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進入2歲的叛逆期,寶媽不要急著生氣,應該高興才對

我要自己關燈,我要自己脫衣服,我要自己穿鞋,這個我來做,等等一切才剛剛開始。如果你瞭解“秩序感”這個詞也許你會淡定一點,否則覺得怎麼會有這麼一個不講道理的小魔王整天無理取鬧啊!

在撫養孩子的過程中,讓大多數家長最心煩的一定是孩子間歇性發洩不合理的情緒,耍脾氣,有時候,家長乾脆想把孩子放回肚子裡去!

寶寶進入2歲的叛逆期,寶媽不要急著生氣,應該高興才對

例如孩子如果想拿東西,必須叫他指定的人來拿。否則,哭吧!如果你穿鞋子,你必須先穿右腳。否則,哭!玩具一定要放在固定的“家”裡,否則,哭!尤其是一些倔強的熊孩子,只要他們哭著,根本不聽大家的話,就會被一個接一個的脅迫打敗。

但是,冷靜下來想想,這些“不講理”的孩子真的“不講理”嗎?不是這樣。其實,這是孩子在維護自己的“秩序感”。(當你每天把玩具扔得亂七八糟的時候,為什麼不談談“秩序感”?)

寶寶進入2歲的叛逆期,寶媽不要急著生氣,應該高興才對

秩序感是人類在空間佈局、存在形式、所有權或先後順序等方面的和諧與有序的要求。

學齡前兒童處於一個如此敏感的內心世界,由蒙臺梭利教育學院提出的“秩序敏感期”。尤其是2-4歲的孩子,他們對家居用品的定位、做事的順序、所有物品的所有權等都會非常感興趣,對這些東西會形成一種先入為主的秩序感,認為這種秩序是不變的。這是過去形成的記憶模式,現在必須是一樣的。

那麼,家長應該如何瞭解孩子的心理特點,並根據具體情況採取相應的育兒策略呢?以下是詳細描述。

寶寶進入2歲的叛逆期,寶媽不要急著生氣,應該高興才對

教你看透無理取鬧還是“秩序敏感”

正確對待孩子的秩序感,首先要正確區分孩子的“哭鬧”行為是不合理的還是“秩序敏感的”(你騙不了老父親!)。兒童的秩序感有多種表現形式,最典型的有以下三種:

1環境規劃定型要求

案例研究:

爸爸出差回來後,一進屋就急著抱著孩子。他把外套放在沙發扶手上,寶寶開始哭鬧起來。直到媽媽把外套拿走放回臥室,孩子才漸漸安靜下來。

分析:

孩子出生後,他周圍固定的傢俱通常逐漸成為他生活秩序的一部分。當他習慣性的模式被打破時,他會感到焦慮和不安,甚至哭泣。隨著年齡的增長,當孩子們發現某物不合適時,他們可能會用手把它放回原來的位置。也是秩序感支配了他的行為。

寶寶進入2歲的叛逆期,寶媽不要急著生氣,應該高興才對

2對事物的所有權極其敏感

案例研究:

奶奶從老家來看望2歲半的夢夢。她進門時脫下鞋子,穿上媽媽的拖鞋。小傢伙立刻哭了起來,躺在地上,要奶奶把拖鞋還給媽媽。

分析:

在秩序感的影響下,學齡前兒童往往對特定物件的歸因非常敏感。他們認為家裡某件東西屬於誰,就屬於誰。否則,它就違反了事物存在的規律,應予糾正和維護。

寶寶進入2歲的叛逆期,寶媽不要急著生氣,應該高興才對

3完善的需求和程式的預設計

案例研究:

每天媽媽下班回來,3歲的佳佳都衝著媽媽開門。一天,當媽媽按門鈴時,爺爺碰巧在門附近,先打開了門。這時,佳佳不幹了,哭了起來。她不得不把母親推出去,關上門,讓她再開門。

分析:

孩子們已經習慣了特定的活動過程,逐漸傾向於這種安排,一旦調整,他們就會變得焦慮和焦慮。此外,由於自我中心思維的存在,學前兒童傾向於將自己的意志強加於事物的發展規律,並期待特定事物發展的過程和結果。一旦事情違背了他們的期望,他們就會感到失控的外部世界,這將導致內心的焦慮,甚至哭泣,潑濺和其他行為。

寶寶進入2歲的叛逆期,寶媽不要急著生氣,應該高興才對

“秩序感”在兒童成長中的價值

​事實上,秩序感是兒童最初的內在邏輯。這種內在邏輯對兒童的成長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至少有三個方面不容忽視。

1。秩序與安全

由於幼童在生命之初的軟弱感,他們在習慣了成長環境中的日常安排後,會非常期待周圍事物的運作能按照預期發生。只有這樣,他們才能感覺到自己控制了生活。一旦秩序的體驗受到挑戰,孩子們會變得非常不安,對環境沒有安全感。因此,對兒童來說,有序的生活環境是他們安全感的基礎。

