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設計思維(04)供應鏈管理

作者|王丁

電商發展十多年,整個電商的價值鏈在形態和運作機制上都有了根本性的變化,如線上交易、電子支付以及資訊化配送等,電子商務的發展帶來了網路消費者的購物行為習慣轉變,而多數電商企業正是起源於消費者購物行為的轉變所帶來的流量與網路運營的優勢,使得電商在零售商業領域內做為創新元素高速發展。但是即便是一家平臺代售性的電商,隨著其交易規模的擴大以及消費者對服務質量要求的提高,電商對產品供應端的產品質量與服務、效率也會不斷提高要求和期望,為了進一步提供良好的消費體驗,每一家電商都會試圖將影響力延伸至供應鏈的上游,希望透過對供應鏈的整合與改造,能對商品供應質量與服務效率有更大的控制力度,而這對電商企業構建核心競爭力具有重要的意義。

從長遠發展來說,為了滿足消費者個性化的需求以及提升服務競爭力,電商企業需要為消費者提供足夠多的品類選擇,甚至於是小批次、單件的品類供應也會有所考慮。而從商品質量和服務體驗上,電商需要提高整個供應鏈從生產到供應、運輸配送的綜合效率,在滿足買方市場的需求的同時,最大化的降低供應成本,提高企業經營利潤;而網際網路天生的無疆界地理限制特性,使得任何一個長尾的個體化消費者都有可能在海量的使用者基數中找到共同需求的群體,這就使得產品生產企業採用

顧客化大量生產(Mass Customization)

的模式成為可能,消費者完全可以在一個龐大的品類範圍內選購到自己特定需要的商品,而生產企業也能透過大量生產方式降低成本,這是電子商務為傳統零售生產力帶來變革的關鍵。

目前電商行業內,供應鏈管理的建設存在兩種主流模式,一種是輕供應鏈模式,這種電商供應鏈並沒有實際介入供應鏈上游的生產、物流、倉儲等服務環節,但是仍然存在著供應商的管理基礎,這類模式主要以 C2C 為主,比如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寶網和一些虛擬類商品的 B2C 電商,比如線上旅遊 OTA 電商(如攜程旅遊網、途牛旅遊網、驢媽媽旅遊網等等),又或者是卡券類的電商;另一種則是重供應鏈模式,在這種電商模式下,企業對供應鏈上游的產品採購與倉儲的管控力度較大,而且對供應鏈 Online 和 Offline 的整合需求與實踐也最多,通常這類電商都會透過自建倉儲與物流配送中心的方式,依賴資訊化與網路化手段構建自有的對供應鏈的綜合管理體系,從而更好的把控企業的競爭力構建。

無論是輕模式還是重供應鏈模式,在現代電商領域管理中,面對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電商企業為了在競爭中贏得主動,兩大方面不或忽視:一個方面是銷售能力,透過不斷獲取海量的使用者提高銷售規模,主要手段就是市場營銷與電商運營;另一個方面就是產品供應能力,包括產品品質競爭力以及供應鏈的供應效能,如何為消費提供足夠高品質的商品?如何降低供應鏈的經營成本,提高商品流通效率?如何利用供應鏈構建整體競爭力?這些都是電商平臺需要不斷思考的問題。

對供應鏈上游的更深程度的控制與影響逐步成為趨勢,縱向一體化的模式應運而生。可以預見的是,隨著消費體驗經濟的到來,電商逐步加強供應鏈管理並深入各個環節都是未來電商核心競爭力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電商供應鏈管理將會成為電商的標配服務。

供應鏈的價值與感知

供應鏈的核心價值就是掌控商品從誕生到交付到顧客手中的供需最大效益。

什麼是供應鏈

供應鏈並非電子商務所特有的概念,在傳統零售商業領域中,供應鏈管理水平實際上已經發展到了一定的高度,甚至在資訊化與智慧自動化方面都要優先於電商供應鏈的發展,電商供應鏈的發展歷程可以認為是 “網際網路+供應鏈” 的結合體,在繼承傳統供應鏈的基礎上,基於網際網路電商的銷售形態又有了相應的變革。那麼,如何理解所謂的 “供應鏈” 以及 “供應鏈管理”?

