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能的夢碎,產品的反思

中國最大的太陽能企業,為何會死的如此難看?是英雄不遇時勢?還是老朽油盡燈枯?有幸目睹了此集團的巨震,作為一個產品人,和大家聊一聊其產品之殤。

太陽能的夢碎,產品的反思

一、眾所周知的科普簡述(網路可查):

*集團的產業佈局分為上游中游和下游,上游太陽能晶片研發生產,包括晶矽、砷化鎵、銅銦鎵硒、鈣鈦礦等等技術路線;中游指生產裝備及產業園專案;下游至終端產品,下游5大類15條產品線。由於上游燒錢、中游賺錢、下游未知,導致公司的資源不斷向中游妥協,例如在地方建造產業園,需要向投資方承諾,產業園產能包消耗。這樣就相當於給下游產品線,本就未成形了命運,設定了死亡倒計時。決策者一直在想,沒有錢搞定不了的事情,只要中游賺錢,補貼下游產品線,就一定能夠大賣,賭徒心理,並且只賭下游這一個標的,確實是破釜沉舟了。但是成功也並不是一點希望都沒有。這就要不得不說的企業戰略和產品戰略衝突過程中的抉擇問題,這是一個企業都會遇到的共通問題。

二、共通問題討論:

例如BIPV,這種技術及產品只有地標性建築才會使用,並且是示範性使用,還沒有到大規模民用的行業階段,產品的交付週期極長,短則3年長則10年,先不說專案利潤多少,中間的不確定性就無法把握,包括:人員穩定性、產品穩定性、行政關係穩定性等。對於漢能這種中游產業已經給定了最後期限的,是無法滿足於長期產品,其實漢瓦、漢牆、漢路等還有很有前景的,但是此類產品的固有屬性帶來的產品戰略,不滿足企業短期回款的要求,所以每次主席會上,都是各種職業經理人明知結果,互相甩鍋的表演秀。那麼消費類的漢紙是不是就很好,很契合呢?消費類的包括漢紙、漢包、漢傘,從產品名稱辨識下,即便是爆款,頂多是千萬級銷售額的SKU,需要不斷的更新迭代,根本滿足不了每月數億固定成本的公司,所以在大會上,是被無視的產品線。各個海外國家銷售公司由於自身的業務指標巨大,根本不會強推消費類的小定單,而是尋找電站、漢瓦、漢牆類的大訂單,但是可想而知,簽約到付款基本是一條註定走不完的路。

那我們來分析下,如何能改善,這才是案例分析的價值,而不是追求吐槽的快感。我們倒過來分析:

1、下游產品線,產品爆款大賣是不確定的,甚至是需要時間、空間、激勵等良性迴圈的產物。這是投入過程,就需要嚴控成本、避免ALL-IN,小步推廣、小步迭代、小步快走,C端品迎接新的營銷媒介,再透過測出的價格彈性,指導產品降級或者升級的產品矩陣;B端品需要透過行業示範打磨產品及及運維SOP,降低成本、穩定流程。這類都是價格彈性差的產品行業,不用太關注銷售價格,可以透過其他附加系統推送賺回來,這就是地產行業的老套路。

2、中游產業園,作為公司盈利的產品,必須保持收入,但是在條款上,不要太掣肘,就和創業公司拿融資一樣,都是你情我願的事情,沒必要過分迎合,減少條款限制,給下游產品線騰出空間及時間,這種做法必然會導致應收額減少,這裡就要說,瘦身問題,而不是降本增效問題,這是企業面臨的最嚴重的問題,瘦身可以透過內部歐米巴模式來做,而不是強矩陣模式,這個稍後論述。要將企業固定支出降低,起碼保障企業無營收情況下能支援12個月。

3、上游晶片,主席透過設定“成本紅線+時間紅線”的方式,強推銅銦鎵硒,這種方式不是不對,而是這種方式導致了,下游產品線都按照既定時間的成本紅線來計算總體產品成本,如果芯片價格達不到,下游產品線也就完蛋了,無形中又上了一道鎖,最搞笑的是下游產品線還需要研發晶片封裝方案及降本方案,好長的產品線啊,就像做掃把的作坊需要研究化工高分子材料配方一樣,心累不累。所以在產品鏈條中,要劃分好職責範圍,不要總用“投訴至上、誰行誰上”的方式,薪酬和考核跟不上,最後大家都遭殃。

三、公司心態的變化,帶來的加速變革。

在中游兌付及融資困難的時候,公司將銷售部門變成的吸血惡魔,透過積壓經銷商及客戶預付及押金的方式回血,直接導致B端渠道全盤崩盤,最後連掉行業道義都沒留下。透過這個已經能看到決策者的急躁,千里之堤潰於螻蟻,可能只能中游協議的一條對賭博弈,這就是遠期風險和近期利益的零和遊戲吧。後面的文章再和大家聊強矩陣管理模式和產品線管理分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