在植物床分層埋設不同型別的秸稈,在土壤中形成密集的根孔結構。

“這些根孔結構為水分、溶質、氧氣、二氧化碳提供優先遷移的‘高速公路’,改變溼地潛水中的氧化還原狀態,同時為汙染物提供吸附、轉化、降解的場所,可謂是一舉多得。”技術員裘尚毅介紹說。

如今,專案團隊正在加班加點全力推進工程進度,他們期望讓桐鄉人民早日喝上放心水。

綠色畫卷惹人憐

過去,高樓大廈是衡量城市發展程度和市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標誌;如今,綠色宜居成為城市發展的新目標和市民的新期望。上航人尊重自然,改造自然,探索出了“水在城中、城在綠中、人在景中”的城市生態和諧新模式。

十里荒地伴蘭溪,大雨小雨匯‘黃河’。木蘭溪是福建省莆田市的母親河,養育了數百萬莆田人民,但由於過去洪水氾濫,木蘭溪兩岸的百姓都遠離河岸居住,久而久之河岸變成荊棘叢生、黃土裸露的荒地,如同美麗畫卷上的一塊墨疤。

為了給黃土地穿上綠衣,木蘭溪整治工程北岸口袋公園專案部利用生態系統中物種共生、物質迴圈再生的原理,根據當地氣候精心挑選61種不同品種的植物,其中既有美化環境的菩提樹、高山榕,又有淨化空氣的香樟、合歡樹,以及各種品色的地被植物,種植各類植株超過110萬株,鋪設草皮近6萬平方米。

讓綠色成為百年上航的靚麗底色

建設者們的畫筆終於把“墨疤”變成木蘭溪錦上添花的一部分了。各種植物不僅起到涵養水源、淨化水質、保護河岸的作用,而且“四季皆美景,美景各不同”。

生態環境的改善,受益的不只有人類。在一次工地巡查時,安全員陳杰突然發現前幾天剛種植的喬木上多出一團黑色。走近仔細一瞧,他不禁樂起來,原來是小鳥在樹上建的鳥窩。“現在生態環境變好了,小鳥也迫不及待地安了家。”陳杰滿臉自豪地說。

木蘭溪流經莆田城區繁華地帶,然而近水不能親水一直是附近成千上萬市民的遺憾。要想去河邊散步,沒有直達的道路可供通行,市民們需要穿過荒地、越過水坑,再翻上河堤。“雖說沒有九九八十一難,但衣服被劃破、鞋子踩進水坑倒是常聽說的事。”市民章友亮回憶說。

為了讓市民親水的夢想成真,專案部在建設過程中始終秉持開放理念,實現水、岸、綠、景、城有機融合。整個公園沿河而建,北側與城市道路相連,增設多處寬敞入口,南側與堤頂步道透過步梯相連,還有多條延伸至木蘭溪水面的親水棧道,真正形成與水共生、依水發展,城市沿河而建、百姓伴水而居的城市空間。

市民只需步行幾分鐘就能享受到河邊盛景,眼前是清可見底的流水和綠植點綴的河道岸線,往遠處望去,河水浩蕩流向東方,白鷺輕盈地自由飛翔,一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麗風光。有位老人拉住施工員陳鑫瑞的手說,自己家就住在附近,因為年齡大了就不怎麼愛動彈,但是從樓上看到現在的木蘭溪北岸大變樣,總是忍不住到河邊走走,瞧瞧白鷺,聽聽水聲。

生態清淤白鷺翩

“橘浦芳洲,白鷺野鴨,菱角蓮藕,河網人家。”一場大雨過後,素有“浙南威尼斯”之稱的三垟溼地煥發出生機,水滴點綴的綠植暈染了幾分秀麗,交錯相通的清渠波光粼粼。溫州市民陳先生在橋上駐足停留,忍不住在朋友圈直播起這“世外桃源”般的詩情畫意:“水更清了,岸更綠了,經過這段時間的生態清淤,溼地可是愈發的迷人了呀。”

三垟溼地佔地10。67平方公里,由161座島嶼和138條河道組成。多年來這片溼地始終扮演“綠腎”角色,為溫州城市生態提供了豐富的水資源、涵養水源、蓄洪防旱和保護生物多樣性等突出作用。

“三垟溼地河道眾多,容易淤積,影響了溼地的美觀以及其生態功能的釋放。”溫州三垟溼地生態清淤工程專案副經理倪志堅表示,“根據三垟溼地公園的建設安排,我們負責對溼地涉及到的74條河道進行‘美容養顏’,河道疏浚作為公園建設的前期專案實施,完成後將為公園後續建設奠定牢固基礎。”

回憶起工程最初的的情景,倪志堅感慨地說:“在這片被視為寶貝的溼地裡施工,還得透過村民們的嚴峻‘考驗’才行。”雖然徵遷工作早已全面鋪開,但溼地裡的村民還是時不時地“巡視”一番,不放過任何“風吹草動”。

“你們這個排泥管線牢靠嗎?你們這些挖上來的淤泥打算怎麼處理,不會是隨便丟在我們這個溼地角落裡吧?……”村民們紛紛表達出自己的擔憂。在倪志堅看來,村民們的擔憂不無道理,錯綜複雜的河道給排泥管線提出要求,稍有破損,泥漿容易流入河道;淤泥土的處理倘若不做好完備的方案,對於溼地的生態將造成影響。

豐富的生態清淤經驗和完善的施工方案必不可少。針對管線問題,專案部加強管控,採購優質的管線,在每次施工前均安排專人仔仔細細檢查一番,確保全線“零滲漏”,“雖然繁瑣了點,但是想到這片美麗的溼地和村民們關切的神情,再仔細點都不為過!”倪志堅這樣感嘆道。因為道路的原因,疏挖後的淤泥並無法大量往外出運,“考慮到溼地的植被以及未來的種植需求,經過探討,我們決定採用固化後再利用的辦法。”原來,雖然河底的淤泥有機質十分豐富,適合用作種植土。經過疏挖、抽送、固化、鋪設等一套“組合拳”,原先的底泥在溼地裡“重獲新生”,擔負起哺育綠植的“新使命”。

疏挖淤積河段,清理溼地沿岸,在建設者們的努力之下,蜿蜒的河道重新散發溼地獨有的韻味,“浙南威尼斯”的風情盡顯。“生態清淤工程解決了溼地河道所存在的問題,也為前來休閒觀光的市民們提供更好的綠色享受。未來,相信更多的市民可以體會到三垟溼地的獨特魅力,在溼地裡感受到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倪志堅笑著說。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風起正當時,揚帆再出發。在生態文明思想指引下,上航局將繼續以央企的責任擔當參與美麗中國建設,打響“上航生態”品牌,為子孫後代呵護一個天藍、地綠、水清的美好家園!(梁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