現代供應鏈概念通常所指的是商品到達消費者手中之前,各環節服務商的協同過程,簡單說就是在商品從生產到最終交付的全過程,企業需要與上下游商戶(包括生產商、供應商、渠道商、零售商等)協同好供應活動。傳統行業的供應鏈核心是圍繞企業從產品的生產、製造、供應、分銷、零售等網路進行有效的管控,透過銷售網路把產品最終送到消費者手中,將各個環節構建成一個價值鏈的過程。這其中也包括了對電商商流、資訊流、物流、資金流的整體控制,成功的供應鏈管理能夠協調並融合供應鏈中所有的活動,最終形成無縫的連線,為供應端與消費端提供一體化的服務過程。

產品設計思維(04)供應鏈管理

圖 4-1 供應鏈結構

完整的供應鏈應該包含生產商、供應商、倉儲物流、配送中心和銷售渠道等完整的網路,而對於電子商務平臺,尤其是 B2C 電商平臺來說,整個供應鏈的構建會更加依賴於內外部合作商的協作構成,這其中,供應商管理與物流倉儲配送管理成為了電子商務最為核心的服務環節。電商供應鏈的設計,關鍵就是利用網際網路的技術,構建電子化的供應鏈管理平臺,將傳統的上下游商業運作進行最大程度的高效協同,並充分的進行資訊共享。

電商供應鏈價值

供應鏈強調的是商品供應能力與渠道銷售、使用者需求之間的協同效力,如何在滿足銷售最大化的提前下,更大程度地提高商品流透過程效率,降低流通成本,在商品可得性與交付及時性以及準確性之間尋找到一個最佳平衡是電商供應鏈不斷追求的終極目標。不同品類電商對供應鏈管理的需求會有所差異,比如生鮮電商,對商品儲存的保鮮與保質有更高的要求,而快消品電商則強調小包裝商品的零售效率,對大型傢俱類電商來說,則要重點考慮大宗商品的組裝與包裝運輸管理。而要有效的規劃電商供應鏈,

首要

我們應該先清晰瞭解電子商務的核心價值鏈,這是電商業務開展的本質。

產品設計思維(04)供應鏈管理

表 4-1:電商價值鏈本質

無論實物類電商還是虛擬類電商,其產品供應與市場需求配給過程都符合這樣的商業本質,透過對商品供應鏈上游的生產與供應環節的影響與控制,來提升電商綜合競爭實力。

傳統供應鏈的價值鏈與上述一樣,差異是在於由於傳統地理位置和資訊傳播的限制,價值鏈的各個環節之間更加冗長,無論效率還是效益都受到一定的影響。價值鏈各個環節之間的 “資訊孤島” 現象更為嚴重,在大部分情況下,每一個價值鏈環節都只會基於其環節自身對市場需求的預測,來設計商品的採購計劃與儲存計劃,這就會導致供應鏈 “牛鞭效應” 的負面影響被無限放大,使得供應鏈上下游之間的協同管理難度極大的增加,而完全依靠人力資源進行供應鏈管理顯然是無法滿足這樣龐大的體系高效率運作的。我們稱這樣的供應鏈模式為 “供應鏈 1。0 時代”,我認為在計算機資訊科技大量應用之前的商業時代都是基於這樣的模式。

直到供應鏈引入計算機資訊化技術,供應鏈管理才進入了 2。0 時代,在這個時代裡,供應鏈過程中大量引入了資訊化管理技術,包括資訊化硬體裝置的使用,使得供應鏈的管理提高了資訊的準確性與傳播效率,單環節或幾個環節之間資訊協同有了初步的發展,但整個價值鏈還沒有完全網路化,資訊孤島現象仍然大量存在。2。0 時代的標誌是倉儲管理的全面資訊化,這其中帶動了運輸物流的部分資訊化與網路化。

