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兒童營養不良 :三種篩查工具的比較

在過去的10年裡,三種最常用的營養篩查工具(NSTs)被用於評估住院患兒的營養狀態,而今有新開發的評估工具被使用。第一種是針對中國人群的[兒科營養篩查評分(PNSS)],適用於對蛋白質攝入有影響的疾病型別和嚴重程度;第二種是針對基於病因的危險因素的[試點兒科風險評估工具(PRAT)],側重於關注與病因相關的風險因素:消瘦、高代謝、營養流失增加、營養吸收改變、炎性反應;第三種重新篩選工具每週使用[兒童逐周評估工具(PNRT)],從入院後7d開始

(兩個問題):兒童是否在過去7d內營養攝入減少,兒童是否體重減輕或體重增加;第四種是用於嬰兒的[嬰兒營養早期預警評分(iNews)];最後一種是綜合方案(STRONGkids和PNST),使用不同的分支來實現更好的風險分類。PNSS的制定是基

於ESPEN營養篩查指南,並根據中國臨床實踐進行修訂。PNSS包括三個要素:有營養不良風險的疾病(無、輕微、中等、嚴重);前一週食物攝入量的變化;營養狀況(透過人體測量測量)。對有特殊診斷的兒童的研究顯示,高營養風險評分與短期療效指標(如住院時間延長,但也會增加併發症和體重丟失)之間存在顯著關聯。

近期一項單臂研究顯示,這是最早表明死亡率、再入院率和營養狀況/風險之間關係的研究之一。該研究在5年的時間裡招募了126例3~18歲的新診斷腫瘤患者,並使用強壯的兒童來評估營養風險診斷。Riskscore不僅根據營養狀況引數(BMIz-score)進行評估,而且重要的是根據結果引數進行評估,如生存率和因發熱性中性粒細胞減少而住院的次數。診斷時,28。6%的患者處於營養不良的高風險,而4。7%的患者處於營養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