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成龍青少年時期的故事之三

永寧書院讀書

于成龍青少年時期的故事之三

永寧書院

于成龍年少時,勤奮好學,受過良好的教育。他性情剛直,不苟於言笑,才智出眾,勤勞刻苦。于成龍少年時代的讀書學習,主要是由父母親和永寧書院院長邢濟堂(後為于成龍岳父)教導的,後世還流傳了幾則學習逸事,能反映出于成龍不平凡的心胸和才氣。

于成龍出生的時候,永寧州一般小孩子開始上學時主要讀三字經或百家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三字經是三個字一句,比較容易上口。百家姓“趙錢孫李,周吳鄭王。馮陳褚衛,蔣沈韓楊。朱秦尤許,何呂施張。”一般人只要提起讀書來,就會自然想起這些句子來。往往小孩子還沒有正式上學,已經聽熟了這些句子。其次是千字文“天地玄黃 ,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 ,辰宿列張 。”也比較容易誦讀。

于成龍出生在一個書香門第之家,于成龍的父親於時煌對兒子們的教育有一定的見解,他主張少年啟蒙除了要從《三字經》和《百家姓》開始讀起外,還應該讀《鑑略》,注重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進一步告訴孩子不要忘記責任和擔當。于成龍對此很感興趣。

于成龍青少年時期的故事之三

於時煌教於成龍讀《鑑略》等書籍

此書大略是以五言詩句韻文的形式,按時代順序將我國上自遠古傳說,下至元明的社會歷史,進行了簡單扼要的總述和概括。所以,可以說這是一部專述我國社會政治歷史發展的蒙學讀物。全書僅萬餘字,行文言簡意賅,敘事條理分明,贏得了舊時讀書人的喜愛。于成龍對這本書更是喜愛有加,他把《鑑略》中的三皇紀 ;五帝紀 ;陶唐紀;有虞氏紀 ;夏后氏紀;商紀 ;周紀 ;春秋紀 ;戰國紀 ;秦紀;西漢紀;東漢紀 ;三國紀;西晉紀;東晉紀;南朝宋紀;南朝梁紀 ;南朝陳紀 ;隋紀;唐紀 ;下唐紀;五代梁紀 ;五代唐紀;五代晉紀 ;五代漢紀;五代周紀 ;宋紀;元紀;明紀的每一段都抄在一個小本子上,一有空就背誦,什麼“乾坤初開張,天地人三皇。天形如卵白,地形如卵黃。 五行生萬物,六合運三光。天皇十二子,地皇十一郎。無為而自化,歲起攝提綱。人皇九兄弟,壽命最延長。 各萬八千歲,一人興一邦。分長九州地,發育無邊疆。有巢氏以出,食果始為糧。構木為巢室,襲葉為衣裳。燧人氏以出,世事相迷茫。鑽木始取火,衣食無所妨。 結繩記其事,年代難考詳。”和“帝堯陶唐氏,仁德宏天下。茅茨不剪伐,土階為三級。蓂莢生於庭,觀驗旬朔日。 洪水泛九年,使禹而敷治。 居外十三春,未入家門視。 通澤疏九河,引水從東逝。 舉益治山澤,猛獸皆逃避。百姓樂雍熙,擊壤而歌戲。大舜耕歷山,堯聞知聰敏。 二女嫁為妻,九男遣奉侍。器械並百官,牛羊倉廩奮。事舜畎畝中,取妻歸帝裡。堯老倦於勤,四嶽舉舜理。堯立九十年,一百十八歲。舜見堯升遐,避位南河地。 百姓感舜恩,從者如趨市。天與人歸之,回宮即帝位。”及“漢高祖登基,寬大人皆悅。納諫捷如流,賞罰分清白。約秦法三章,著漢書十冊。 賜地謝功臣,敕封公侯伯。 紀信封城隍,萬載承恩澤。屈死韓與彭,寸祿未曾得。