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品牌失敗在於太勤快

【行若導言】“重複”真的不是偷懶。能學會“重複”也是對人性的挑戰。

有的品牌失敗在於太勤快

都說人的本性是貪圖安逸,懶惰,自私都是本質表現。

但這話放在企業身上,未必了。幾乎所有的企業經營者都是勤奮的,都是積極的,都是主動的。

因為他們的積極主動,超凡勤奮,卻終於成功地把企業搞垮了。

為啥?企業太怕自己一旦不做點什麼,就會被別人淘汰。尤其是做品牌這方面,“搞事情,不停搞事情,要搞大事情”成了市場部和經營者最大的執念。

真的需要這樣麼?

中國本土最成功的幾位廣告人/機構,葉茂中、華與華、等都告訴你,“不要做什麼,重複是最好的”。

萬寶路的老總曾十分不滿地認為,李奧貝納白白騙了他很多錢。

李奧貝納則說:“你花了那麼多錢,不就是讓我監督你不要換掉牛仔嗎?”……

圖片

“正是因為堅定的一次又一次重複,才最終樹立起了完美的品牌聯想——萬寶路,男人的世界!”——葉茂中

“能讓人記住的廣告,特點就是不停地重複。

。。。

廣告語不要變,重複重複再重複。

。。。

電視廣告在消費者腦海裡形成印象,需要很長時間,需要持續。廣告要麼就別播,要播最起碼要有1年以上的計劃。“——史玉柱

華為任正非說成功的秘訣,“我們就是傻,盯著一個地方,不斷投入”這個“不斷地”就是重複做一件自己認為正確的事,絕不半途改變主意。

重複做同一件事,看上去挺簡單,實際操作起來很難。

原因無他,一般人不信。

市場部要是每年不搞點新意思,老闆會覺得白髮工資給你們了。

老闆自己要是每年不搞點新意思,感覺自己每年花高價買的培訓課都白上了。

最重要的是,老闆會覺得自己智商是不是受到了侮辱:重複就可以?世上哪有這麼簡單的事。

其實吧,“重複”這事,本質上就是這麼簡單,但技術上可一點都不簡單,而對消費者人性把握那就更不簡單了。

那些無法在傳播時堅持“重複”的企業,主要原因在於過於“第一視角”,即站在自己角度和心理看問題。

我曾多次說過,行若在服務客戶時,花在說服客戶不要變更廣告畫面和沿用首稿的時間,比起提供設計服務本身花的時間要多。

根據這十餘年的情況統計分析下來:那些從第一版設計沿用超過5年的,受眾對品牌記憶度遠高於年年不同主題的品牌。

有的品牌失敗在於太勤快

這是行若設計,使用迄今超過十年未更換,依然市場歡迎的產品

我們一直告訴企業,當你完成一套品牌形象和定位後,務必堅持3-5年以上。因為對於受眾來講,每一個受眾第一次面對你的品牌,對於他來講,就是純粹的第一次。而企業之前更換的每一次內容和畫面,受眾未必都能看到。所以,不斷重複,一方面降低企業成本,另一方面,可以擴大宣傳長尾效應。

對於新舊客戶來講,對他們長期持續輸出重複的品牌要素,能快速營造品牌的熟悉度,降低新使用者的熟悉過程。

如果既有的模式是可行的,為什麼不持續呢?

當我們提階段性、年度傳播規劃或是說到新聞稿的時候,只會被說“之前提過了”,幾乎從來沒有人說過“重複的是不是不夠?人家記得住嗎?”

當我們討論話題點,常常有人跳出來說“這個已經用過了”,幾乎從來沒有人說過“這個點與品牌非常契合,傳播的也不錯,應該加強繼續使用”。

當我們推薦渠道,“這個上次不是已經發過了嗎?”也是會被質疑,很少有人想過“這個渠道多久發一次效果最優,他們的最佳釋出頻率是多少?”

好像“重複”提出點什麼,就是偷懶,就是沒有創新。

廣告史上,因為採用“重複”而成功的品牌和產品,不在少數:茅臺酒重複講述巴拿馬摔酒的故事,海爾重複講述當年砸冰箱的故事、腦白金重複20年不變廣告語的故事……

至於慕思床墊15年不變的模特和廣告元素,都證明“重複”的愈久彌堅的神奇。唯一被詬病的就是重複型傳播帶來的視覺和聲音“強姦”,那這個問題如何看待呢?

