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才能做一名合格的職人

前幾天看了一本日本劇情片《編舟記》。本來看電影算是一種消遣,但我卻還有一種小市民的思想作祟,總覺得既然已經花了時間,就最好能賺些什麼回來,這樣算來也不虧。但看本電影能賺什麼我真想不出來,不過電影不錯,以致我非但沒賺還準備再搭些時間進去回味一番。

怎樣才能做一名合格的職人

電影講述的是有關日本的職人精神。日本的職人精神在全世界來說不排第一,那也可以是第二了,當然此時第一可能是個空缺。小說原著從辭典編輯的工作入手,這個切入點連作家去體驗生活的辭典出版社都不看好。但出乎大家意料,小說出版後大獲好評,獲得2012年度日本的“書店大獎”,以至於有了改編成電影的機會。但如同辭典編輯們不看好小說一樣,小說的作者三浦紫苑也同樣不看好電影。因為她覺得語言類的小說是無法用電影來表達的。但就這本相互不看好的電影,卻最後獲得了那年的日本“電影學院獎”。

編纂辭典,應該是一樁非常枯燥和無法讓人有成就感的工作,作者以此種最為乏味的工作為切入點,寫了一群基本上沒人關注的辭典編輯。這也是這本小說或電影最為獨到的地方。雖然社會在變遷,數碼技術已經將很多傳統行業逼到絕境,但總還是有那麼一群人在堅守著傳統,堅守著科技革命帶來衝擊的最後陣地。這些在孤島求生的人,不僅要自己不餓死,還要別人來為他們的情懷買單,著實不易。

劇情其實非常簡單。因為玄武書房的辭典編輯荒木要退休,主編讓他退休前找一個能接替他工作的人。荒木和西岡找遍出版社,終於發現了馬締這個留著中分頭,戴著黑框眼鏡,表情木訥,走起路來跌跌撞撞,一副感統失調模樣的傢伙。但荒木慧眼識珠,他知道這個做事一根筋的人是接替他的最好人選。馬締接替荒木,主要是要配合主編松本編纂一部能夠讓年輕人也喜歡使用的辭典。不過出版社對現代社會辭典的重要性及銷量表示出疑慮!於是,編輯們除了要爭取出版社的支援,還要執著於自己的事業。

怎樣才能做一名合格的職人

影片用寫實的手法來描寫職人的工作和生活日常,乍看起來比較平淡,細細品味卻相當雋永。馬締看似木訥,可在對香具矢的追求上卻相當獨到。他透過對“切”的解釋,讓香具矢放下過去,要與過去完全“切”割;用毛筆寫就的情書被西岡嘲諷為彷佛來自戰國時代的武士,導致香具矢要請人幫忙才能看懂;主編給馬締的一個任務是去寫“戀愛”的註釋,馬締實踐出真知,透過追求香具矢,終於寫出了主編滿意的“戀愛”辭條。馬締和松本在餐廳吃飯,小聲探討者旁邊女孩們說的BL是什麼意思,女孩子們認為這兩個神情曖昧,說話鬼鬼祟祟的人正是BL(Boys Love,男同性戀)。這些小細節都會讓觀眾們莞爾一笑,再加上背景音樂那輕鬆的鋼琴聲,只要沉下心來靜靜的觀賞,自然會被劇情牢牢扣住。

怎樣才能做一名合格的職人

怎樣才能做一名合格的職人

怎樣才能做一名合格的職人

十二年後,馬締已是主任,頭髮也從中分換成了偏分,關鍵是整個身型也變化了,不再像以前那樣僵硬和唯唯諾諾,走起路來也自信了許多。不過演員分寸拿捏得很不錯,並沒有用力過猛,還是給人感覺是從以前那個呆氣十足的傢伙變過來的,只是呆的成分稍許減弱了些而已。岸邊小姐第一天來報到,帶來了丹寧的新釋義,馬締立刻迴歸本性,有失主任身份地急忙將其作為例句記下來,對於工作方面的痴迷,歷經十二年還是沒有改變。

影片的敘事方式也有些特別,導演用了許多曲筆的手法來表現。譬如,林香具矢突然出現後,由馬締的詞彙卡介紹了她的來由;松本的去世,由其妻子的眼神和馬締到醫院失落的表情來告訴觀眾。

片中最後一個場景是馬締和香具矢從松本太太家返回的途中,在大海邊停了下來,眺望大海,此時正好是晴天,讓馬締想到了松本在世時說的泛著亮光的海水,給予他堅守和希望。最後他若有所思,深深給香具矢鞠了一躬,拜託她餘生多多關照,此時香具矢訝異又平和的說了一句“阿光,你真的很風趣。”她能夠感覺到她丈夫那不善言辭的背後,深深的感激和愧疚。

