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朝穿越指南:記得多帶點荔枝

乾隆朝穿越指南:記得多帶點荔枝

本文系

濠梁開講

獨家原創稿件

嚴禁轉載

文/竹鼠

責編/修斯

乾隆朝穿越指南:記得多帶點荔枝

在清朝的諸位皇帝中,乾隆爺是最愛吃荔枝的一個。

荔枝作為一種水果,在中國歷史上也可謂是佔盡了風頭。對於荔枝,我們可能最能聯想到的就是蘇軾老先生的:“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這句詩了吧。

乾隆朝穿越指南:記得多帶點荔枝

說實話,這句詩雖然是蘇軾老先生在被貶謫期間所做,但是所表達的情景卻是很奢侈的——

楊貴妃,宋徽宗,漢朝諸皇帝,乾隆爺紛紛@蘇軾:什麼?!你能日啖荔枝三百顆?酸了,酸了。

乾隆朝穿越指南:記得多帶點荔枝

是的,荔枝很美味,但是哪怕對於皇家來說,也是不太容易獲取的水果。

因為荔枝多生在福建,兩廣以及四川地區,偏南方;而王朝首都除了那種地區政權之外,大多都在西安,洛陽,北京之類的北方。以古代的交通狀況和農業水平,皇帝要想吃到荔枝是一件很麻煩的事情,所以我想喜歡歷史上吃荔枝的皇族成員們,在他們的生活中都必然會多一種苦惱:

朕的荔枝,它怎麼還不送到。

十分愛吃的乾隆爺就是這樣一個苦惱的皇帝:乾隆不僅要苦惱朕的荔枝怎麼還不到,還得苦惱荔枝到了要送出去多少。

乾隆朝穿越指南:記得多帶點荔枝

乾隆二十五年,七月的一個夏日。那是處暑的第二天,京師天氣逐漸炎熱起來,空氣乾燥,令人心煩。

那一天,乾隆收到了閩浙總督揚廷章送到京城的一些特產,其中正他心心念唸的四十八瓶蜜荔枝——等一等,我猜大家一定對這個量詞產生了一點疑惑:這荔枝不都是一顆一顆的,怎麼還有“瓶”這個量詞呢,難道這就是傳說中的量詞破碎。

其實並不是。我用瓶這個量詞,是因為清朝,或者說從北宋開始,荔枝的進貢就已經不是按照個數進貢了,而是將一枝荔枝直接剪下來,然後栽種在一個小容器裡,澆水栽培之後再送到北方去。

乾隆朝穿越指南:記得多帶點荔枝

掛滿荔枝的荔枝樹

到了清代這個技術已經進步了,不是把掛著荔枝果子的樹枝送去,而是在荔枝還沒結果之前就裝船,等到荔枝在旅途中自己開花落花,然後結果。到了京城的時候,荔枝正好成熟,風味也最佳。

乾隆爺收到的這四十八瓶荔枝,從嶺南千里迢迢送到京師的,頗為不易,因此極為珍貴。

但是因為清以孝治天下,所以乾隆爺先送給了皇太后八瓶,而後皇太妃又給了兩瓶。然後接下來還得給自己媳婦們一些,所以給了皇后,貴妃,各種妃嬪加起來三十瓶。

現在留給乾隆爺本人的荔枝,這就剩下不到十瓶了。(乾隆:朕可太難了。)

以乾隆對荔枝的喜愛程度,一揮手就送出去三十大幾瓶荔枝絕對值得傷心一下了,因為從乾隆寫的詩中,我們都可以體會到乾隆對吃荔枝的喜愛和對荔枝的別樣感情:《食荔枝有感》中寫:“酪漿雪質無能比,玉管雲箋有所思”來表達對荔枝口感的讚歎;他還在《夢》中寫道:“應為嘗新荔子到,又教夢裡一相逢”,推測應該是分嬪妃荔枝的時候,想起了早年的故人。

乾隆朝穿越指南:記得多帶點荔枝

有推測說乾隆所想的故人就是哲憫皇貴妃

但是乾隆爺如此喜愛的荔枝,其實也不是真正的荔枝。

俗話說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淮北則為枳。哪怕用福建土壤培植荔枝,兩個月的水路和北方不同於南方的氣候,也會讓荔枝變味。

久居京師的乾隆雖然嘗不出來,但是曾經去過福建的官員自然又能吃出來的。例如曾在福建做過官的沈初就在品嚐了乾隆賞賜的荔枝後,悄悄和家人說:“味道不如閩中遠甚”,已經是變味的荔枝了。

所以,如果您哪位有機會穿越回乾隆朝,記住了,一定要隨手帶些鮮荔枝去。這樣您就能瞬間抓住乾隆的味蕾,哪怕是去福建做一個專門運送荔枝的小官,也算是走向人生巔峰了。

哦對了,記得最好帶福建產的荔枝,因為乾隆爺可能吃慣了那種味道。

乾隆朝穿越指南:記得多帶點荔枝

圖片來源於網路

想了解中國傳統文化有趣的一面,請關注

濠梁開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