在 3。0 時代,則可以稱為電商供應鏈時代。在這樣的時代環境下,供應鏈的價值鏈聯接從 2。0 的 “生產-供應” 提升到了 “生產-供應-銷售-配送” 模式,一些大型的電商平臺和國家支援的物流基礎服務建設為電商供應鏈的全網路聯接提供有力的保障。在 3。0 時代,供應鏈的資訊化是全面化的,覆蓋到所有環節的資訊化體系,並且各價值鏈環節之間將透過網際網路絡進行 “資訊流” 的連通,實現資訊的實時交付與相互共享。在 3。0 時代,消費者的購物體驗將會是一個完全閉環的一體化體驗模式。從 Online 的預訂、支付,再到訂購之後的配送、收貨、評價、分享,甚至於訂購商品之後就可以掌握到商品線上下從供應端的倉儲中輸出到透過物流運輸在路上,直至配送員將貨物配送至消費者手中的全過程都能進行資訊化的實時跟蹤。在 3。0 時代,生產和供應端對於市場消費需求的預測已經比較準確,但仍然有較大的不確定性,供需關係仍有可能出現巨大的差異,這使得生產和供應的商品成本管理的風險性仍然極高。

4。0 時代,我稱之為物聯網供應鏈時代。這樣的模式在全球的各類商業形態中正在發生著,當供應鏈資訊化與網路化全面覆蓋基本實現的時候,提升供應鏈的智慧化與調整上游生產的模式將成為發展核心。在 4。0 時代,所有的供應鏈環節都必須是全資訊化、全網路化聯通狀態的,智慧化的軟硬體將無處不在,從 PC 電腦到手持終端裝置,從到大型終端裝置,機器代替人力的效用將最大化。而從生產方式上來說,即從供應端來說,預測性的市場需求引導的生產行為仍然存在著很大的風險性,但電子商務卻使得對市場需求的預測性有了更好的解決方案,這就是 “商品預售模式”,在預售模式下,銷售端僅需要向消費者展示和推銷一個概念中的商品,就可以獲得消費者的訂單,並且這些訂單都已經預付了一筆真實的資金,供應端完全可以利用預售模式下明確的生產需求來實現按需生產,僅需適當的增加一些物流和倉儲過程中的損耗預測,就能提供極為精確的商品生產數量,原有的以生產為主的商業模式將轉變為更準確的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的生產模式。

這裡關鍵的就是供應鏈電商化為企業帶來的巨大價值:一方面,供應鏈的資訊化管理可以完善企業的資訊管理與 ERP 系統;另一方面,透過電商化供應鏈平臺,能實現企業對資訊流、商流、資金流和物流的全方面管理和監控,並且能將上下游的商戶與企業的銷售業務的處理進行有效的分工與協同,從而實現高效的銷售服務,提高消費者購物體驗;還有一方面,電商的供應鏈與傳統的供應鏈資訊化系統的單一性不同,電商的供應鏈管理是融合了 C 端市場的消費資訊與反饋,企業與商戶完全可以應用網際網路思維來經營管理供應鏈的生產與製造,從而有效控制經營投入,這樣促使了企業從傳統的產品生產導向型向網際網路的消費導向型的轉變。 2015 年 7 月一則訊息牽動了電商業界的神經,亞馬遜(NASDAQ:AMZN)2015 年第二季度扭虧為盈,超預期業績刺激股價單日暴漲,創出歷史新高,市值衝破 2600 億美元,一舉超過了傳統零售巨頭 “沃爾瑪” 這成為一個標誌性事件,市場認為,這不僅是亞馬遜對於沃爾瑪的勝利,更是網際網路新興業態挑戰傳統業態取得的勝利。當然,你可以認為亞馬遜並非是純粹的零售企業,它實際上已經成為了一家高科技的網際網路公司,擁有一些非零售領域的銷售業務,比如著名的 “AWS”(亞馬遜的雲計算服務,提供以儲存、計算、資料庫和網路化等為主的基礎設施服務),佔了亞馬遜營收的很大一部分份額。但這些並非關鍵,我們應當看到的是,亞馬遜從網上書城起家發展至今可以提供消費者生活中的大多數商品,其供應鏈體系構建的競爭力不可忽視。

