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人打造的“特色小鎮”至今人潮如織,特色小鎮急需迴歸本質!

明初大商人沈萬三,曾經居住在蘇州,沈萬三發現城中心的玄妙觀四周,每天香客和遊客絡繹不絕,而且還有雜耍藝伶和小攤販四處雲集。遊人很多,但是道路過於狹窄,行人車馬經常阻塞。沈萬三考慮如果在觀前營建街市,販賣商品、飯食,把道路拓寬,一定是一件好事,既能方便行人車馬,又能把建成的店鋪租賃給客商,招來交易。廟宇旁的樂坊,還可以供四面八方的客人前來娛樂。於是他採用了茅山石鋪平觀前街,與古城小橋流水的風貌十分吻合,相得益彰。建成後,深得百姓們的讚譽。

明朝人打造的“特色小鎮”至今人潮如織,特色小鎮急需迴歸本質!

我們來簡單分析一下這個“特色小鎮”的建設、運營過程,給今日做特色小鎮以借鑑!

一、文化挖掘與產業分析(統籌)

玄妙觀是位於蘇州的著名道觀,創建於公元276年,最初名叫“真慶道院”,後來曾改稱為“開元宮”、“天慶觀”。公元1295年,元朝皇帝下令改為玄妙觀。玄妙觀至今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所以被稱為“江南第一古觀”。在元初朱元璋得了天下後,對明教摒棄,推說:明,義為光明,分之則為日月,禮有祀大“明”、“朝日”“夕月”之文;千餘年來“大明”日月均列為正祀,無論列為郊祭或特祭,均為歷朝所重視;且新朝自南方建國,與歷史上之以北定南者異勢;以陰陽五行之說,則南方為火,為祝融,北方屬水,為玄冥;元建都於北平,起自更北之蒙古,以火尅水,以明制暗。故對其他宗教加以發揚,對道教予以修繕護理。重新命名玄妙觀,故香火大旺,香客、遊人如織。明定都南京,與蘇州毗鄰,生活相對穩定,加之宗教政策偏向,玄妙觀位於蘇州當時的主城區。有政策、有文化、有產業(宗教、旅遊及服務業)、有人流,所以“特色”是順便的事,盈利自然是更順便的事。

明朝人打造的“特色小鎮”至今人潮如織,特色小鎮急需迴歸本質!

二、規劃設計

規劃設計上其實不必多說,看記載不難看出,營建街市(商業地產),販賣商品、飯食,把道路拓寬(基礎設施),廟宇旁的樂坊(文化娛樂),採用了茅山石鋪平觀前街(保留原風格),我們今天做特色小鎮或者打造文化景觀切記要尊重原文化,不突兀,防止過猶不及。前些年山海關旅遊景區被降級就是一個實實在在例子,一切要尊於文化和自然。重點說一下廟宇旁的樂坊。清代以前,我國的音樂不是現在這個樣子,是非常有文化有內涵的,重點不是內涵,是除了那個道觀之外,能讓遊人加長停留時間的一個主因素,長期停留意味著消費!加之新建的街市,外地人可提供食宿,本地人也可逍遙一日再返家。

三、原產業發揚與匯入

產業的發揚也就是街市的營造,街道拓寬後增加人流承載,也增加商鋪數量和麵積。大道若簡,因地制宜,如果打算原地孵化本地原本不具規模的產業,應謹慎再謹慎,本人認為,產業初期自發、自然生成的才有活力,特色小鎮建設應只做發揚。關於產業匯入:產業匯入同樣遵循本地人、原產業情況,先做補空匯入,再做主流人群分析,匯入人群屬性對應的產業。從眾多特色小鎮建設者的原始意願來說房地產開發,個人認為判定是否要做房地產開發的唯一標準還是簡單的需求,人的需求。本地人與遊客對這個需求的支撐力,切不要把理由定位譬如:負氧離子有多高、這裡的溫泉有多少礦物質、這裡有如詩如畫的田園生活等等!這些僅僅是建設一個常規業態的理由之一,僅僅是之一!

四、盈利模式的自然催生

我們看到明代的沈萬三就是拓寬了街道,蓋了商鋪,修了景觀,都是簡簡單單基本的事情,做了這些,盈利了,沒什麼技術含量呀!不是很值得借鑑。是的,但是這個是最重要的:盈利模式的自然催生。

盈利是特色小鎮建設者考慮得最多的,所有動作都是圍繞著盈利來的,這就是我說的叫不自然。我們基於對文化的尊重,對人的尊重,設立的盈利模式,盈利只是自然的結果。如果您的小鎮不是壟斷性的,勢必有一段時間先拋棄盈利的遷繞,先做好文化、做好產業、做好小鎮客人的體驗!盈利是自然。

明朝人打造的“特色小鎮”至今人潮如織,特色小鎮急需迴歸本質!

五、百年情懷

文章前百字介紹了明代的“特色小鎮”專案。文字不多,不盡詳細。但活在二十一世紀的我們,還在遊覽那個明代大商人沈萬三打造過的“特色小鎮”,我們是不是應該有點感觸,明代商人的一個商業行為,我卻真真的感受到《北大特色小鎮研修班》老師講到的造福百姓人的百年情懷,700多年過去,人們還在唸叨那個叫沈萬三的大商人,和他做的那個玄妙觀的“特色小鎮專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