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身學習者:線上、線下課程怎麼選?

學習,一個永久性的話題。當今社會已經進入資訊時代,經濟飛速發展,競爭日趨激烈。國與國之間、政府與政府之間,企業與企業之間,已不再是“人才”的競爭,而是“學習力”的競爭。誰具備“學習力”,誰就能在競爭中取勝。以前教育是處在受教育年齡的事情,很多人22歲大學畢業以後就不怎麼學習了,但今天學習變成了所有年齡段的人的事情,甚至國家也在大力扶持辦老年大學,讓人們真正可以“活到老,學到老”。

社會的快速發展,網際網路+教育模式的興起,教育形式除了傳統線下的課堂教育,還出現了依託網際網路的線上大課堂,五花八門的課程成為大眾的選擇目標,那該如何選擇線上、線下課程呢?

線上學習與線下學習的“競爭”

1

多年以前,一個名字叫做大門(Bill。Gates)的人,為我們打開了一扇窗(Windows)。二三十年過去了,人們越來越少出門,很多時候都是透過那扇窗戶來解決,比如購物、點餐、遊戲甚至是工作、學習,人們越來越習慣於宅在家裡跟外部世界連線,解決一切問題。

終身學習者:線上、線下課程怎麼選?

購物:

看看商場裡的人越來越少,電商平臺越做越大就明白了。

點餐:

一到吃飯時間,飯館外面、寫字樓裡以及滿大街都是外賣小哥的身影,再有一些就是閃送、快遞小哥了,共同的特點是幫你跑腿的人越來越多。

遊戲娛樂:

佔據了人們越來越多的時間,特別是年輕人。社交媒體和電子產品上癮,已經越來越引起人們的擔憂和反思。

比如,在斯皮爾伯格的電影《頭號玩家》中所描繪的,現實和遊戲中的場景有著巨大的反差,讓人們產生強烈的幻滅感。

電影中的“綠洲”遊戲所表達的也是很主流的價值觀,就是玩遊戲並不是為了讓你逃避生活,而是讓你獲得另一種人生體驗,獲得一種不畏艱難重頭再來的勇氣,從而驅使你在現實生活中更加勇敢地去面對。

終身學習者:線上、線下課程怎麼選?

雖然遊戲娛樂包括部分社交等休閒功能,已經形成越來越大的產業,但總讓人有玩物喪志之感。國家網信辦也要求全國遊戲廠商包括主要網路短影片平臺全面上線青少年防沉迷系統。

工作學習:

這應該是網路給我們所帶來的最有價值的部分,極大地提高了人類的生產力和個體的價值。比如在家裡透過遠端協同辦公的自由職業者越來越多了,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

2

網際網路使人類社會進入了新階段,但同時也有

“雙刃劍”

效應。一位谷歌公司的前產品經理崔斯坦·哈里斯(Tristan Harris)向媒體爆料:

大多數技術公司聲稱的提升“使用者體驗”,不過是利用人類的弱點,讓人們技術上癮,最常見的上癮體驗就是那種想把APP關掉但總也關不掉,不斷地回看、回查才能平復焦慮的心情。

終身學習者:線上、線下課程怎麼選?

研究技術成癮性的專家、心理學家亞當·阿爾特(Adam Alter)在他關於行為上癮的暢銷書《欲罷不能》中所說:

上癮是對難以戒除的有害體驗的深度依戀。

Facebook和Twitter等公司同樣是意圖建立強“粘性”產品的邏輯,使得使用者一遍又一遍地在他們的APP上消耗時間。

人之所以能成為萬物之靈長,就在於有反思的能力。對一件事的瞭解越多,就會越警覺。在考慮子女教育中是否需要藉助電子產品時,

矽谷的一些技術精英們已經採取斷網或“無屏”行動。

因為當大多數人們自以為在享受技術發展所帶來的福利時,內部人會知道,

其實心理學才是核心生產力。

這就是為什麼現在有人將電子產品比作糖果,而有人卻把它比作“菸草”、“可卡因”。

心理學家發現,智慧手機對青少年大腦的發育危害極大。研究表明,經常使用社交網路的青少年患抑鬱症的風險比別人

高27%

。每天玩手機超過3小時的兒童更容易有自殺傾向。最近調查發現,在美國,自殺的青少年數量已經超過了他殺死亡人數,智慧手機正是罪魁禍首。

關於智慧手機危害的著作早已有之。喬·克萊蒙特和馬特·邁爾斯合寫了《螢幕教育:資深教師揭露,濫用科技會讓孩子變陰鬱》一書。

兩位作者指出:

作為現代社會最傑出的科技人物,比爾·蓋茨和史蒂夫·喬布斯很少讓孩子使用他們研發的產品。

對於自己公司的產品,這些大佬比消費者瞭解的更多。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電子產品有成癮性。

終身學習者:線上、線下課程怎麼選?

