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圍城:每年1000人逃離,有人被迫離職,有人去了再也沒聯絡上

華為,從2016年至今連續4年位居“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榜單榜首。全球第二大智慧手機生產廠商,人均100+萬,毫無疑問,這是一家“別人的公司”。

但在華為心聲社群(華為內部完全匿名的羅馬廣場)上,不完全統計,2019年,約1000人釋出“國際慣例”的帖子,就是華為員工離職留聲(國際慣例=GJGL=趕緊滾了。)

華為目前員工數目19。4萬,1000人,這0。5%似乎微不足道。

可究竟,這1000人為何離開?

華為就像圍城:外面的人想進去,裡面的人想出來。想進去?理由顯而易見;

想出來又是為什麼呢?

有這樣一個描述華為加班多可怕的段子:我有個同學畢業後去了華為,就再也沒聯絡上了。

華為圍城:每年1000人逃離,有人被迫離職,有人去了再也沒聯絡上

難以評價的加班文化

華為的企業文化是“以奮鬥者為本”,不是以人為本。導致華為底層員工、尤其是研發員工的地位低下,短時間內看不到研發氛圍轉變的希望。

華為員工有人月加班160小時。簡單計算一下:按每月休一天計算,日均工作時間13。5小時——這其實很多還在華為奮鬥的員工現在的工作節奏。

伴隨著超長工作時間的同時存在的,就是低工作效率。超長的工作時間已經幾乎耗掉了員工的所有精力,於是沒有時間顧及家庭生活,更沒有心思做自我提升。底層員工就這樣在矛盾中逐漸沉淪,成為“不僅僅是五百強企業”發展中的炮灰。

從營收、專利申請數量等角度來看,華為當然是成功的。簡單回顧一下最近八年華為執行的一些人力資源相關的政策,從瘋狂招聘人力擴張,到收縮招聘,再到外包人數擴張、限制34+員工、戰略預備隊研發出徵,從結果來看,可以說都是比較好的匹配了華為的不同發展階段。

也正因如此華為的成功是十幾萬奮鬥者犧牲了家庭和個人生活換來的,固然華為有獨特的收益分配機制,但是這十幾萬人裡面的大部分在發展的浪潮中都是炮灰,是螻蟻,是一將功成後的枯骨。

下面的截圖來自心聲社群(圈子-Huawei Facts-任總接受美國《財富》雜誌採訪紀要)。

任老闆早年就有“豬養太肥不哼哼”的名言,從近期的採訪看,他老人家這一想法是沒有變過的。

我不知道其他崗位的情況,單方面認為:每月休一天,平均每天工作時間11小時(在華為的統計規則下意味著每天在公司13小時)的研發員工難以支援企業長期良性發展。

華為圍城:每年1000人逃離,有人被迫離職,有人去了再也沒聯絡上

“國際慣例”上有這樣一條離職原因:A君負責一個關鍵產品關鍵專案的設計和實現,由於加班很多,稍微停下後,大病兩場。這事很奇怪,但在華為很常見。

加班這麼可怕嗎?在知乎搜尋一下,在“華為加班有多恐怖?”問題下有3468個回答,可見一斑。

華為圍城:每年1000人逃離,有人被迫離職,有人去了再也沒聯絡上

被迫離職

也不是所有人都是自願離職,被自願不在少數。

只找到一份2016年華為校招聘表單(不完全統計資料),可見能進華為的無一不是人才。

華為圍城:每年1000人逃離,有人被迫離職,有人去了再也沒聯絡上

這裡不得不提到

華為的績效考核體系

多數部門都會硬性分配績效A/B/C的考核比例。就算全部門全年表現都很好,也無可避免有人要被打C。

評為A,次年大幅漲薪 + 職級提升;評為C,不漲薪甚至降職降薪。連續兩年C,直接辭退。

B君為與家人團聚,想調去離家更近的辦事處。第一年沒調成,但因流露要走,被部門領導毫不客氣打C;第二年調走了,但考核按規定仍在原部門手上,又是C。

B君和現領導就此事向上級申訴。得到的迴應:制度就是這樣的,誰知道你們有沒有貓膩和包庇?誰都這樣來鬧,這麼大一家公司還怎麼運作?

於是,一個勤勉踏實的技術骨幹,即被辭退。一點兒轉圜餘地都沒有。

有華為老人如此描述,我在華為這輛高速奔跑的火車裡就是煤爐旁邊的一個剷煤工。

一年到頭都是火熱的燒烤生活,雖然可以在這輛車上可以和世界接軌跑的飛快,匆匆走過世界上很多地方。不過無論我隨著這輛火車走到哪裡,對我來說都是火熱的酷暑和身旁的鍋爐。火車外美麗的景色其實只是視窗的一瞥。

離開了華為,會發現外面的世界是有春夏秋冬,寒來暑往的。外面的景色再也不僅僅是窗戶上的圖畫來。

那到底是什麼導致了華為這種風格?我的答案只有一條,生存

,死在華為前面的企業可以作證,多少次華為怠慢點就墳頭草幾尺長了。

企業與個人的矛盾,該如何調和?你有什麼高見?評論區交流下吧。

如果覺得文章還不錯的話,請點贊支援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