怎樣才能做一名合格的職人

影片從始至終都在描寫日本人的職人精神。房東阿婆聽說馬締年紀輕輕就選擇了一生的事業,很為他高興。在下來的12年間,除了日復一日的枯燥工作,還有數不盡的艱辛。在辭典將要出版的時候,由於一處小差錯,整個編輯部都留宿在辦公室,日夜加班,硬是把所有辭條都梳理了一遍;為了辭典的紙張,供應商也是大費周章,專門為其開發了好幾次。按馬締的要求,要有一種翻閱時的貼合感。在出版社邊緣地帶艱難生存的編輯們,花了12年的時間,編出了一本不賺錢的辭典,這背後除了編輯們的耐得住寂寞,最終還是需要財力的支援。雖然出版社數度打算砍掉這個專案,可最後還是堅持了下來。

怎樣才能做一名合格的職人

怎樣才能做一名合格的職人

怎樣才能做一名合格的職人

怎樣才能做一名合格的職人

電影中有大量辭條收集卡的特寫鏡頭,工整的文字,嚴謹的校對,多次出現在眼前。隨著時代的變遷,很多手寫工作終將成為歷史,而屆時這部電影或許也將成為一部極具儲存價值的文獻資料。影片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日本社會中一直存在的傳統與現代的碰撞,以及日本人是如何一邊迎接現代科技,一邊秉持自己傳統的。

怎樣才能做一名合格的職人

怎樣才能做一名合格的職人

怎樣才能做一名合格的職人

怎樣才能做一名合格的職人

怎樣才能做一名合格的職人

其實影片拍攝本身也是一部職人工作的翻版。包括導演石井裕也在拍攝時堅持選用三十五毫米膠片進行,為的是還原上世紀九十年代的那種時代感。新書釋出會也讓人印象深刻,所有的佈置都經過設計,包括辭書封面的設計,宣傳海報的設計,彷佛真的蒞臨了一場新書釋出會。海報中一個母親懷抱著一個嬰兒,旁邊寫著“語言聯絡人類”、“渡過語言之海的船”。不免讓人聯想到小舟渡海後,新生命的誕生,還可以聯想到語言是人類溝通的根本。桌布也是由和辭書封面一致的藍、白雙色製成,雖然只是一個拍攝場景,卻能感到其精心設計痕跡,這使得觀眾的代入感非常強烈,而且也讓各個群體的觀眾都能得到共鳴,這也是這部教科書般的影片值得尊敬的地方。

怎樣才能做一名合格的職人

怎樣才能做一名合格的職人

《編舟記》這個名字譯得也很巧妙,我想大概是源於《核舟記》?或許也只是湊巧罷。核舟記中微雕藝術家以核為本,刻核成舟;編舟記是編輯們以字為本,編字成舟,這份精神不知能否算作風月同天?

其實古今中外,各行各業像馬締這樣的職人很多,只是他們大都在生活中沒什麼存在感。但現在我們還能看到千百年前的書籍、書畫、雕塑等,卻是這些沒有存在感的人幫我們留下的。史冊留名這種光宗耀祖的事他們基本沒份,但人類的文明恰恰又是由於他們的付出才變得如此精彩。不管科技如何發展,不管紙版辭典是否會消失,職人精神應該是永續的,畢竟文明的傳承還得靠人來實現。

影片中除了主演松田龍平外,還有很多非常有名的演員,包括《深夜食堂》中的店老闆飾演者小林薰,《東京塔》中飾演“我”的小田切讓、《砂之器》中飾演和賀英良的加藤剛、《血疑》中飾演幸子母親的渡邊美佐子、《NANA》中飾演小松奈奈的宮崎葵。而松田龍平也因為這部影片獲得了當年日本“電影學院獎”的最佳男主角,本片同時還包攬了最佳影片、最佳導演獎。

最後,不知大家是否如我所感,馬締的飾演者像極了馬化騰?我在想是否要給我這篇稿子取個可以提高點選率的名字,譬如:“馬化騰失散多年的弟弟在日本拍片”之類的。自媒體的底線是很難探底的,但我並不覺得這是自媒體的錯,因為細菌的滋生總是先要有合適的土壤。一些供自媒體入駐的平臺是否也應該在賺錢、引流之外,考慮招些像馬締這樣的人來提升一下自身的品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