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元節”將至,你知道這些“下元節”的習俗嗎?

偶然間翻開日曆,看到12月12日“下元節”,想必很多90後的都跟我一樣,對這個節日比較陌生。特意百度百科了一下關於下元節的知識。

“下元節”將至,你知道這些“下元節”的習俗嗎?

“下元節”節日的由來

百度用一大段的文字來表述了它的來源,基本就是闡述了這個節日起源於道教,有上元節(農曆的正月十五)、中元節(農曆七月十五)、下元節即是農曆的十月十五日,也就是一年中最後一個月亮節。

“下元節”又被稱為:“下元誕”“下元日”“下元水官節”,這裡的“水官”就是源自於道家的天官、地官、水官,道家自古就有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的說法,也就是說下元節是幫助人們排憂解難、解除厄運的節日奧~

“下元節”將至,你知道這些“下元節”的習俗嗎?

“下元節”節日時令與民俗

在我的印象中,下元節都不太受大家的關注與重視,在飲食上也沒有一些特別的記錄,目前透過一些歷史文獻的記載和人們的節日習俗也只有兩個地方的。

“下元節”將至,你知道這些“下元節”的習俗嗎?

北京的“下元節”習俗

下元節的這天我們的首都北京也有的會過這個節日。這個時候每家每戶都會做“豆泥骨朵”。也就是用豆沙餡做的豆包。雖然豆包在當今社會隨時都可以吃到,隨時也都可以吃,但是大家應該都不知道豆沙包的來源已經在幾百年前的明代就已經是冬季十月的食品了。

“下元節”將至,你知道這些“下元節”的習俗嗎?

客家的“下元節”習俗

客家地區對下元節的重視參差不齊,福建寧化的下元節家裡唸佛的母親會去寺廟燒香。同時還會打餈粑送親朋,還要擺家宴請親戚朋友來慶祝節日。

閩西客家地區下元節也稱為“完冬節”,農家打樓粑做米果,煮芋子包,做豆腐,美餐一番,俗稱“做完冬”。也有些鄉村打醮祀神,請親友看戲,捉傀儡。

不知道在大家的經歷中,對“下元節”在飲食習俗上還有什麼特別的記憶,復興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你我都有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