濃縮的家族統治血淚史、父兄政治爭鬥史:從政治學看《三國演義》

中國四大古典小說,我最鍾愛《三國演義》,因為它是中國家國同構的政治結構的形象解讀,是父兄奮鬥、家庭爭鋒的集大成的典型展示,是帝王詐力權術、權力血腥交接的血淚展現,是兄弟政治溫情與對立的冷酷解剖。

濃縮的家族統治血淚史、父兄政治爭鬥史:從政治學看《三國演義》

中國特殊的宗族制度政治化使得一部浩瀚的中國史等同於一部厚厚的家族統治史。羅貫中《三國演義》之所以從黃巾起義開篇並濃墨重彩地描寫劉、關、張等欲建大業的布衣平民結為異姓兄弟,是為了展示舊有秩序被打破後世族豪強乘亂爭權、草根階層趁勢圖霸的爭天下奇局和世襲君主制的解體、重構過程及其以親情血緣凝聚人心的組織結構。袁紹、袁術乘機而起靠的是世族力量,曹操崛起靠的是曹氏夏侯氏等鄉黨、兄弟結盟,江東孫堅父子靠的是周瑜、魯肅等江南大族的支援,劉備則以異姓結盟、誓守忠義奠定事業的根基。這些政治力量的組織穩固、強大必須有一個具有號召力的強勢核心人物支撐,否則就會內鬥不斷、屠戳不止、紛亂四起,這是中國父家長制的最大弊端。

《三國演義》以一個又一個君臣爭權、結盟謀變、血腥屠殺事件,對以父兄為核心的政治權威的樹立、解體作了淋漓盡致的形象展現。袁紹久不立世子,導致三子爭寵,力量瓦解。曹丕弄險,設計害死成為世子最大阻礙的曹衝。孫權接替父兄基業,但受制於周瑜、魯肅、呂蒙等諸都督,其後子孫權力的交接伴隨一起又一起的誅殺權臣、放逐弱主。劉備以異姓結盟興,以維護兄弟情亡。司馬氏父子龜縮隱忍,終至取魏而立。諸葛亮兄弟分屬不同政治集團、各為其主……這裡有多少衝突!多少血腥!多少人倫悲劇!多少歷史的遺憾!

濃縮的家族統治血淚史、父兄政治爭鬥史:從政治學看《三國演義》

中國封建政權既因以父兄為基礎的家族勢力而固,也因缺少權力中心、家族勢力相互紛爭而亡,其中的父兄殺戮、親情背棄、君臣反目可謂是染紅歷史長卷的每一頁、記於改朝換代史的每一行。典型如唐代,玄武門之變兄弟反目、相互攻殺。武則天為改朝換代,誅殺親兒。之後韋皇后效法武則天專權,武則天的女兒太平公主與韋皇后的女兒安樂公主“各樹朋黨,更相譖毀”。為爭權,韋皇后與安樂公主合謀毒死了自己的丈夫、自己的父親唐中宗,並欲效仿武則天改朝換代,成為另一個女皇帝。之後,太平公主又專權亂政,隨意誅殺大臣,改立皇帝,……在失去權力中心後,就是以父家長制為核心的封建王朝,歷來被排除在政治權力核心之外的女性也能搞出如此驚天動地的動作,給以親情為基礎的家族統治致命一擊。

濃縮的家族統治血淚史、父兄政治爭鬥史:從政治學看《三國演義》

羅貫中的《三國演義》借三國之事形象地解讀了這一悲哀。從曹魏這一方來說,曹丕兄弟相殘,既是由於擔心其父曹操在立幼子曹衝為世子後,在臨終之前為防止主少臣壯難於交班而誅殺自己,又是由於其對權力的貪慾而導致的畸形心理作祟,從而置親情於不顧,以苦肉計殺親弟,甚至捲入叛亂欲借叛臣謀殺其父。高希希版《三國》在這方面有較好的展示。“前四十期看曹操雄霸天下,後五十期看司馬懿謀略算計。”司馬懿的謀略算計,龜隱求全、相機而出、大鵬展翅,在與曹魏家族勢力的此消彼長中讓司馬氏的父兄政治抬頭,最終取而代之。司馬氏是北方的世族,門生故吏遍佈天下,他之所以沒有被兔死狗烹,就是因為曹魏家族勢力的哀落,未能形成強勢的權力中心。但曹魏司馬氏父兄政治與曹氏家族統治的爭鬥中仍然充滿了陰謀與血腥。諸葛亮的族弟諸葛誕便是死於司馬氏與曹氏家族奪權與反奪權的鬥爭中。

東吳皇權的更替同樣如此。陸遜因捲入孫權兩子一太子孫和、魯王孫霸的爭權鬥爭而使親人、好友蒙難,自己也憂傷而亡。諸葛謹兒子諸葛恪也因專權獨斷難容於孫亮而被夷滅三族。其後,孫綝亂權,廢孫亮,立孫休,孫休為君後又恐孫綝“門五候,皆典禁兵,權傾人主”,用計擒殺。孫休病死後大臣不立其指定的太子,擁立孫皓為帝。孫皓無道,十餘年殺忠臣四十餘人。此後杜預伐吳,孫皓降晉,三國終為司馬炎的晉朝統一。封建時代政權的更替、權力的交接就是這麼充滿血腥屠戳,要麼父兄相殘,要麼是權臣被誅,要麼是君臣易位。《三國演義》是典型的讀本,既展現了父兄政治的溫情,又冷酷地解剖了父兄政治的悲哀,是濃縮的家族統治血淚史、父兄政治爭鬥史。中國封建政權,既因血緣政治而穩固,又因家庭爭鬥而消亡。中國古代政治制度設計的優劣暴露無遺。我認為,這是《三國演義》的政治學意義,也是《三國演義》立於四大中國古典小說的根本。

濃縮的家族統治血淚史、父兄政治爭鬥史:從政治學看《三國演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