做為一個設計師出身的廣告人,設計美學素養深深影響過自己的品牌觀。對腦白金之類的廣告大大地鄙夷。但隨著時間流逝,服務越來越多的客戶後,發現,“本土化”三個字不容易。尤其是理念上真正契合中國消費市場,需要不斷打磨自己的理念。做廣告做設計,固然不能恰爛飯,但也不能脫離產品定位和受眾習慣。重複,在相當大的市場具有現實作用。

所謂的爛俗廣告,從購買心理來講,他的確對助推銷售起到實在作用。企業在發展前期,知名度和預算都不足,看似很爛俗的傳播手法,操作中更符合企業實際需求。

不要小看“重複”,即便國外品牌,那些奢侈品講故事也一直堅持重複:重複的故事,重複的符號,重複的話術,重複的“一顆永流傳”……。

本土化營銷的老法師葉茂中,曾提出過打造品牌路徑的“四步曲”:1。 提煉出品牌核心價值;2。 用正確的策略和傑出的創意表現核心價值;3。 一次又一次的重複積累;4。 在消費者心智中形成一對一的品牌聯想。

前面2步是策略成型階段,也是純粹專業性的體現。但到了第3步,就成為了各個企業發展的分水嶺。有的企業覺得“重複”沒有逼格,往往堅持不下去。其實,做品牌和你有沒逼格並沒有必然的的聯絡:當你失敗了了,你所有的逼格都是糗,當你成功了,你所有的糗都是逼格。

為什麼需要重複?這基於品牌資產需要累積的原理。也就是說,透過重複,你有機會在若干年以後,收取之前的傳播“利息”。而不懂得重複的品牌,每一次,都是新戰場。這樣,做品牌其實會非常累。

做品牌,沒有捷徑,但有訣竅。

企業太過勤快,市場部刷存在感,對於市場來講是無感的。既然你知道不是所有人都在同一時間去看廣告,怎麼你就覺得所有人都會看到你那僅僅發過一次的廣告呢?

那麼以上這麼說,難道市場部不作為才是正解麼?勤快怎麼就錯了呢?

這麼想,那你又進入了一個概念簡單化的誤區了。

堅持重複,不代表無所事事。品牌管理是門複雜的技術,豈是機械化的流水作業?

對於品牌管理,重複只是傳播營運者的一個手段而已。而且,即便重複,也需要對“重複”的內容從前期策劃,到釋出評估,到後期延申。如何基於訴求核心,歸納核心資訊,哪些元素重複,延申的度是什麼,都是品牌形象管理的具體體現之一。

萬寶路重複用了80年都是牛仔,但你不會看到牛仔形象徒生乏味。沙宣重複了幾十年的美髮師們的形象,你也沒有因此討厭託尼老師;李寧放棄了使用多年的“一切皆有可能”,轉為“讓改變發生 Make The Change”,卻進入了史上最大危機期。

重複雖然是一種數量,但勿忘:量變產生質變。

這是人類社會中一個普遍的規律,任何事情就是隻有一定的數量積累才能達到量變的突破。重複的過程就是一個數量積累的過程,最終透過重複把“正確認知”深深的楔入在受眾的大腦中。比如,當2005年蒙牛第一次推出特侖蘇的時候“不是所有牛奶都叫特侖蘇”,給人品牌自嗨的感覺,消費者會想:憑啥啊?但隨著時間過去,15年重複這句話,結合產品力,最終量變到質變,被市場認知,最先成功搶佔了高階牛奶市場。“不是所有牛奶都叫特侖蘇”這句話亦成為中國經典廣告語。

現在,蒙牛儘管負面口碑纏身,但就產品來講,特侖蘇在消費端認知上,已經成功區隔於蒙牛的其他所謂爛品。

記住,當形成質變之後,就不容易被改變了。

好比行若一直在公眾號和大家講有關品牌的內容,很多概念也是一再重複,為啥,畢竟很多新粉未必看到之前很多精彩的觀點,但我們每一次闡述品牌,內容都是不同的,重複的是觀點,變化的是方法。

不要放棄“重複”,這真的不是偷懶。記憶是有遺忘曲線的,認知的形成需要過程。所以還是“重複”很有必要。

堅持你的品牌態度,重複你的品牌視覺。

勤勞是一種美德,但不是一種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