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密碼:嬰兒睡姿大揭秘

嬰兒出生兩個多月,剛剛具備活動能力之後,睡覺時總愛兩手舉起,或齊肩,或齊頭。這種無一例外的睡姿引起人們的廣泛注意與思考:這是一種什麼現象?正確還是錯誤?要不要加以糾正?

生命的密碼無處不在,奇特的現象必然隱含著奧妙的道理。

現在還沒有任何一種解釋能讓人心服口服。專家的解釋非常簡單,一種說法是從胎裡帶來,是先天性的舉動。對此,我們不禁要問:胎裡帶來的習慣能延續到十多歲二十多歲甚至更長的時間嗎?這一習慣的科學解釋又是什麼?

另一種說法謂之曰生命力旺盛,至於為什麼旺盛,專家的解答空空如也,很是令人失望。但我們透過別的途徑,是否能夠看到破解密碼的曙光呢?

那麼我們就將探索的筆觸轉向其他方面,從人體血液迴圈系統試一試吧。

人所共知,生命完全依賴血液,血液的輸送依靠心臟,心臟輸出的血液上至頭和手,下至腿和腳。有人把心臟比作泵站,是需要動力的,當人站立時,雙腿處於承重狀態,產生壓力,壓力又轉換成動力,動力推動血液正常迴圈。而到了晚上睡覺時,此動力消失,這就需要發揮胳膊的作用,來彌補休息時的動力不足。此時如果高舉雙手,這就運用了高度產生壓力的基本原理,同樣,壓力再轉換成動力,促進血液往復週轉,達到確保生命活力的目的。

血液是營養的載體。身體的哪個部位缺乏,哪個部位就要出問題,醫學界有句話,有“通則不疼,疼則不通”,說明了血液正常迴圈的重要性。

由此可見,人在睡覺時雙手上舉,與血液迴圈有重大關係。

對成年人而言,各種睡姿倒也不必講究,因為自身已經積蓄了足夠的能量,可以應付不時之需,嬰兒可就大不一樣了。

嬰兒一日三變,成長細胞快速繁殖擴張,營養消耗非常多,血液的供給必須充足。而嬰兒此時並沒有自身的營養積累,需要不間斷地補充,並及時地透過血液輸送全身。且嬰兒身體尚處在柔弱階段,血液的迴圈更要輔以一定的動力,才能使營養全天候達到飽和狀態。除了嬰兒睡醒時不斷蹬腿以增加一點動力外,主要的還是依靠嬰兒的特有睡姿,來加強因胳膊高度而形成的血液迴流壓力,在這部分轉換而成的動力推動下,嬰兒雖然身處睡眠狀態,心臟泵力依然十足,可以源源不斷地得到營養物質,保證了身體的健康成長。

這就是嬰兒睡姿的真正內涵。

那麼這個結論是否正確呢?我們可以來驗證一下。

首先要肯定的是,此結論與專家的話“生命力旺盛”相吻合,只是專家說的是果,而結論說的是因。

我們再到社會中去驗證一下。當我們白天小憩醒來,會感到渾身乏力,這時如果兩手高舉伸個懶腰,就會立刻覺得神清氣爽,這是不是本文結論帶來的效果呢?再者,學生做課間操時,有一套上舉運動,其道理也是與此結論相一致的。

我們還可以到自然界去驗證一下。楊樹之所以高大挺拔,是否得益於那些旁枝的營養輸送?而柳樹只能望楊興嘆,甘拜下風,何者?皆因枝條低垂,阻礙了營養迴流,造成迴圈不良。細言就是枝條向下彎曲沒有高度產生不了壓力,營養來時容易回時難。

而柳樹的原理挪用到果樹修剪上倒成了好事。果樹必須壓枝使其斜垂,人為地設定路障,讓營養來而匆匆去而緩緩,有意將營養截留,以供給果實的生長。

一定還有更多的現象可以驗證,就無須多說了。

尾聲:嬰兒的睡姿雖然是天造地設,卻含著很深的科學道理,是與人體血液迴圈系統有著緊密聯絡的,是非常重要的生命習慣,不能隨便糾正的。

這正是:天存厚愛憐嬰兒,

地寄科學融生命。

睡姿曾封密碼鎖,

時風今掃疑雲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