早聽蒯通言,不遭陰人厄。張良解印歸,保身最明哲。陳豨見信俘,叛漢歸番國。帝命斬丁公,以怨而報德。孝惠帝登基,仁慈多病怯。呂后後臨朝,陰謀移漢業。 諸呂盡封王,漢將位虛設。若非平勃扶,國命不可活。傳至漢武帝,習學神仙訣。煉丹養長生,欲把天機洩。高建樓臺宮,覓迓蓬萊客。 王母獻蟠桃,乘鸞來相竭。方朔得仙緣,蟠桃三被竊。從此競奢華,國虛倉廩竭。置立稅課司,即今成古額。用度不足支,出賣官員冊。賈誼屈長沙,上疏論優劣。仲舒公孫弘,二人庭對策。朱買臣賣柴,拜相居帝側。張騫泛天河,因使西域國。衛青牧豬奴,封侯鎮胡北。相如賣酒郎,時來拜金闕。汲黯言直戇,霍光性忠烈。蘇武陷匈奴,牧羊持漢節。去國十九年,還朝頭似雪。泣把李陵衣,作詩相與別。五言詩起此,後世知詩則。孝昭皇帝生,母懷十四月。號曰堯母門,七歲登帝闕。明見智非凡,政事皆自決。表章六經文,民頌孔安國。龔遂為太守,德化渤海賊。使賣劍買牛,盜服心歡悅。丙吉問牛喘,憂時失調燮。孝元登帝闕,仁柔喜儒墨。 國家大小事,盡付石顯決。鑿壁讀書人,芳名千古燁。 於公高大門,治獄多陰德。忠臣甘延壽,鎮守單于國。良臣韓延壽,治民化以德。奸臣毛延壽,做事多詭譎。暗害王昭君,嫁為胡地妾。孝成登帝基,王氏生萌孽。朱雲犯帝顏,手攀殿檻折。 梅福亦上書,書上說妖孽。 哀皇及孝平,天命中道歇。朝野大綱維,盡歸王氏宅。相傳十二君,王莽篡帝闕。僭位十五年,九族皆誅滅。”背的滾瓜爛熟,而且注重研究我國社會政治歷史發展規律。于成龍後來的文學素養,離不開他小時候“強記硬背”的經歷。如果沒有父親對小時候于成龍的嚴格要求,如果沒有那種從不懈怠、步步緊逼的教育,如果沒有從小背《鑑略》、沒有在私塾接受“人生沒有第二次選擇”的經歷,會不會有後來的“廉吏能臣”?他手中的一支筆能在黃州起兵叛亂時用一首《初撫東山遣牌》和《安慰各堡諭》阻擋住了大兵征剿,百姓們紛紛找到于成龍,訴說冤屈,承認錯誤,表示願意遵守法律,勤勞耕作,再不跟上惡人鬧事了。使地方治安恢復了平靜。從於成龍的成就來看,于成龍是如此適合和文字打交道,也是如此的適合背《鑑略》,于成龍對進剿叛亂,

平定“三藩”,治理社會,化解矛盾,廉潔愛民,

追本溯源,一定離不開父親的嚴厲,甚至苛刻的教育方式。於時煌教導于成龍,不管世界上有多大的誘惑,首先不能忘記學習。可以說,這是於時煌對孩子們的一種學習習慣的培養,甚至可以說是人生態度的引領。何況在一個封建知識分子眼中,在鬱郁不得志的于成龍父親心中,大抵沒有一件事比“讀書”更重要。讀書這件事,小到“學而優則仕”,振興門楣,大到關乎“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由此看來,於時煌是一位開明有前瞻性的父親,正因如此,于成龍一生中,沒有忘記自己身上的“責任“,少年時好好讀書,為人之時不忘孝順,為國之民不忘“愛之之志”和“興國之責“。而後來的于成龍,被譽為“天下廉吏第一”,有責任感和擔當精神的他,實為世人之楷模。想來,于成龍的父親,在我們心目中也是高大的,值得敬佩的。

于成龍幼年時候記憶力特別好。諸子百家,佛經道書,無不過目成誦。據說他五歲就會誦寫“六甲”,十歲能讀諸子百家的書,懂得了不少天文、地理、歷史、文學等各方面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