前些年,比爾·蓋茨年幼的女兒迷上了遊戲,沉湎其中不能自拔。他不得不限制她玩遊戲的時間。如今美國的孩子擁有第一部手機的平均年齡是10歲,但蓋茨規定自己的子女必須年滿14歲後才能擁有手機。他擔心玩手機時間太多會對孩子造成不良影響。

喬布斯生前曾對《紐約時報》表示,他不準孩子們玩iPad,在家裡會嚴格限制孩子們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就像《螢幕教育》一書中所指出的那樣,

這些富有的矽谷精英比普通人更明白,電子產品和毒品一樣會使人上癮。

“有意思的是,在現代學校裡,校方要求學生們使用iPad之類的電子產品輔助教學,但喬布斯的子女卻不用iPad。”

科技之所以能夠快速發展,是因為科學家們一直努力探索節省人們時間,提高效率的方法。然而,我們為了節省時間而使用電子產品,就真的節省時間了嗎?

想象一下這樣的場景,你打算用手機查一個英文單詞,結果查完之後又順便看看微信,再刷刷頭條,甚至逛逛淘寶……於是時間就這樣過去了,而你僅僅查了一個單詞,甚至最後你已經忘記為什麼拿起手機。

因此,在全世界紛紛將科技與教育結合的數字時代,最懂科技的矽谷精英們卻反其道而行,把自己的孩子送進遠離科技產品的學校。

3

在數字化時代,一些傳統的學校正在發生巨大的變革,比如教學方面的全面電子化。今天一個十五六歲以上的孩子,如果沒有手機和電腦,在同學中間會顯得比較另類。

但是在矽谷的中心地區有一所九年級制學校——半島華德福學校,科技巨頭谷歌、蘋果和雅虎公司的員工多數會把他們的孩子送進去讀書。儘管這所學校處於美國科技中心,卻鮮見手機、iPad等高科技產品。

這所學校建立於1984年,卻有著和現代學校完全不同的教學理念。在這裡,它倡導“去電腦”教學環境,老師們更喜歡親力親為的體驗式學習方式,這與其他學校紛紛將高科技產品與教學結合的方式形成鮮明的對比。

老師們表示,他們並不是反對高科技,只是更喜歡健康的教育方式。

在這所學校裡,更強調想象力在學習中的作用。教師鼓勵學生透過藝術活動,比如繪畫的方式來學習,而不是透過消化平板電腦上的資訊來學習。

另一所提倡低科技教育的學校是布萊沃可斯學校。該校位於美國舊金山,是一所面向各年齡階段孩子的私立學校,沒有考試、沒有成績或成績單。教學理念就是讓孩子在玩耍中探索世界,在興趣中學習。

嚴格來說它不像是一所“學校”,更像是一個學習社群。學生會參與各種各樣的活動,並與各個領域的專業人士互動交流。他們可以親手設計並製作專案,甚至會用到切割機、電鑽等,在有些人看來是很危險的工具,很多桌椅、傢俱都是學生們手工製作的成品。

終身學習者:線上、線下課程怎麼選?

而老師扮演的角色更像是一個“協助者”,只是在學生遇到困難的時候才來指導一下。除了獨特的教學方式,這所學校令人詫異的是課堂上看不見任何螢幕。儘管它位於世界科技中心,但你不會看到學生在課堂裡觀看教育影片或者玩iPad。

該學校的教學方法越來越受到加州科技精英的青睞,他們的孩子目前佔該校學生總人數的50%以上。

有人認為,在科技行業工作的父母正在為孩子選擇低技術教育的原因之一是,它教會學生創新思維,這也是這些家長希望孩子能夠學會的技能。依賴於科技的學生往往缺乏跳出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就像一位家長所說的,孩子需要這個環境和基礎來發展他們的核心價值,即對學習的興趣。這是他們需要一直保持的東西,而電腦只是工具。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的一份報告表明,對計算機投入巨資的教育系統在國際學生評估專案(PISA)的測試中,其各方面成績方面“並沒有明顯突出”。有專業人士表示,技術有時候確實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

想一想我們人類思想的高峰,是在兩千多年前所達到的,也就是中國的先秦時代,湧現出了老子、孔子為代表的諸子百家思想,同一時代西方湧現出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等最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

那個時代別說電腦,連紙和印刷術都還沒發明出來,當時的教育方式看似很原始,都是一個老師帶著一群學生,透過思辨的方式學習,卻培養出了一批人類歷史上思想的巨人,至今無人能超越。

可見,教育應該回歸啟發學生思維的本源,

用陽明心學的觀點就是“致良知”。而各種科技手段、現代化的學習工具,如果由於使用不當而背離了教育的根本目標,那就不如不用,直到我們找到這些學習工具和手段的正確使用方式為止。

4

當然以上所說的關於高科技產品的種種副作用,

並不代表筆者因此而排斥高科技產品的使用

,否則就是因噎廢食了。

在人類歷史上,每當人們掌握了一種先進生產工具,都需要有一個不斷學習的過程,把這個生產工具的益處充分發揮出來,同時把它的害處降低到最小,比如核能的使用就是如此。

2016年被稱為“知識付費”元年,2017年迎來大爆發,很多各個領域、學科的線上課程爭相推出,包括親子教育、職場技能、企業管理、心理情感、理財創業等類別不一而足。比如處於整個知識付費行業頭部的得到APP上的課程就分成了二十多個門類,似乎全民線上學習的時代來臨了。

終身學習者:線上、線下課程怎麼選?

