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談吸納全球人才:用“一桶膠水”組合華為18萬員工

任正非在全球能力佈局彙報會上表示:“我這個人啥都不懂,不懂技術,不懂管理,不懂財務。我們應當組合世界上最優秀的資源,和優秀廠家結成戰略合作伙伴關係,我們就會變得更優秀。不就是用“一桶膠水”把你們組合在一起,又組合了18萬員工,為我所用不就行了嗎?”

實際上他在之前也多次表示,自己什麼都不懂,就懂一桶漿糊。漿糊也好,膠水也好,指的就是華為的價值觀和文化。任正非現在已經不管理具體業務,他所擁有的主要是作為思想家的思想權和假設權,還有一項否決權,但否決權至今沒有使用過一次。華為價值觀和文化是沒有明確邊界和清晰定義的,其思想淵源也包羅古今中外,但價值觀和文化對華為全球業務與全體員工的影響又無所不在,的確是像一桶“漿糊”或是“膠水”,黏著大家一起走。

吸引全球優秀人才,尤其是那些不一定要為我所用的外部人才,需要華為有更加開放的用人氛圍,要有能夠容納不規則人才的胸懷,更需要有合理的價值創造、價值評價與價值分配機制。

下面是任正非講話全文:

開放創新,吸納全球人才,構建“為我所知、為我所用、為我所有”的全球能力佈局

——任總在全球能力佈局彙報會上的講話

一、華為要有開放的用人態度,吸納全球優秀人才。

我們為什麼要建能力中心呢?向美國學習。美國原住民是印第安人,今天的美國之所以發達,因為它先進的制度、靈活的機制、明確清晰的財產權、對個人權利的尊重與保障,吸引了全世界的優秀人才,從而推動億萬人才在美國土地上投資和創新。斯拉夫民族的很多人都是傑出的,為什麼他們在東歐時沒有成功,因為東歐缺少合適的“土壤”。華為能不能也讓優秀人才更加脫穎而出呢?具小美國一樣的土地,讓他們生存發展呢?隨著人工智慧的發展,我們公司的員工數量不會隨銷售收入呈線性增加,那麼公司的產值和利潤提升,為什麼不能去全世界進行人才爭奪戰呢?

華為要有開放的用人態度。美軍參聯會主席鄧福德,三年時間從一星准將直升到四星上將,而且是一把手的上將;艾森豪威爾從上校升到五星級上將,只用了五年時間……。美國這樣用人的態度,為什麼華為就不能用?

所以,我們要建立能力中心和人才中心。能力中心與人才中心有所區別,我們在窮國、戰亂國家去獲取世界級優秀人才,不是建能力中心,是要把人才吸引過來,創造一個環境。(

徐直軍

:我們在全球化的定義裡也有一句話,就是“利用全球能力和資源,做全球生意”。如果單建一個能力中心,但當地的社群和人才沒有氛圍,也是不可能長久的。過去幾年,運營商業務的能力中心建設就不成功,因為運營商業務僅找明白人,明白人用兩年,由於他們沒有根和土壤,慢慢就不是明白人了。現在,企業業務建設能力中心就吸取了運營商業務的教訓,基於開放實驗室在人才聚集地,把行業夥伴聚集在那裡,一起來打造解決方案,一起來探討解決方案,這樣的話有一個基地,有一個根基,再來聚集人才。)未來國內的基建完成時,我們還要再建立讓當地人才感到體面的海外基地。

我們要重視對愛爾蘭的投資,它離紐約只有6個小時的航程,但稅收比美國和中國低很多,所以很多美國大公司的資源都放到了愛爾蘭。我們在那裡能夠親身感受美國文化,輕鬆獲取美國人才,而且它的生活環境更美。美國可以在全世界建立基地,我們可以圍著美國周邊建人才基地。

二、開放創新,不盲目追求“為我所有”,要構建“為我所知、為我所用、為我所有”的能力組合。

在全球能力中心佈局思路上,膽子要大一些。你們提的“開放創新,不盲目追求為我所有,多層次構建為我所知、為我所用、為我所有的能力組合”的口號非常好。(注:指在產品、解決方案及服務技術能力上,重在為我所用,但在關鍵控制點上要為我所有。在基礎技術能力上,側重為我所用,但在核心技術上要為我所有。在基礎理論能力上,做到為我所知、為我所用就可以了。)

