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為什麼越來越懶?

近日,在福建一高校某女生宿舍樓下,外賣小哥送來外賣後,一些不願下樓拿的同學,讓小哥將外賣放入他們提前準備好的籃子或者水桶裡,他們用繩子將籃子吊上樓。不想下樓來取,於是,站在樓上的陽臺上放下繩子,讓外賣小哥將快餐綁到繩子上,然後一點一點的吊上樓……

年輕人為什麼越來越懶?

還有這種操作?網友:我怎麼沒有想到?

科技 造就一成不變的懶人

英國最大學生機構“學生教室”和東英吉利大學共同調查了1500名2017年新入學的大學生,結果顯示:26%的學生從小到大從未洗過一次衣服。

早些年,國家郵政局市場監管司副司長劉良曾爆料“大學生寄髒衣服回家洗成郵政新業務”,引起社會各界一片譁然。

老電影中,常出現這樣的畫面:女孩穿著微微泛白的粉色襯衣,編著兩根粗粗的麻花辮,端著臉盆穿過運動場,晾起剛剛洗完的衣服和床單,散發著透明皂的清香……

這樣美好的場景,現在似乎是看不到了。

世界上的第一臺洗衣機出現於1858年,是美國人漢密爾頓·史密斯發明的。近200年的歷史,豢養出新世紀的懶人。

《生活大爆炸》中,謝耳朵他們都是有所作為的科學家,卻生活在合租房裡,用著公共洗衣機,每天吃快餐,這似乎也是現在大學生的常態。

教室裡的你穿著乾淨的白襯衫,架著一副黑框眼鏡,活躍睿智;實驗室中的你在高領紅毛衣外套了一件白大褂,抑制不住的熱忱,專注細心。

運動場上的你,背心短褲蓋不住噴張的肌肉,一雙限量款籃球鞋,矯健帥氣……

雖然輔導員定期查寢,但也沒法看到你床底下堆積的臭襪子和衣櫃裡一直未洗的髒衣服;雖然室友委婉提醒,但是你願意做的也只是把內衣內褲毛衣牛仔褲一股腦兒地丟進洗衣機;即便宿管阿姨在洗衣房張貼了告示,卻還是有人熱衷於讓被腳汗浸染的運動鞋在洗衣機裡自由旋轉、翻滾。

是的,人前的你永遠光鮮亮麗,可背地裡卻連襪子都不洗。

年輕人為什麼越來越懶?

“懶”是一種病

易觀智庫最新資料顯示,中國網際網路餐飲外賣市場交易規模近兩年持續快速增長。據艾媒諮詢的報告預測,2017年外賣市場整體交易額將達2045。6億元,使用者將突破3億。

這其中,超過4成使用者表示每週點外賣3次以上,超過3成使用者週末仍然經常叫外賣,接近6成受訪使用者使用外賣軟體訂早餐、下午茶和宵夜。

毋庸置疑,無論是學生黨還是工作狂,手機裡總有幾款外賣APP。一到用餐時間,拿起手機選擇自己愛吃的食物,彷彿是犒勞自己辛苦學習和工作的某種儀式。

去食堂?懶得走,天天就那幾個菜!

下班回家自己做?開什麼玩笑,上一天班累都累死了!更何況,我也不會做啊?

加班餓了?熬夜刷劇餓了?怎麼可以虧待自己!

頻繁點外賣的人,也許不僅僅是懶得做飯,而是患上了“外賣依賴症”。

某網際網路外賣平臺顯示,2016年中國人點了33億單外賣,外賣送餐員足足繞地球跑了8萬圈!不知道這其中,有多少位“外賣依賴症”患者。

年輕人為什麼越來越懶?

大年三十,家人做了滿滿一桌好菜,雞鴨魚肉、蔬菜水餃一應俱全,可是,武漢有位患了“外賣依賴症”的13歲男孩,居然還要點外賣加餐。

他的父母說,兒子幾乎每一頓都要點外賣,即便為他做了好吃的,他還是要點外賣。

母親深深地嘆了一口氣,帶著失望與怨念:外賣毀了我的下一代。

一旁低頭玩手機的兒子滿不在乎:外賣毀不掉你的下一代。

2016年,有這樣一位“懶人”:

他週末宅在家,午飯時間起床,餓了,趕緊點上一單外賣;打遊戲刷劇整個下午,又餓了,再來一單;渾渾噩噩到午夜,沒有夜宵怎麼睡得著?快遞小哥哥應該還沒有下班吧!到了工作日,上班又忙又累,當然更沒時間做飯了。

……

一日N餐——外賣、外賣、外賣!