平臺與供應商的關係設計

充分理解了供應商的基本概念與價值性,我們在做供應鏈規劃與產品設計時就能比較清晰

的理

解整個體系的運作機制與需求點。

隨著計算機資訊科技的發展,傳統供應鏈在資訊化建設上已經有了較高的水平,但這還遠遠無法滿足網際網路時代的網路購物消費需求。電子商務時代帶來的變革則是對資訊化水平進一步的提升以及結合網際網路與移動網際網路資訊科技實現了全網路的供應鏈活動連線,這從真正意義上達到了供應鏈實時協同的高效率水準,從而在根本上產生了零售商業的變革。在電子商務供應鏈設計時,應該從基礎的供應鏈價值鏈規劃開始,結合電子商務的銷售形態進行資訊系統的整合以及提高資訊智慧化的應用,從而最大化提高協同效率,降低供應鏈成本的同時提高電商價值。

供應鏈上游競爭力

電子商務的核心是交易服務,沒有供應商的支援,“商” 的部分就無法構建成功。所以在電子商務中,如何有效規劃與管理供應商關係是重中之重,在電商供應鏈管理框架中,摒棄了傳統的以價格為驅動的競爭性採供關係,轉而以共同分享資訊,實現共贏為導向的合作發展關係。電商網站(B2C)供應鏈設計實際上就是電商產品架構設計中 B 端的關鍵設計,在前面的章節中,我們已經介紹過電商平臺的完整產品架構,在這裡,我們從供應鏈的價值轉換角度重現一下電商的價值鏈構建過程。

產品設計思維(04)供應鏈管理

圖 4-2 電商平臺供應鏈的價值轉換

在 B2C 電商平臺中,供應商與平臺之間的關係極為密切,貫穿了整個商品交易服務環節。從最基礎的採購開始(大部分的 B2C 電商不自行生產商品,除了一些企業的品牌電商之外),供應商負責提供可銷售的商品,並維護商品的定價及庫存,同時供應商利用電商平臺的物流網路直接將商品送達至倉儲中心,倉儲中心根據一定的經營管理目標,有效的組織存放相應商品,這種模式主要是針對實物電商而言。而對於虛擬商品電商來說,倉儲中心也是虛擬構成的,供應商同樣將商品資訊(銷售屬性、價格、庫存等)提供給電商平臺,電商平臺對其進行 Online 方式的虛擬倉儲管理,並會提供一些 IT 系統給到供應商進行查閱及維護。根據電商平臺的運營規則,還會針對這些 “存放” 的商品進行上下架管理,透過相應的銷售渠道網路提供給最終消費者進行預訂。在消費者預定成功後,電商平臺還要利用自建的或供應商自有的配送網路為消費者提供配送服務,將商品交付到消費者手中。如果是虛擬商品,同樣會透過虛擬配送渠道,將電子商務 “配送” 至消費者手中。

在消費者交易成功之後,平臺與供應商的協同尚未完成,後續還涉及到商品的 “退換貨” 服務以及供應商對賬結算服務。

可以說,無論是哪種電商模式,對於供應鏈上游端的把握,都是構建電商競爭力極為關鍵的一步。

供應商關係管理 SRM

說到 CRM(客戶關係管理)大家可能都能耳熟能詳,都知道 CRM 是用來改善與 C 端客戶的關係,維持與管理顧客生命週期,而 SRM(Suppli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供應商關係管理)正是基於同樣的理念,基於採供雙方的共同目標,透過建立雙方在採供領域的活動互動機制,以資訊科技為支援和手段進行管理,從而改善供應商的關係,在傳統供應鏈管理中,比較注意供應關係的管理與維護,而在電子商務模式下,由於消費端市場的快速發展,企業通常都過於注重 C 端的流量與使用者管理,相較而言,對 B 端的上游供應商的關係維護與管理則較為薄弱,通常不大重視,這是電商供應鏈設計中應重點注意的環節。

從企業的角度尤其是電商企業而言,無論是 B2C 還是 C2C 模式,對 B 端的有效管理應與 C 端同等重視,透過建立供應商檔案以及准入評估管理體系,寄希望於建立起長期、緊密的供應業務關係,在電商供應鏈的新型模式下,要快速響應銷售需求,就需要藉助於資訊化的供應商關係管理,透過雙方資源和優勢的整合來擴大市場需求,降低經營成本。

