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一個村人均純收入5.8萬元他們如何做到的?

江蘇一個村人均純收入5.8萬元他們如何做到的?

江蘇張家港一個小村莊人均純收入58000元!他們是如何做到的?這個村莊還擁有“國家級生態村”“全國民主法治示範村”“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點”“國家4A級旅遊景區”“江蘇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示範村”等頭銜。圖為張家港市永聯村。

江蘇一個村人均純收入5.8萬元他們如何做到的?

該村黨委兩次被中組部樹為“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這些成就絕非是一朝一夕取得的。6月13日,由中共江蘇省委宣傳部、新華報業傳媒集團等九家單位共同主辦,江蘇省新聞攝影學會、新華日報全媒體視覺中心與張家港市永聯村承辦的“我眼中的全面小康”大型全媒體系列採風活動走進永聯村一探究竟。圖為永聯現代糧食基地。

江蘇一個村人均純收入5.8萬元他們如何做到的?

永聯村位於江蘇省蘇州張家港市,於1970年在長江邊上圍墾建村,當初只有254戶人家、700多口人、近800畝地。由於地勢低窪,十澇九災,建村後雖然連續換了幾任工作組和黨支部班子,但都未能摘掉貧困的“帽子”。圖為農耕園遊樂場。

江蘇一個村人均純收入5.8萬元他們如何做到的?

直到1978年,村民人均收入68元,村集體負債6萬多元,仍是全縣最小、最窮、最亂的一個村。1978年7月,第五任黨支部書記、第七任工作組組長吳棟材被南豐公社派駐到永聯村任職。十一屆三中全會給永聯村帶來了生機,使永聯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圖為農耕園遊樂場小景。

江蘇一個村人均純收入5.8萬元他們如何做到的?

今日永聯,村域面積12平方公里,擁有村民11761人。產業興旺,村辦企業永鋼集團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按照高質量發展的要求,加快高新化、多元化、國際化步伐,形成了鋼鐵、重工、物流、金融、建設、旅遊等6個產業板塊。圖為記者在永聯村採風。

江蘇一個村人均純收入5.8萬元他們如何做到的?

按照種植養殖基地化、加工製作工廠化、餐飲美食特色化、銷售配送標準化、觀光體驗產品化的要求,推進農業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形成了高效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2018年,全村實現營業收入620億元,利稅80億元,村級可用財力1。56億元。圖為村民在24小時農家書屋夜讀。

江蘇一個村人均純收入5.8萬元他們如何做到的?

生態宜居,村域內河網密佈,小橋流水相映,亭臺樓榭獨自成趣,景色秀美宜人,是國家級生態村,農民集中居住區——永聯小鎮,是國家“4A”級景區、江蘇省五星級鄉村旅遊示範區。按照河道變溼地,車間變花園,企業變景區,建設花園式工廠,成為鋼鐵行業第一家同時入選國家工業和資訊化部“綠色工廠”名單和“綠色供應鏈管理示範企業”名單的企業。圖為村民在愛心超市購物。

江蘇一個村人均純收入5.8萬元他們如何做到的?

鄉風文明,大力弘揚愛心互助精神,創新設立文明家庭獎,不斷深化基層民主建設,著力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連續五屆被評為“全國文明村”,還是全國民主法治示範村,村黨委兩次被中組部樹為“先進基層黨組織”。圖為南豐小學永聯校區荷風管弦樂團的孩子們在排練。

江蘇一個村人均純收入5.8萬元他們如何做到的?

治理有效,順應城鄉一體化趨勢和要求,推動由村企合一向村企合夥、村企合作轉變,由政經合一向政經分離轉變,由小村莊辦社會向公共管理、公共服務均等化轉變,由村民自治向居民自治轉變。圖為荷風管弦樂團的孩子在演奏。

江蘇一個村人均純收入5.8萬元他們如何做到的?

如今村企產權清晰,政經分離,公共服務和公共管理實現了城鄉均等化,形成了黨建引領、區域協同、群眾參與、依法辦事的治理機制,構建了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共治共建共享的現代化鄉村治理體系。圖為永聯現代糧食生產基地控制室。

江蘇一個村人均純收入5.8萬元他們如何做到的?

生活富裕,堅持共建共享、共同富裕,與時俱進創新集體主義實現形式,堅持進了永聯門就是永聯人,凡是永聯人,待遇人人都平等,村民家家有住房、人人有工作、個個有福利,2018年村民年人均純收入58000元。圖為市民在永聯農業果蔬基地採摘。

江蘇一個村人均純收入5.8萬元他們如何做到的?

如今產品直播在永聯村也是形成了氣候,推動了地方優質產品走向市場。圖為農耕園陶瓷藝坊員工在進行產品直播。

江蘇一個村人均純收入5.8萬元他們如何做到的?

永聯村的休閒遊吸引眾多遊人前往,感受清新俊逸的鄉村氣息。圖為遊客在陶瓷藝坊體驗陶瓷製作。

江蘇一個村人均純收入5.8萬元他們如何做到的?

永聯村在發展中走在了前列,社會事業也是步伐加快,很多教育從孩子抓起,提升居民素質。圖為社工組織兒童學習垃圾分類知識。

江蘇一個村人均純收入5.8萬元他們如何做到的?

今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之年,也是“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張家港市永聯村展現了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現實模樣。圖為農耕園片木樓木藝雕刻大師在進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