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為什麼不想上班?”:因為上班是為別人做事,而工作是為自己

知乎上有一個話題:現在的年輕人,為什麼都不想上班了?

問題下,一位點贊量最高的答主這樣說道:

上班是為別人做事,而工作是為自己。

“你為什麼不想上班?”:因為上班是為別人做事,而工作是為自己

所謂“上班,是一種個人與公司之間的“商業交易行為”,公司付費購買你的勞動時間,你就必須按照公司的規章制度,在規定時間到規定地點去做規定的事情。

而“工作”則是一個人安身立命或實現自我價值的手段之一。

“你為什麼不想上班?”:因為上班是為別人做事,而工作是為自己

根據領英發布的「第一份工作趨勢洞察」,人們第一份工作的平均在職時間隨代際變化而銳減,與70後、80後三到四年的超長「蜜月期」相比,更多的90後、95後選擇在工作兩年內,甚至是半年左右就「另尋新歡」。新生代們的離職原因更是五花八門:除去薪資落差、加班問題等客觀因素,「食堂難吃」、「追求自由」也赫然出現在了辭職信上。

不知從何時起,在70-80年代出身的人眼中讓人無比嚮往的朝九晚五式的工作,已越來越被90-95年代出身的年輕人感到厭倦。

“每個月總有那麼30幾天不想上班。”“沒有一技之長的人才會出賣自己的時間換取金錢。”“上班就是在浪費時間與青春。”……

顯然,在年輕人看來,“上班”和“工作”完全是兩回事。大部分人說自己“不想上班”,其實並非“不想工作”。

“你為什麼不想上班?”:因為上班是為別人做事,而工作是為自己

工作是為自己,也許它沒有上班穩定,也許剛開始都不賺錢,但它依然充滿魔力。

馬雲作為阿里巴巴的創始人,他執著工作的態度,為他日後創立阿里巴巴奠定了基礎。

1992年,還是英語老師的馬雲夥同幾個同樣不想上班的同事共投資了三千元創辦了“海博翻譯社”,當時翻譯社只有路邊的兩間房子,房租一個月就要一千多塊,而翻譯社一開始的營收才幾百塊。

為了維持翻譯社的運轉,馬雲又當二房東、出租了一半的房子給別人,自己還跑去批發一些鮮花和小禮品等去販賣,可謂是工作維艱。

而因為翻譯社經營商長期入不敷出(3年),幾個股東都有所動搖,但馬雲堅信一定可以做成功,值得一提的是二十多年過去了,翻譯社至今仍在經營,其官網首頁還掛著馬雲的頭像和他的四個字:

永不放棄!

“你為什麼不想上班?”:因為上班是為別人做事,而工作是為自己

翻譯社雖然不賺錢,但他們的“士氣”很高,在接受電視臺採訪的時候,幾個員工不約而同的認為自己是在“從事一項事業”,所以雖然錢沒賺到,但覺得“非常開心”、“不是衝錢來的”、“特別高興”、“心情舒暢”、“友情”、“挺有樂趣”、“很充實的感覺”……

工作有很強的驅動力,因為工作意味著的是擁有自己的一個領域、一片天地,是像喬布斯所說的“追隨內心的熱情”,即便撞得頭破血流,也想嘗試一下。陳丹青說,他也不喜歡上班,卻可以像蟲子一樣醒來就工作,一直到深夜。

“你為什麼不想上班?”:因為上班是為別人做事,而工作是為自己

作為上班一族,給別人打工肯定是權宜之計。你可能早就在想:我什麼時候,憑藉什麼,可以讓別人給我打工呢?那能不能馬上開始呢?有沒有立竿見影的方法呢?還真有:

從即刻開始,在給別人打工的同時為自己打工

就像李笑來,一生之中只有一次給別人打工的經歷,在新東方教了7年書。在這7年裡,他可沒閒著,先是在進入新東方的第一年,就拿到了全校最高的60萬稅後年薪,又一鼓作氣,連著出版了兩本暢銷書——《TOEFL核心詞彙21天突破》、《把時間當做朋友》。兩本書和版稅,足夠他開啟自己公司創業工作的費用。

他是典型的“給自己打工”的同時“給老闆打工”的人。

“你為什麼不想上班?”:因為上班是為別人做事,而工作是為自己

“給自己打工”和“為自己做事”的人,自然對上班的要求更高一些:

1、要站在更高位置,把自己當作公司的老闆,即“高見”。

2、要將眼光放長遠,關注當下更要關注未來,即“遠見”。

要求不同,做出來的事就不一樣。“給自己打工”的人,總覺得“還可以做得更好”,於是在上班時的每一步,每一個選擇,每一次行動,都是在另一層次進行的,都可以有更高的標準——隨著時間的流逝,結果自然天差地別。

他們把自己的同一份時間出售了2次:一次是把時間出售給老闆,換取了薪水。另一次是把時間出售給了自己,換取了成長。

把自己變成一個“給自己打工的人”之後,你已經變得與從不同。也已經為自己給自己打工賺下了第一桶金。

“你為什麼不想上班?”:因為上班是為別人做事,而工作是為自己

但凡有點想法和能力的人,在這人時代都喜歡給自己工作。就算有可能失敗,又有什麼不好的呢?

追求100%的安全感,肯定會把自己困在永恆的當下。我們必須放棄一部分安全感,才能長期、深入地觀察和思考。讓自己活在未來。

“你為什麼不想上班?”:因為上班是為別人做事,而工作是為自己

上班和工作的差別就在這裡。

上班如果不被辭退,可能有100%的安全感,但卻是耗盡一生去關注別人的事業並使他人致富,而不是自己。哪怕加薪晉職,也只是圍繞著工資轉。這些人必須依附於上班,安全穩定,卻無法承擔生活中額外的風險。

就像最近大家一直都在討論35歲不好找工作一樣。上班的人已經固化的模式,讓大多數人安於現狀,坐等在那裡抱怨沒有機會,豈不知即便機會放在他們眼前,他們也會嫌折騰,不去行動或實施。但為自己工作則不同。雖然放棄了一部分的安全感,卻增加了提升自己的勇氣,給了自己更多的選擇,驅使自己去找到發現機會的方法或者改變局面做自己喜歡的事。那些打不倒你的只能讓你更強。

為自己工作的人剛開始可以支配的金錢可能不會太多,也可能無法容易賺到更多的錢,但在必要的時候,如果能少睡一會兒,多“堅持”一會兒,多提升自己,終身學習,找到自己的真正價值,就可以“相對賺到”更多。

“你為什麼不想上班?”:因為上班是為別人做事,而工作是為自己

幾乎所有的進步都是在放棄部分安全感的情況下才能獲得的。一旦為自己工作的能力啟動起來,就會越做越強,有過一次成功的經驗,後面肯定就停不下來自己——“做到”變得越來越容易,越來越自然,你所篤信的未來就會實現。

所以,不管是年輕人還是中年人,是時候需要做出一點改變了,給自己一個機會,讓自己放棄一部分安全感,不再糾結是繼續上班還是為自己工作,大膽地為自己打工,你會發現與眾不同的自己!

“你為什麼不想上班?”:因為上班是為別人做事,而工作是為自己

歡迎關注@媛姐說職場,你我共同向前。

@青雲計劃@頭條職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