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真的有諸葛亮罵死王司徒嗎?王朗的名聲全讓羅貫中毀了

提到王朗,大家可能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在B站鬼畜區赫赫有名的王司徒。可能王朗老爺子也很疑惑,自己竟然在後世文人羅貫中的小說裡成了丑角,然後在鬼畜區火出圈了。

筆者在這裡送給王司徒一句打油詩:數秩治經無人曉,一朝被辱天下聞。

歷史上真的有諸葛亮罵死王司徒嗎?王朗的名聲全讓羅貫中毀了

電視劇中“可愛”的王司徒

筆者先把“諸葛聖經”呈上,讓大家重溫一下,諸葛亮罵死王司徒的精彩畫面:

吾以為漢朝大老元臣,必有高論,豈期出此鄙言。吾素知汝所行:世居東海之濱,初舉孝廉入世;理合匡君輔國,安漢興劉;何期反助逆賊,同謀篡位!罪惡深重,天地不容!天下之人,願食汝肉!……汝既為餡諛之人,只可潛身縮首,苟圖衣食;安敢在行伍之前,妄稱天數耶!皓首匹夫,蒼髯老賊!汝即日將歸於九泉之下,何面目見二十四帝乎!老賊速退!可教反臣與吾共決勝負!

羅貫中先生的確有才,文化人罵人是真惹不起,句句不帶髒字,句句誅心,如果真的按照書裡這麼寫,王司徒氣絕身亡也是正常的。

但今天,筆者和大家聊聊歷史中的王司徒,看看這個“

皓首匹夫,蒼髯老賊

”,到底是何許人也。

品學兼優

有朋友可能說,筆者怎麼會認為王朗品學兼優,這人品德有問題啊,然後舉出一個證據,源自《世說新語》。

華歆、王朗俱乘船避難,有一人慾依附,歆輒難之。朗曰:“幸尚寬,何為不可?”後賊追至,王欲舍所攜人。歆曰:“本所以疑,正為此耳。既以納其自託,寧可以急相棄邪!”遂攜拯如初。世以此定華、王之優劣。

大概意思就是,王朗和華歆乘船逃難,有個人想來蹭船,華歆疑惑了,王朗直接讓這個哥們上船。後來賊兵追來了,王朗準備拋下這個人。華歆就說,我最開始就擔心這種情況,所以才不敢救他。現在既然救了,那就救到底。世人覺得,兩個人的品行,高下立判。

首先《世說新語》本身就是個小說集,連野史都算不上,根本不具有可信度。

其次,按照我們現在的理解,見義勇為,但後來發現實在幫不了,我們不幫了,這叫道德水準有問題嗎?這明顯不就是道德綁架嗎?所謂幫人是人情,不幫是本分,幫了一半,無能為力就撤退了,怎麼還要被噴嗎?古代的噴子說實話,看來也不少。

關於王朗的品學兼優,在《三國志·王朗傳》中,一段話就能概括:

以通經,拜郎中,除菑丘長。師太尉楊賜,賜薨,棄官行服。舉孝廉,闢公府,不應。

才學能被官方認可,能當上郎中,還兼任縣長,老師去世,立馬辭官守孝,這叫品學兼優。

王朗一生,

著有《周易傳》《春秋傳》《孝經傳》《周官傳》等,並有文集三十四卷,今多已佚失。

《三國志》給王朗先生品德方面的評價是:

雖流移窮困,朝不謀夕,而收恤親舊,分多割少,行義甚著。

翻譯一下,就是,雖然窮困潦倒,但依然樂善好施。

名滿天下

王朗在守孝之後,多次被徵辟,最後當了官。皇帝封他作會稽太守。會稽是個什麼地方呢,我給大家上個東漢的州郡圖,大家就清楚了。

歷史上真的有諸葛亮罵死王司徒嗎?王朗的名聲全讓羅貫中毀了

大家可以看一下,會稽在地圖的右下方。說得粗俗一點,會稽就是江東的屁股,江東是誰的地盤,那是孫家的勢力。孫策打江東,會稽,肯定是要被他拿下的。

大家都知道孫策的性格,一個字,“傲”。不是真的有本事,有名望的人,他看都不看一眼。孫策打會稽,王朗輸了,孫策是這樣對他的。

朗自以身為漢吏,宜保城邑,遂舉兵與策戰,敗績,浮海至東冶。策又追擊,大破之。朗乃詣策。策以儒雅,詰讓而不害。

連孫策這樣的“小霸王”,都能夠對王朗這種敗軍之將,如此禮遇。由此可見,王朗在東漢時期的名望,是任何人都不敢小覷的。

體恤百姓

在孫策那邊呆了一段時間,王朗受到曹操的徵召,於是就去了曹魏那邊。

歷史上真的有諸葛亮罵死王司徒嗎?王朗的名聲全讓羅貫中毀了

有朋友要問了,這麼有能力的人,孫策怎麼就放走了呢。準確地說是,孫策以王朗為使臣,但沒想到,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頭了。

曹操在位期間,對王朗可以說是十分的禮遇,以國士之禮待之。等到曹丕當了魏王,透過某些政治手段讓漢獻帝禪位,登基當了魏帝之後,王朗正式上書,表達了他的治國方針。用現在的話來講,就是給曹丕提供了一個“五年計劃”。

