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為什麼進城,原因讓人淚目

我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也是一個把土地送給鄰居耕種,然後進城的打工者。作為一介農民,如今棄農從工,原因讓人淚目,生活所迫啊!

農民為什麼進城,原因讓人淚目

農民工進城

我的老家在甘肅定西黃土丘陵地帶,常年乾旱少雨,農民都靠天吃飯。八十年代的時候,還很少有進城打工的農民,基本都在家裡守著那一畝三分地,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田園生活。風調雨順的一年,基本能保持溫飽,但是餘糧不會太多,家家都很清貧。只有少數手藝人可以在農閒時間給別人做工,就能掙到幾個錢,因此就能修建個新瓦房居住,也手裡有些餘錢,就算村裡的富人了。還有少數國家公職人員,幾乎都是當兵轉業的,也有學校老師,娶個農村婦女,全家繼續生活在農村,每月都有固定津貼,生活基本無憂,家境自然不錯。而大多數農民家庭,家裡勞動力都是剛從舊社會過來的人,大字不識一籮筐,也都是經歷過一窮二白的窮苦生活的人,只要是自己種地做主人,就感覺確實不錯了,很容易滿足,也就心甘情願地守著土地,豐年高興欠收悲憐,沒有其它的想法。

農民為什麼進城,原因讓人淚目

農村人家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八十年代末期,改革春風吹遍祖國大江南北,也吹進了大山深處的農村人家。我們村的一個遠房大哥,生性頑皮膽大,屬於不安分的那種人。他家勞動力富裕,反正在家裡有他也不多,沒他也不少。在一次家裡鬧了一番彆扭之後,他乘著夜色離開了家,獨自一人搭上了進城的火車。

過了半個月,他帶著一個外地人回家來了。原來是一家水泥廠的廠長,缺少幹活的工人,正好遇上了進城找活幹的大哥。倆人一碰頭,大哥覺得我們老家好多年輕人都生活困難,在農閒時節能到水泥廠打工掙錢,豈不是兩全其美,於是就帶著廠長回老家招工來了。

一時間全村人沸騰了,這可是不易多得的機會,大家報名踴躍,很快廠長招夠了人數,浩浩蕩蕩地出發了。

半年後,家裡實在缺少勞動力的幾個回家收割麥子來了。回村可就不一樣了,穿著新衣服,逢人就遞一支紙菸(當時農民都抽旱菸、水煙,把香菸就叫紙菸),上地還拿一瓶啤酒,早起還端個缸子拿個牙刷拿條白毛巾,洗臉刷牙。要知道當時的農村人可沒有這麼講究,進過城的到底不一樣。

慢慢地,嚐出打工甜處的人,一有時間就進城了。而有些頭腦愚鈍的人,死活不願意出去,認為好出門不如薄家裡坐,一心呆在家裡伺弄土地,享受著老婆孩子熱炕頭的生活,清貧點也無所謂。

幾年之後,小山村漸漸地拉開了貧富差距。經常打工的人家蓋起了新瓦房,購置了新傢俱,生活質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守著土地的那部分人還在繼續原地踏步,大多數時候還得仰仗打工的親朋,借錢借物。

到了二十世紀,農民基本都靠進城務工改善了家庭生活。我也毫不例外,在成年之後,家裡開銷增加,不打工就來不了錢,所以就一邊打工一邊種地。孩子上中學、上高中、上大學,簡直是燒錢,光靠臨時打工解決不了問題了。於是家裡的土地送給孩子還小的鄰居耕種,老媽媽看家,我們兩口子都進城打工了。

農村人,家庭情況基本都是這樣,慢慢地棄農從工 ,時間長了倒是回不去了。

農民為什麼進城,原因讓人淚目

回不去的農村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