就這樣,一年過去了,整個2016年,這位“懶人”的外賣訂單量高達1292次!是的,超出了一年一日三餐的1095次……

在這個世界上,沒有最懶,只有更懶。

很多人叫外賣是因為他們實在太忙太累,這無可厚非;但是,追求便捷生活的權利絕不意味著放縱自我地懶下去,無休止地簡化生活、丟棄複雜之中的樂趣。

年輕人為什麼越來越懶?

“懶人”推動科技發展

科學技術越來越發達,人卻越來越懶。

用了計算器,人的計算能力急劇下降;依賴導航,人的方向感也變得越來越弱;習慣於碎片化閱讀,人的文化素養再難提升……

科技是一把雙刃劍,它在一定程度上給人帶來了便捷,也在某些方面讓人喪失了自我。

到底是“我”在開車,還是車在開“我”?

人在開車的時候,必須要按照已經被設定的方法和程式操縱汽車,不能出錯。機器對人是有要求的,你越是符合規則,車就跑得越快。是的,跑得快的是“車”、不是“人”。

馬雲曾經有一個演講,說的是:世界是懶人創造的。

不想爬樓梯,於是人們發明了電梯;懶得走路,汽車、火車和飛機成為生活必備;想在家聽音樂會,唱片、磁帶和CD問世了……彷彿,懶人推動著這個世界的發展。

比爾·蓋茨也說:我總選那些懶人去做最難的事,因為他們總會想方設法找到捷徑。

更確切的說,是一個人的“懶”給了別人“勤奮”、“聰明”的機會。

在這個世界,大多數時候都是聰明人去滿足懶人。

每個人都有懶的時候,但是每個人也總該有“勤奮”、“聰明”的地方,這樣才能擁有去“懶”的資本。

年輕人為什麼越來越懶?

偷懶讓人更加專注

科技是為了實現專業化分工,也就是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

在生產和生活中,我們把簡單的、重複的工作交給機器去做,是為了自己去做那些機器不能做的事情。

媽媽把衣服丟進洗衣機,她有更多的時間陪伴孩子;企業使用智慧物流,生產配送更加精準快速,效益提高,利潤增大;

而比爾·蓋茨懶得去記複雜的dos口令,卻把更多的經歷投入到圖形介面程式的編寫過程之中,也就成為了世界首富。

其實,背地裡不洗襪子的人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恰恰是人前的那份光鮮亮麗僅僅是虛偽、是空洞。

陳景潤在廈門大學讀書期間,常年不修邊幅、邋里邋遢。有學生幹部向王亞南校長反映,陳景潤的生活雜亂無章,嚴重影響到了其他同學的日常生活。

陳景潤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花掉一天,等於浪費24小時。

這位“數學瘋子”把所有的心血都放在研究數學理論上,哥德巴赫猜想的光芒是他人前最光鮮亮麗的外衣。

高檔寫字樓裡的員工,雖然一日三餐吃著外賣,但是他們在努力工作、在創造價值。

偷懶,只是為了節約點滴時間,不錯過這個世界發生的更精彩的事。

年輕人為什麼越來越懶?

科技讓勤奮的人更加勤奮,讓懶人更加懶。

與其說是科技綁架了人,不如說是人用科技綁架了自己。

科技本來就是由人發明的,麥克盧漢在《理解媒介:論人的延伸》一書中指出:媒介是人的延伸。

推而廣之,技術在一定程度上延伸、擴大了人的身體功能。

第一次工業革命時期的蒸汽機,使得英國的紡織品產量在20多年內(1766-1789)增長了5倍。除了生產效率的提升和資本的積累,更重要的是,工人的體力被解放,生活質量提高了。

我們為什麼越來越懶?

這鍋,科技不背!

給外婆買了一臺洗衣機,寒冷的冬季,再也不用擔心因為洗衣服手上的凍瘡不斷開裂了;給媽媽買了一臺吸塵器,我和爸爸再也不會因為把家裡折騰得亂七八糟被罵了;自從用上了電動牙刷,口腔健康問題也都解決了……科學技術的本質是為了讓人們生活得更好,這也是它得以出現的原因。

懶人越來越多,不是因為科技的出現,而是因為科技的篩選。

在科學技術不夠發達的年代,人們依靠自己的腦力、體力能夠經營的生活或許差距不大。

但是如今,“勤奮”的人利用科技將自己的生活變得更加便捷和美好,而自己也有更多的時間去做更多的事情;至於“懶惰”的人,與“勤奮”的人過著截然不同的日子,並且變本加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