兵起已來三十餘年,四海蕩覆,萬國殄瘁。賴先王芟除寇賊,扶育孤弱,遂令華夏復有綱紀。鳩集兆民,於茲魏土,使封鄙之內,雞鳴狗吠,達於四境,蒸庶欣欣,喜遇昇平。今遠方之寇未賓,兵戎之役未息,誠令復除足以懷遠人,良宰足以宣德澤,阡陌鹹修,四民殷熾,必復過於曩時而富於平日矣。易稱敕法,書著祥刑,一人有慶,兆民賴之,慎法獄之謂也。昔曹相國以獄市為寄,路溫舒疾治獄之吏。夫治獄者得其情,則無冤死之囚;丁壯者得盡地力,則無饑饉之民;窮老者得仰食倉廩,則無餧餓之殍;嫁娶以時,則男女無怨曠之恨;胎養必全,則孕者無自傷之哀;新生必復,則孩者無不育之累;壯而後役,則幼者無離家之思;二毛不戎,則老者無頓伏之患。醫藥以療其疾,寬繇以樂其業,威罰以抑其強,恩仁以濟其弱,賑貸以贍其乏。十年之後,既笄者必盈巷。二十年之後,勝兵者必滿野矣。

這邊筆者還是建議大家能夠逐字逐句地讀一下王朗的奏疏,能從字裡行間裡面感受到,一個儒學大家對於黎民百姓的拳拳之心。

如果真的不願意看,那王朗的奏章可以歸納為四個字,“

育民省刑

”。這句話,和當初的劉邦的約法三章以及後來的文景之治,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這就是那個小丑王司徒,一個關注國計民生的經學大家。

關於“罵死王朗”

其實王朗並不是諸葛亮罵死的,換句話說,讓司徒去陣前當噴子的行為,我不知道羅貫中先生寫這個情節的時候是不是“中蠱”了。

羅先生作為元末著名起義軍首領張士誠的謀士,對於戰爭的描述,在筆者看來可以說是歷朝歷代演義話本里,一等一的高手。怎麼就犯了這樣的一個低階錯誤。

首先,司徒是個什麼級別,三公之一。縱觀滿朝文武,這是和大將軍是一個級別的,屬於國寶級別的元老。

筆者最喜歡的一句話就是“千金之子,坐不垂堂”。曹叡敢讓王朗,一個三朝元老去前線,別說魏國的清流,就是朝臣都能用吐沫星子把他淹死。

其次,王朗雖然生年不詳,但是能夠在中平二年(公元185年)為了給老師守孝而辭官,怎麼著那時候也得二十多歲了。等到當上司徒的那一年,太和元年(公元228年),怎麼著也是六十多歲了。再到去世的那一年,正始四年(公元243年),多少也是八十歲了。

曹叡一個八十歲的老同志,去前線和當時已經去世了九年的諸葛亮(諸葛亮死於公元234年)對噴,的確是個人才啊。

子孫後代

王朗老爺子,這輩子的成就不僅僅是在自己治經上,在子女方面也是頗有成就。

王朗之子,王肅,

字子雍,經學大家。借鑑《

禮記

》、《

左傳

》、《

國語

》等,編撰《孔子家語》宣揚道德價值,將儒家精神理念納入官學,其所注經學被稱作“

王學

”。唐代時,作為“二十二先賢”配享孔廟。宋真宗時,追贈司空。

王肅還有一個身份,

晉文帝

司馬昭

岳父。王肅的女兒,就是著名的皇后王元姬。

歷史上真的有諸葛亮罵死王司徒嗎?王朗的名聲全讓羅貫中毀了

司馬昭

王元姬這個人,除了在歷史上有一個極其神奇的“預言鍾會造反”,還有一個了不起的兒子,

晉武帝

司馬炎。

嚴格意義上,晉武帝司馬炎,是王朗的玄外孫。

大家不要看到司馬家的皇帝就不走流程,直接開噴。司馬家的皇帝之所以後面那麼爛,筆者的觀點是,家族智商都被前面幾代人給用完了。

從司馬懿開始,司馬昭,司馬炎,三代人,沒有一個是省油的燈。而這個司馬炎,正是王元姬之子,晉朝最後一個好皇帝(晉朝的皇帝沒有中庸的,要麼賊強,要麼賊廢)。

同期評價

諸位上眼,我舉出四個正面評價,分別來自東吳丞相虞翻:

竊聞明府與王府君齊名中州,海內所宗,雖在東垂,常懷瞻仰。

魏文帝曹丕:

此三公者,乃一代之偉人也,後世殆難繼矣!

曹植:

英辨博通,見傳異慶。德實充塞於內,知謀縱橫於外。解疑釋滯,剖散盤詰者,王司徒也。

《三國志》作者陳壽:

王朗文博富贍,誠皆一時之俊偉也。魏氏初祚,肇登三司,盛矣夫!

至於諸葛武侯的評價,屬實不太好聽,我就不放上去了,容易引起誤會,好像真的是亮哥罵死的王司徒。但這個評價可以理解,因為是從軍事方面評價的。畢竟那時候的孔明先生已經開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了,身份轉換為統兵者了。

但作為文人,一個純粹的治經講學,只懂文治,不通武功的讀書人,王朗不論是在東漢末年還是整個三國時期,都是首屈一指的大家。

歡迎大家在評論區交流討論,覺得筆者寫得還可以,希望大家多多點贊、點關注!

參考文獻:《三國志》、《世說新語》

圖片源自網路,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