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兩田黃值“千金”,是真是假?怎麼辨別田黃真假!

田黃石是壽山石系中的瑰寶,素有“萬石中之王”尊號。其色澤溫潤可愛,肌理細密,自明清以來就被印人視為“印石之王”。數百年來田黃石極受藏家至愛,正如俗語所說:“黃金易得,田黃難求”。

早在一千多年前,我國已有人開始採集,到了明清兩代田黃石更是盛名於世。許多達官顯貴,文人雅士競相刻意收集田黃石。相傳清初時期皇帝祭天,神案上都少不了一方上品田黃石。因此,田黃石一直盛名不衰,身價倍增,曾有古話“一寸田黃一寸金”。

傳說一:據民間傳說,女媧補天之後,還剩餘很多大小不一的靈石。所以她在神州大地上空巡視,最終發現福州壽山的山川嵐氣藏納,林壑清幽,景緻絕美,就把這些從前用於補天的靈石撒向了壽山的大地,這便是蘊藏於壽山水田中的“田黃石”。

一兩田黃值“千金”,是真是假?怎麼辨別田黃真假!

傳說二:田黃的使用始於明代的萬曆,卻盛於清代的乾隆,有坊間傳說為證。一天黑夜,天高雲淡、月明星稀,乾隆皇帝做了一個夢,天上的玉皇大帝踩著祥雲來到乾隆跟前,說了些有關安居樂業,管理國家的話,說話間,還遞給乾隆一塊黃色且很溫潤石頭。乾隆吵醒,依稀記得玉皇大帝的話中有“福壽田”三字,餘者已模糊不清。早朝後,皇帝留下數位包含和珅在內的親信大臣,將自個昨晚做的夢說了出來,請求大臣們解一解。和珅搜腸刮肚也沒找到答案,卻是一位福建籍的官員答得非常滿意,皇帝龍顏大悅。這位官員說,福便是福建,壽便是壽山,田便是田黃,您手上那塊黃色的東西一定是產自福建壽山的田黃。隔天早朝,這位官員獻上了家藏的上好田黃一塊,乾隆以為與夢中所見簡直一般,從此,田黃不僅是文房用品,聽說皇帝祭祀時還供上了標誌安居樂業、長命充足的田黃。

傳說三、清慈禧太后常將田黃石璽印藏於肚兜之內。某年寒冬臘月,太后取璽印置結凍印泥之上,不久即可鈐用。因之田黃石可化凍印泥之說流傳。田黃石是我國所特有的“軟寶石”之一。全世界只需我國福建壽山的一塊不到一平方公里的田中出產,因色相遍及泛黃色,又主要是產在田裡,故稱田黃石。斷章取義,便是產於壽山田坑中的黃顏色石材。身為“印石三寶”之一的田黃石,呈現黃、白、紅、黑等色,其間以黃色為最常見。具有珍珠光澤、玻璃光澤、油脂光澤,微通明至半通明,少量通明。硬度2。5,密度2。65-2。90克/釐米3。質地 細密、細膩、溫潤、光亮。尤為有目共睹的是其肌裡隱約可見蘿蔔紋狀細紋,顏色外濃而向內逐步變淡,表面時而裹有黃色或灰黑色石皮,間有赤色格紋。為田黃石所特有的外觀特徵,素有“無紋不成田”、“無皮不成田”、“無格不成田”之稱。誠然,從其石質來說,仍以純潔為貴。

一兩田黃值“千金”,是真是假?怎麼辨別田黃真假!

值得提示的是,田黃的質地好壞懸殊,價值凹凸差異大,不能混為一談。

而值得保藏的、高價出資的也僅是田黃中少部分特徵顯著,各方面俱佳而無可挑剔的上品。其原料溫潤凝膩,在軟質雕琢石中居第一品。明、清各朝均被作為貢品獻入皇宮,被雕琢成御用璽印及藝術擺件,故田黃石又被尊為“石中之王”,故其身價無與倫比。

田黃石的品種細分可以分很多種:油黃皮田黃、土黃皮田黃、金黃石皮田黃、淺黃皮子田黃、銀裹金田黃、通明石皮田黃、灰黑色烏鴉皮田黃、蛤蟆皮田黃、帶紅石皮的田黃、黃皮烏鴉皮共生的田黃、通明皮石和烏鴉皮共生的田黃、烏鴉皮白皮黃皮三彩田黃、厚烏鴉皮田黃、薄白皮田黃(薄銀裹金)、無皮田黃、上坂白田、坑頭坂白田、雞油黃田黃、桂花黃田黃、枇杷黃田黃、黃金黃田黃、橘皮黃田黃、紅田、綠田、桐油地田黃、灰田、黑田、煨紅烏鴉皮田黃、擱溜田、田黃凍、田黃晶。品種如此之多,田黃石品種也算是一部石頭記小百科了,但在其間最為好的還屬橘皮紅田。