寶寶進入2歲的叛逆期,寶媽不要急著生氣,應該高興才對

2.亂象,摧毀“三觀”

因為對環境和生活秩序都有要求,在孩子的眼裡,一切都是對的和錯的:東西放在這個地方,就是對的,放在那個地方,就是錯的;爸爸的東西,爺爺用不了,媽媽用不了;有人按門鈴,我應該開門,你開不了……這種對事物存在形態和發生順序的要求,是兒童對世界的認識過程、兒童的初始規則意識和人生觀、道德觀和世界觀的基礎。

寶寶進入2歲的叛逆期,寶媽不要急著生氣,應該高興才對

3。培養有序意識,過有序生活

在秩序感的影響下,兒童往往認為世界是按照特定的秩序存在的。如果家長能尊重孩子的特點,因勢利導,努力建立科學、規範的作息安排,安排乾淨、有序的家庭環境,照顧好孩子的產權和歸屬感,孩子更有可能有序發展生活習慣。

寶寶進入2歲的叛逆期,寶媽不要急著生氣,應該高興才對

滿足孩子們的秩序感

秩序感是孩子生活的需要。當它滿足時,它能產生真正的幸福。但是,當孩子表現出秩序敏感期的行為特徵時,很多家長會認為孩子不講理、不耐煩,甚至會批評孩子的“不當”行為,使剛進入秩序敏感期的孩子無法充分領略成長之美,從而變得混亂,與世隔絕,不再有勇氣去探索未知。因此,當孩子願意為秩序做點什麼的時候,父母不妨滿足他的需要。

寶寶進入2歲的叛逆期,寶媽不要急著生氣,應該高興才對

一.儘量少改變孩子的成長環境

是的,我們有職場母親回到工作崗位後,我們採取輪流在外婆、奶奶和自己家裡撫養孩子的做法。這對孩子的秩序感是非常有害的,特別是對嬰兒來說,生活環境的頻繁變化會使孩子很難有穩定的秩序體驗,進而影響他們的世界安全感。因此,為了保護孩子的秩序,孩子出生後最好在相對穩定的生活環境中成長。

寶寶進入2歲的叛逆期,寶媽不要急著生氣,應該高興才對

二.努力建立科學的作息秩序

孩子自然喜歡有規律的生活,家長們不妨利用這個,從孩子的誕生起,幫助他建立科學合理的工作和休息秩序,讓孩子逐漸適應這種規律的生活,併為將來良好的生活習慣打下基礎(夜貓子,起床困難戶統統滾粗)

寶寶進入2歲的叛逆期,寶媽不要急著生氣,應該高興才對

三.營造整潔有序的居住空間環境

整潔有序的生活環境更容易讓孩子在秩序的敏感期感到舒適。家中生活用品要擺放整齊,注意每次使用後及時歸還。尤其是孩子的東西,更要注意擺放整齊,不要隨意變換位置(不再有藉口不整理了…)孩子在秩序敏感期往往願意保持這種整潔的格局,家長可以引導孩子打包玩具和生活用品,讓孩子養成整潔有序的習慣。

寶寶進入2歲的叛逆期,寶媽不要急著生氣,應該高興才對

四.尊重兒童的財產敏感性

當孩子對某一特定物品的所有權敏感後,家長應注意尊重這種敏感,儘量不要混淆物品的所有權,更不要壓制孩子對區分所有權的主張。否則,孩子很容易就感覺到物品的所有權可能非常混亂。這對孩子們培養自己的主人翁意識不是一件好事。一是他們容易養成隨機應變的壞習慣,二是他們長大後害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寶寶進入2歲的叛逆期,寶媽不要急著生氣,應該高興才對

五.理解兒童對秩序的要求

當孩子因為習慣了哭鬧,或者心裡預期的程式被破壞了,家長應該理解他對秩序的強烈要求,耐心地處理問題。重新啟動通常是一個有效的解決方案。在無法“重來”的情況下,要做好解釋工作。這樣,孩子可能不會馬上聽從,還會大聲哭,但這是一種健康的痛苦。孩子會逐漸明白,有些事情是不能重來的。父母的理解和耐心常常使孩子有更多的勇氣去面對,甚至開始有條理地思考,他們的行為也會變得“正常”。

寶寶進入2歲的叛逆期,寶媽不要急著生氣,應該高興才對

六.提高兒童的韌性

多帶孩子出去,感受不同環境和家庭中的人、事、物,幫助孩子認識到,別人的“秩序”和自己的“秩序”可以不同。隨著兒童獨立意識的增強,兒童可以區分“自我”和“他人”。無論走到哪裡,他們都能“循規蹈矩”,迅速適應不同事物和人物的“順序”。

寶寶進入2歲的叛逆期,寶媽不要急著生氣,應該高興才對

我事小提提先生 歡迎大家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