但是幾年過去了,像追劇一樣的很多追網課的人漸漸發現,自己並沒有獲得多少長進,知識也並沒有增加多少。造成這種結果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比如知識產品的製作不夠精良的問題,使用者學習習慣的問題,缺乏內容評價體系和篩選體系等,造成整個學習的成果不盡如人意。

隨著公眾對知識付費產品的新鮮感降低、使用者復購率下降、總使用時長縮水,包括喜馬拉雅FM、知乎Live 、得到APP等一線知識應用在內的整個知識付費行業開始出現營收下降問題。似乎網際網路的又一個風口正在與我們漸行漸遠。

當然這並不代表線上學習就沒有未來了,就像其他新技術帶來變革的過程一樣

,整個知識付費行業的發展,包括使用者的學習習慣養成,也會經歷一個迴歸理性,不斷走向成熟的過程。

線上學習與線下學習的選擇

線上課程或者下課程的選擇,

首先要看自己要學什麼以及自己的具體情況,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對智慧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的使用的確應該加以規範。不過,某些情況下電子產品作為教學手段,也可以發揮積極作用。

終身學習者:線上、線下課程怎麼選?

比如,當你學習一門自己以前不太瞭解的新學科,特別是純知識類、技能類的內容,透過線上學習的方式就比較方便,甚至可以利用自己碎片化的時間,在最短的時間內掌握這門學科的基本框架。例如你想參加會計師、律師等認證考試,透過網課掌握考試的要點,效率會比較高。

但是選擇線上學習方式要有兩個主要的前提條件:

一是你養成了比較好的使用電子產品的習慣,不會像小貓釣魚一樣,沒聽幾分鐘課,就開始玩遊戲;

二是你知道怎麼選擇適合自己的線上課程,比如選擇優質的學習平臺,授課老師的資質權威,課程產品本身製作精良等。

當然,在大多數情況下,教育和培訓是需要互動的,但在目前階段,線上學習方式在互動和氛圍體驗方面很難與線下教育培訓相比。

筆者從事企業管理培訓多年,深切感受到,在企業高管人員的培訓中,不僅需要學員與老師之間的互動,還需要來自各個行業、各個地域的學員之間的交流,並且要到各地的企業實地考察、遊學,大家相互借鑑,取長補短,不僅要讀萬卷書,還要行萬里路,教學相長,這樣的學習方式所帶來的收穫,才是真正的學以致用。

終身學習者:線上、線下課程怎麼選?

筆者上次到深圳碰到一位學員,他說這幾年買了很多線上課程,前後花費了近萬元,想一想線上課程平均每門收費一兩百元,他可真是報了不少課。我問他學習效果怎麼樣,他說很多課聽了個開頭就堅持不下去了,時間一長,他連自己報了哪些課都記不清了,早知道還不如繼續參加我們總裁班,雖然成本高一些,但是收穫還是比較大。

這種情況並不少見,因為我們前兩年也推出了線上大課堂,陸陸續續推出了上百門各類課程,很多課都已經更新完畢,但一看統計,都是開頭的幾講的課程,開啟率比較高,而真正能堅持完整聽完的使用者只是很少一部分。

所以關於學習這件事,我們應該以參與線下為主,線上可以作為輔助。

看起來,雖然大家都覺得線上學習是個大的趨勢,特別是如果能把我們要學習的課程都做成遊戲,大家在娛樂的同時就掌握了有用的知識,才是真正的寓教於樂,但這目前還只是一個美好的幻想。

但即使到了那一天,我們還是要記住,在虛擬世界裡遨遊並不能解決所有問題。就像《頭號玩家》電影所提到的:

現實才是真的。

否則如果有一天,人們的大多數時間都消耗在虛擬世界中,人類這個物種恐怕都要面臨消亡的危機。比如現在的年輕人時間都耗在電子產品上,外出約會的比例越來越低了。

終身學習者:線上、線下課程怎麼選?

一些有識之士指出,不管未來學校的模式怎樣,人類是具有社會屬性的,社交技能不是冰冷的機器所能培養的。說到底,技術只是一種工具。網遊《魔獸世界》曾經風靡全球,在等待介面中有這麼一句話:

“把你的朋友帶到艾澤拉斯來,但別忘記和他們去戶外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