石中之王田黃石,產於福建福州市北郊壽山村田坑的田黃石,是壽山石中乾隆宸翰、樂天、惟精惟一的珍品。有著“福”(福建)、“壽”(壽山)、“田”(財富)、“黃”(皇帝專用色)之寓意,故被人們稱之為“帝石”。具備細、潔、潤、膩、溫、凝印石之六德,併成為清朝祭天專用的國石。史載,清時福建巡撫用一整塊上等田黃雕刻了“三鏈章”,乾隆皇帝奉為至寶,清室代代相傳;咸豐帝臨終時,賜予慈禧一方田黃御璽;末代皇朝解體,溥儀不要所有珍寶,只將那枚“三連章”縫在棉衣裡。至於民間相傳,田黃石是女禍補天時遺留在人間的寶石,又說是鳳凰鳥蛋所變,還傳田黃石可驅災避邪,藏田黃者能益壽延年等。

田黃石自從由母礦中割裂出來再埋藏到田間,其間歷經了數百萬年之久,在特別的環境和特別條件下,田黃石逐步地改變了它本來的形狀、顏色和質地,呈現了其獨具的外觀特徵。歸納起來主要表如今石形、石質、石色、石皮以及蘿蔔紋、紅筋等六個方面,可依此來判定。

石形:田黃石的外形多呈卵石狀,光嫩油滑,沒有顯著的鋒芒。這是由於礦塊在搬遷滾動過程中,遭到溪流不斷沖刷研磨的成果。

石質:田黃石的質地溼潤心愛,為微通明或半通明體。如果仔細調查,會煥宣佈一種其它石材品種所不具備的誘人光榮。

石色:“田黃石”望文生義,是一種黃顏色的寶石。儘管依照色相來區別,有田黃、白田、紅田、黑田以及銀裹金、金裹銀等品種,但無論什麼顏色的田黃石都是以黃色作為它的基調,只不過偏白、偏紅或偏黑罷了。比方“紅田石”其色近橙黃如桔皮,絕不也許呈現桃紅、硃紅和血紅的顏色;“黑田石”則黑中帶赭;即使被稱作“白田”的田黃石,也並非純白如雪,而是白中稍帶淡黃或蛋清色。

石皮:大都田黃石的表面都有黃色或黑色的皮層包裹著,或厚或薄,或全裹,或稀少掛皮,形狀變幻無常,儘管也有一些田黃石由於色皮極薄,一經雕琢打磨即被剷除,但田黃石的顏色都不是表裡如一的,通常是由表皮向裡層逐步轉淡,乃至泛白。這種顏色的改變規則,塊頭大的田黃石尤為顯著。

蘿蔔紋:但凡通明度較強的田黃石,在激烈的光線下調查,它的肌理通常隱約可見到一條條細而密的紋理,其形狀猶如剛剛出土的白蘿蔔纖維,故有“蘿蔔紋”之稱。

紅筋:紅筋是指田黃石表層偶然呈現的赤色筋絡,紅如血,細如絲,俗稱“紅筋”又名“血絲”。它是田黃石在搬遷過程中發生的細裂紋,經土壤中氧化鐵浸透而構成的格紋。

一兩田黃值“千金”,是真是假?怎麼辨別田黃真假!

作為“石中之王”的田黃石,歷來價格不菲。文人學士都認為收藏或使用田黃章,比珠寶、翡翠更高雅和有品位。從文物鑑定角度講,鑑定田黃石與其他類別的文物不同, 夠不夠年份是一回事,但首先要看其是否真的田黃石。李元茂先生對此素有研究,曾精闢地分析田黃石的假冒與辨別,特摘引如下,以饗讀者。

近些年有人採用各種辦法,試圖以人工合成等辦法仿造“田黃石”,引起了鑑藏家們的關切,怕真假難分,影響田黃的身價。其實這種擔心是多餘的,因為“田黃石”雖來源於壽山凍石母巖,但是在特定的自然環境和條件下,經過百萬年漫長歲月的浸潤變化才形成的,它所具備的天然光彩和觀賞收藏價值,絕非人工模仿所能替代的,也是可以鑑別的。所以兩者不能相提並論。

早在一千多年前,我國已有人開端蒐集,到了明清兩代田黃石更是盛名於世。很多達官顯貴,文人雅士競相故意蒐集田黃石。相傳清初期間皇帝祭天,神案上都少不了一方上品田黃石,寓其“福(福建)、壽(壽山)、皇(田黃)”吉利之意。因此,田黃石一向盛名不衰,身價倍增,曾有古話“一寸田黃一寸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