SRM 旨在改善企業與供應商之間關係的新型管理機制,主要實施於企業採購業務相關的領域,所以常見的電商 SRM 設計,包含了供應商註冊、准入評估管理、供應商檔案管理、供應商業務管理(通常會做為關聯絡統在外部獨立設計)、供應商績效管理以及供應商關係管理等 6 大部分,除了業務管理體系一般會獨立設計,其它的五大部分基本構成了供應商生命週期管理的全部。

產品設計思維(04)供應鏈管理

圖 4-3 供應商關係管理 CRM 產品架構

供應商註冊管理

電商企業對採購業務的有效管控來自於最初的供應商選擇,這從電商品質管理的角度來說是極為重要的一個環節。對於供應商的選擇,通常有主動和被動兩種方式,這基於電商企業本身的品牌效力和供應鏈的影響力決定,大多數的情況下,是由電商企業的業務部門或採購部門部門主動尋找外部的供應商,這時候,SRM 的 “供應商註冊管理” 提供的幫助採購人員登記供應商資訊資料的功能,通過錄入供應商基本資訊,提交資質審批附件(營業證照等)來幫助供應商透過准入評估,被動式獲取的方法,則是由電商提供供應商線上申請服務,由供應商自主找到功能服務並提交申請材料,這種模式通常適用於電商品牌影響力比較大或者建立了供應商聯盟接入平臺的模式,線上自助式提交的便利性在於資訊的詳實程度要比採購人員收集的資訊更直接、全面,對後期進行准入評估有較好的幫助。

系統透過引數配置,可以為供應商註冊提供完整的供應商資質申請流程,包括供應商的准入申請和供應業務範圍的變更申請,並儲存供應商各種資質和質量資訊,提供給後續的准入評估環節進行審批,審批透過的結果自動進入預設的可供貨供應商之列。

供應商准入評估管理

供應商准入評估在許多電商產品構建中都容易被忽視,關鍵還是電商企業對於供應鏈採購端的重視度不夠。事實上,即使是在初創的電商平臺中,對於供應商准入評估系統的設計也應該提前構想起來,在未來適當的時機引入到供應商關係管理體系中。什麼是適當的時機?一般來說就是業務規模在快速發展,供應商數量在急劇增多,而供應商品的質量和供應服務水平參差不齊的情況下,這樣的時機最適合引入供應商准入評估機制,透過有效的准入審批,有意的控制供應商數量的增加,並透過對已有供應商的再評估,來發現潛在的供應質量風險,並提前解除供應合作關係。考慮到實際的評估差異,在准入評估系統中,應考慮用 “人工評估”+“自動評估” 相結合的模式。

產品設計思維(04)供應鏈管理

圖 4-4 供應商評估全過程

供應商評估的指標,我認為應該重點考慮供應商的資信和質量(商品質量與服務質量),所以可以分成三個方面:

供應商本身的經營資質;

供應商可提供的資源(商品)競爭力;

供應商的供應服務水平。

透過對這幾個關鍵方面的評估,基本可以確保在供應商准入之後為電商提供關鍵的合法、合規、構建商品競爭力以及提升綜合服務水平的有效保障。

供應商檔案管理

供應商檔案資訊的管理主要是為了長期的供應商合作關係維持,透過供應商的關鍵名稱,可以避免重複的供應商管理;而透過供應商與採購計劃、採購合同的聯絡,又可以瞭解到供應商的業務價值貢獻。

合同管理,透過將供應商的相關業務合同(採購、代售等)電子檔案上傳至供應商檔案中,並且引入對商務和法務的條款審批管理,確保企業在經營實質上的合法合規,也方便業務方進行隨時的調閱,以掌握採購計劃狀況。

供應商績效管理

供應商績效評估是整個供應商關係管理的重要環節。它既是對某一階段雙方合作實施效果的衡量,又是下一次供應商關係調整的基礎。透過對供應商績效的跟蹤,電商能向供應商提供實時的績效反饋,這些績效一方面可以幫助供應商改善產品供應服務與質量,另一方面也能幫助電商對供應商持續的價值評估。績效評估系統不是獨立執行的,它是以整個供應鏈管理為評價資料的來源和基礎,比如供應商在供應物流中的準時交貨率資料取自採購管理系統,供貨價格的競爭力來自於商品競爭力評估系統,商品品質來自質量管理系統,包括消費者最終的消費評價,因產品質量問題而產生的消費投訴等,各種指標在準確、全面的資料來源基本上進行計算,並可按不同評價體系內的權重進行打分,為供應商的管理和公平競爭提供最真實可信的平臺。