比如建立製造實驗室,我們是要掌握精密製造的能力,這個能力要為我所有,促進我們自己發展高精生產。別人的製造能力也能達到我們的水平,可以允許外包給這些先進公司。迫不得已時,我們才自己製造。但是,不是所有公司都能趕上我們的進步的。我們要有準備自己智慧製造,不要偏離了主航道。

我們應當組合世界上最優秀的資源,和優秀廠家結成戰略合作伙伴關係,我們就會變得更優秀。我這個人啥都不懂,不懂技術,不懂管理,不懂財務,不就是用“一桶膠水”把你們組合在一起,又組合了18萬員工,為我所用不就行了嗎?華為是為積蓄能力而創新的,而不是完全疊加一些東西,有一個整體的系統能力。

全球能力中心的佈局,除了技術和人才,對於確定性工作要加上“成本”。我們對不確定性工作是技術和人才,對確定性的工作是技術、人才和成本。因為不是所有工作都是不確定性,確定性工作就要降低成本。談到成本,希望我們發達國家代表處也配幾臺車和司機,我去了歐洲的代表處,都沒有汽車,他們就縮在代表處不出去,怎麼能叫作戰部隊?

三、瞄準未來,吸收多學科人才,構建未來新的理論基礎。

華為公司在建立一個新時代的時候,要構建未來新的理論基礎,就要重視有理論素養的人才進入公司。因為懂理論的人轉過來學技術很快,搞技術的人很難轉到理論上。(徐直軍:沒有理論基礎,搞不清楚原理,那就是照抄,照抄就不可能有創造。)照抄只是反向學習,它不是一個最簡潔的方法,你不知道構建這些東西的理論基礎是什麼,人才與技能是什麼,知識結構是什麼。前幾年,GTS招聘了一批搞衛星遙感、遙測的測繪專業人員,現在對三朵雲的貢獻就能看出來。你看珠峰這個事情,如果讓學測繪的人去做,他能把谷歌地圖一套,就知道這個站點要翻過幾座山。他把地圖和我們的站點一重疊,就知道這個工程的難度有多大,就不會出現一個站點報價大錯誤的問題。

我們需要多種學科的人才,構築對華為有長遠影響的技術知識體系,不能只侷限在對通訊、電子工程類的招聘。公司可以招聘一些學神經學、生物、化學、材料、理論物理、系統工程、控制論、統計學等專業學科的人才,甚至包括牙科專業的。你們知道,當年華為最早的電源團隊的一個主力曾經是牙科醫生。這些人只要願意從事通訊技術,到了我們的員工群體裡面,他們的思想就會在周圍有所發酵。

這些新進來的應屆生要堅持兩年的保護期,兩年內不要淘汰,可以把優秀的提拔快一些。因為他有兩年不太明白的適應期,將來能否脫穎而出就看他的實際貢獻。

四、公司全球能力佈局已從迷茫走向清晰,下一步要從清晰走向科學化。

聽了你們的彙報非常高興,增強了我們必勝的信心,我們從一個懵懵懂懂的少年逐漸走向成熟。幾年前,我給大家出了這個題目,那時大家都很迷茫。今天,終於從迷茫走向了清晰;下一步,我們要從清晰化走向科學化。

科學化,是要拿出資料來,說清楚建了這個能力中心對你的好處,如何體現和反映。有時我們可能做不出來,可以找顧問公司,研發的能力中心可能比較散,但供應鏈的能力中心可以請顧問公司幫我們算一算,這樣我們從清晰化走向科學化以後,就可以增大投資,比如倉庫建設等。

“全球能力的佈局要聚焦主航道,不要為了建而建”這句話太好了。研發能力中心是輕中心,輕裝的能力中心可以勇敢一些,重灌的能力中心要慎重一些。另外,能力中心要一語道破,不要怕擴散,擴散不一定就能被模仿。如果總強調保密,保到最後的結果是我們自己沒搞明白,別人反而搞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