供應商關係管理

對電商而言,在供應商管理上,應考慮支援各種型別及交易規模的供應商,小型的如個人商家 ,中型的如中間代理商,大型的行業領袖型供應商,還有一些具有供應特色的專家級供應商,不同型別的供應商,應採取差異化的管理措施。所以可以在 SRM 平臺構建時,對供應商進行有效的分類,按供應商的績效貢獻價值與合作關係緊密度進行劃分(如圖),以便確定對各類供應商採用何種關係和發展策略:

產品設計思維(04)供應鏈管理

圖 4-5 供應商分類

對供應商進行分類,將有助於電商平臺更有效的管理供應商關係,尤其在關係管理的深度與維度上,可進行差異化的管控,而且供應商的分類,也可以綜合運用於網路營銷策略中,比如,對於戰略型的供應商,可以在頻道或首頁展位展示上給予關鍵的露出,或者在搜尋結果中給予更高的權重,也可以在結算週期上給予優先結算的策略等,按照 20/80 原則,高質少量的部分供應商,將會為電商平臺貢獻近 80% 的價值,它們將會是電商的核心客戶。而關係越緊密、價值貢獻越大的供應商,雙方協作的管理成本投入就越低,因而能更高效的保障銷售供應。

同時要考慮建立不合格供應商的退出機制,退出申請可以採購部門提出,也可以由質量管理部門提出,經嚴謹的評估後,將不合格供應商剔除出供應體系。只有對不合格的供應商進行嚴謹的、定期的篩除,才能保證企業供應鏈在健康高效的機制下,為企業最大程度的規避採購風險與資源浪費。有一些電商內部在採購環節上同樣也存在腐敗與規範性問題,這就需要在准入和退出機制上,一定要利用 “人工反饋” 與 “系統評估” 的機制,結合雙審批結構來加強供應商許可權的管理,儘量杜絕人為因素對供應商准入和退出的影響。

將供應商以多種方式分類管理,不同的分類管理的方式也不盡相同,比如在准入評估、評價指標、績效價值等差異化處理,這是 SRM 綜合管理的一大亮點,也是方便企業對不同類別供應商進行監控的有效手段。良好的供應商關係管理對於電商平臺增加成本控制與提高資源利用率、改善服務和增加收益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實施有效的供應商關係管理可以大大節約時間和財力,更大程度上幫助到電商管理供應鏈。

資訊化與自動化的供應鏈管理構建

電商供應鏈管理的成功來自於兩大方面:資訊化與自動化

電商供應鏈四大核心管理

電商供應鏈以企業內部的 ERP 管理系統(一般就是業務綜合管理系統)為基礎,統一進行人、財、物、產、供、銷的統一管理。面向全範圍內的 B 端商戶與 C 端消費者進行整體的電商交易管理,透過 PC 網站以及無線 APP 或線下門店系統的整合構建,實現了電商交易一站式服務。

從協同效率來說,供應鏈資訊化與自動化的管理,極大的提升了電商平臺數字化管理的效率,降低企業管理成本。

從服務與體驗角度來說,資訊化與自動化技術的應用,為電商平臺各服務方帶來了更豐富的經營資料與資訊,為各服務方提供了更準確的經營決策,提高了服務質量,改善了服務體驗。

在當前的 B2C 電商平臺下,常見的供應鏈系統核心管理主要在體現四個方面:“採購管理、倉儲管理、庫存管理、物流配送管理”,至於 “生產管理”,由於大多數電商都是平臺型代售電商,因而對生產領域當前還沒有正式進入,但透過供應鏈上的資訊共享環節,已經有部分資訊可以直接反饋到生產端,因而我們可以概括出其主要的核心子系統:

產品設計思維(04)供應鏈管理

表 4-2 供應鏈系統功能

供應鏈資訊化設計

電商平臺發展的初期,通常會更注重面向終端消費者的銷售平臺的建設,而對供應鏈 B 端的設計和構建往往設計簡單粗暴。當然,這跟平臺的不同發展階段重心差異有關係。常見的資訊化供應鏈設計的問題有幾個方面:

電商平臺品類擴充套件快速,初期往往對品類結構的資訊化設計思考不足;

商品出入庫管理粗放,大多數沒有嚴謹的出入庫記錄及流程計劃,這導致對商品的定期抽檢及庫存檔點存在較大難點,甚至影響到後期的商品清結算;

對供應商的准入機制靈活性過大,規範性不足,缺乏統一的供應商管理系統進行統籌管控;

電商供應鏈資訊化建設,核心在於供應商資訊化管理、採購資訊化、商品資訊化管理、倉儲資訊化、物流資訊化管理、現金資訊化管理、顧客資訊化管理、渠道資訊化管理,透過整合式的資訊系統構建,實現客戶關係與供應關係的最佳供應鏈整合,為供應廠商及顧客,提供高忠誠度的價值鏈。

產品設計思維(04)供應鏈管理

圖 4-6 供應鏈資訊化管理

電商平臺中,沒有傳統零售的 POS(Point of Sale)系統,電商網站與 APP 的實時預訂即承擔了 Sales 的任務,而後臺的訂單處理系統 OPS(order processing system)則成為與供應鏈系統互動的關鍵,這在後續的章節中將會講述到。

產品設計思維(04)供應鏈管理

圖 4-7 電商供應鏈資訊化協同流程

電商供應鏈資訊化構建的核心目標

電商供應鏈管理資訊化與自動化的構建,關鍵要考慮系統整合性、實時性的要求,同時要兼顧到未來的擴充套件性。系統整合性與實時性,是將上下游服務商的運營效能最大程度協同的關鍵,這將進一步縮短供應鏈提前期,同時提高供應鏈的敏捷性。另一方面,協同效率的提升,使得供應各環節的成本得到一定程度的降低,但對成本降低的追求不是供應鏈的唯一目標,關鍵還是在成本與收益之間做好平衡,透過採購成本最小化,供應效率最大化使得總成本最最佳化,同時要兼顧銷售規模最大化,銷售服務質量最大化。透過高效的資訊化與網路化技術應用,為電商供應鏈構建核心競爭力,包括了有競爭力的產品,供應鏈間的高效協同,基於供應鏈大資料的資訊共享帶來的決策機制與經營機制的變革。

供應鏈的商戶系統:助力供應商資訊化的利器

在傳統供應鏈中,資訊化與自動化技術的應用主要還是核心企業最為廣泛和深入,這其中典型的代表就是大型商超 “沃爾瑪”,通常沃爾瑪會先選定某個區域建立一個物流配送中心,並且圍繞其支援的最佳半徑 150~300 公里內,建立足夠多的銷售分店,利用這樣的區域網狀結構來使得配送中心規模效應得到最大發揮。在這些物流配送中心內,沃爾瑪大量利用資訊化進行供應鏈的經營管理,比如利用條形碼進行商品的出入庫管理,利用門店的 POS 終端來統計和分析銷售資料,自動進行補貨預警和銷售預測等,在上世紀 80 年代,美國沃爾瑪就擁有了私企衛星網路,並用之來監控物流運輸車輛的實時資訊狀況,這些技術創新,使沃爾瑪得以成功地管理越來越多營業單位。而對於供應商來說,沃爾瑪為其提供了一套 “供應商聯絡系統”,該系統可以使沃爾瑪能和主要的供應商共享業務資訊。比如,透過這個系統,沃爾瑪的供應商們可以得到相關的貨品層面的資料,觀察銷售趨勢、存貨水平和訂購資訊甚至更多其他方面的資訊。透過相關資訊的共享,沃爾瑪能和供應商一起,促進業務的發展,幫助供應商在業務的不斷擴張和成長中,掌握更多的主動權。

可以看到,資訊化技術的應用使得企業對商品流通的監控更加實時,提高了經營效率,而供應鏈資訊的共享幫助了供應商的經營管理,提高了供應反應能力。

在電商供應鏈中,實物類商品在倉儲物流中心建設方面與沃爾瑪極為相似,但其配送的物件已經不是銷售門店,而是直接面向了消費者或者快遞公司。因為電商模式下,消費者購物過程都是在網路上發生,只有最後的配送環節才需要由倉儲物流配送中心出貨,整個交易跟蹤在網路上的部分已經實現了實時的跟蹤管理,再結合到倉儲資訊化的商品出庫過程,加上商品快件的分揀與配送資訊化管理,就完全打通了供應鏈資訊化建設的閉環。在閉環的下游,最末節點是消費者在購物之後對交易和服務的評價,在閉環的上游,則是商戶資訊化管理系統,其不單提供供應鏈的共享資訊,還基於整個閉環的電商供應鏈大資料,提供各類商戶的協同處理,也就是商戶可以在相應的環節中,透過商戶系統進行相應的資訊處理並反饋到其它環節上,電商供應鏈的商戶系統構建起了資訊共享與實時協同的新體系。

除了前面提到的供應商關係管理系統 SRM 負責進行供應商的管理之外,整個供應鏈環節中還涉及到其它各類商戶,比如物流服務商,倉儲服務商,分銷商等等,不同環節的商戶為供應鏈提供了細分領域的相應服務,這些商戶的服務透過聯接構建起了整個供應鏈協同網路,供應鏈的管理水平提升正是依賴於這些商戶的有效協同與支撐。因此在供應鏈全網資訊化的目標下,對於各類商戶端的資訊化對接及改造也是極為關鍵的環節。當前制約全面資訊化覆蓋的一大障礙就是國內電商供應商資訊化水平參差不齊,整體資訊化程度較低造成的,所以在商戶端企業擁有足夠的資訊科技研發實力之前,為相應商戶提供一套精細化的供應鏈商戶管理資訊系統就是當前比較有效的資訊化解決手段。

產品設計思維(04)供應鏈管理

圖 4-8 電商供應鏈各個商戶管理系統

1. 分銷商管理系統(DMS-Distributors Management System)

分銷商管理系統主要是面向銷售渠道端的中小經銷商的管理系統。分銷商透過與電商企業合作,加盟到電商的分銷聯盟網路中,作為一箇中間代理經銷商或最終零售商向消費者提供商品代購、代訂、代付業務。分銷商體系的核心就是分級銷售代理管理,即分銷商基於與電商平臺的連線次距離,可以分為不同的級別,一級分銷商可以向下級拓展二級分銷商,而二級分銷商也可以向下級拓展三級分銷商……依此類推,理論上分銷商可以無限層級拓展,但基本上三級分銷體系已經能夠滿足大部分分銷管理的需要。

產品設計思維(04)供應鏈管理

圖 4-9 分銷商管理系統分級代理結構

2. 運配管理系統(TMS-Transportation Management System)

TMS 主要是提供給物流商與配送商使用的管理系統,其核心提供的服務是對物流環節中的運輸車輛與途中貨物進行跟蹤管理,在實現上,一方面要求對運輸車輛增加 GPS 實時定位系統,以跟蹤車輛的實時位置,另一方面,需要物流商提供資訊化的運輸管理協調,透過對託運單管理、訂單跟蹤、貨物出庫跟蹤等實現視覺化監控,使得運輸配送管理效率得到進一步提升。

在資訊化技術運用之前,物流配送環節實際上對電商平臺來說是供應鏈環節中的一個盲區,電商只能監控到貨物已出庫並裝車,至於什麼時候將會運輸到目的地,運輸過程中貨物是否遇到風險(比如交通事故導致貨物損毀),車輛是否故障導致延誤等等都無法及時獲知,只能透過與運輸人員的電話溝通來保持對在途貨物運輸狀況的瞭解。這樣的操作管理方式,一方面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提高了運輸成本,另一方面也不能在在途運輸出現狀況時,及時採取應對措施,比如途中貨物損毀,電商就需要快速透過系統進行補貨出庫,追加配送,避免直到貨物運達目的地時,才知曉貨物損毀狀況與明細,造成整體配送效率下降。

關於倉儲物流方面的詳細設計我們將在第 20 章為大家介紹。

本文來源 | 公眾號:王丁專欄(ID:wangding2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