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一聊:「垃圾分類」這件事兒

垃圾分類已經正式開始在上海實行,而其他城市也將逐漸跟進執行。自6月份開始,相關分析/段子就開始層出不窮。而在這個全民政策之後,產品經理有什麼想法?一起來看看這篇作者的解讀,與你一起討論。

大家都知道垃圾分類的重要性,但具體到日常生活中,則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得過且過。

1月31日,上海市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透過的《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無疑給垃圾分類這一難題提供了堅實的法律保障,條例從7月1日起開始實施,非常明確地規定了違反條例的處罰方法:

聊一聊:「垃圾分類」這件事兒

處罰不一定是最好的約束方式,但無疑是最立竿見影的約束方式;同接受良心的譴責比起來,200塊錢肯定會讓大多數人更加心痛。

在條例出現後短短的幾天內,各種反抗的聲音便層出不窮,似乎逃離上海除了高房價之外又多了一條理由——以前只是買不起東西,現在除了買不起之外又加了一條扔不起,可謂非常悽慘了。

從長遠看來,垃圾分類肯定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好事,但陣痛在所難免。最顯著的體驗就是生活垃圾的處置變得更加麻煩了:以前一個房間只需要一個垃圾桶就可以了,現在則需要多個;如果不準備多個垃圾桶,那麼最後處理的時候還是需要一件一件的再挑出來,並沒有省多少力氣。

垃圾分裝的困難之外,扔垃圾也變得難了很多——小區不再像以前那樣隨地都有可以扔垃圾的垃圾箱,而變成了定時定點處置垃圾,為了防止使用者亂扔垃圾,攝像頭以及人員監督等措施也被啟用了起來。

以上種種不便之處都會讓本已壓力山大的上海人無所適從,甚至還創造了開車去

其它地區

仍垃圾以及用油漆將垃圾統統變成有害垃圾等神奇的操作。

一、分類之路困難重重

在沒有條例之前,垃圾分類相當混亂,大多時候全憑自覺。更加無奈的是:很多地方雖然有多個垃圾桶,但在垃圾運輸的時候,還是會將所有垃圾桶內的垃圾倒在一起進行回收,無疑讓人為認真進行垃圾分類的人感到不值。

這樣的現狀也不完全是垃圾處理機構的錯:在缺乏管理的情況下,有相當數量的人會將垃圾隨意丟到某個垃圾桶中,這樣一桶垃圾中總會混有不屬於這個分類的垃圾——這種情況下,即使大多數垃圾分類是對的,也只好將這些垃圾一視同仁的處理掉。

可見,在垃圾分類中,嚴格約束每個人的行為非常重要,小群體的不作為很可能讓整個群體受累。

既然垃圾分類不規範極大的提升環保成本,那麼垃圾分類是否深得人心呢?

情況正好相反,一經推出之後吐槽以及抵制的聲音遠遠大於支援的聲音。

原因很簡單:

首先

管理方式簡單粗暴

——小區為了減少自己的成本支出撤掉了不少垃圾投放點,扔垃圾變的非常麻煩,要求定時定點,讓居民不勝其煩。

其次人工監督讓

扔垃圾如同交作業

——面對批改的老師壓力山大;最後

宣傳仍然做得不夠好

,大家對於為什麼這麼分類,每個分類如何處理等問題了解不多,難以切實感受到自己的努力對環保的貢獻。

二、國外的表現如何?

實際上也不怎麼樣。

以日本和美國為例:日本的垃圾分類比較完善,不過不是依靠國民素質完成的,依靠的還是強硬的政策;美國似乎對於垃圾分類沒有很大的興趣,靠的是強大的末端處理能力——即隨便扔,後期企業會負責處理事宜。

除了以上困難之外,對垃圾進行分類本身也有不低的門檻。

下圖是作者利用某軟體查詢的垃圾分類:

聊一聊:「垃圾分類」這件事兒

對於骨頭而言,分類非常繁瑣,首先是大骨頭和小骨頭的區分不好把握,魚刺應該算是小骨頭了,那麼雞腿呢,算小骨頭嗎?而豬骨頭和雞骨頭分為不同的類別則更是讓人困惑——大一點的雞骨頭和小一點的豬骨頭各應該屬於哪種垃圾?透過查詢發現,應用很機智的表達:它們統統屬於未知垃圾。

垃圾分類並不簡單,更麻煩的是生活中不少垃圾都是混合的:可能某一個部件屬於幹垃圾,而另一個部件屬於溼垃圾,可回收垃圾和有害垃圾也慘雜其中;要完美地扔掉這種型別的垃圾,不僅需要知識豐富的大腦,還需要靈活的雙手。

三、垃圾分類的關注度怎樣?

百度搜索指數能夠很直觀反應一個事件的熱度以及在該事件下不同地區使用者的行為。

接下來,讓我們透過百度指數分析此次垃圾分類實施後用戶的應對熱情:

聊一聊:「垃圾分類」這件事兒

上圖為百度搜索指數,垃圾分類的搜尋峰值達到了150w,之後的日均搜尋次數也在5W上下,說明垃圾分類不僅僅是一句口號,不只是一瞬間的熱度。相信在之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垃圾分類都會保持一定的熱度。

聊一聊:「垃圾分類」這件事兒

搜尋量排名第一的地區為上海,說明垃圾分類實施之後對於使用者行為的改變是非常有效的,在率先實施垃圾分類的上海,使用者對於垃圾分類瞭解的需求最為旺盛。相信隨著垃圾分類制度在全國的推廣,搜尋指數會和地域呈現極強的相關性,新推行的省份在搜尋指數上會有明顯的上漲。

聊一聊:「垃圾分類」這件事兒

年齡分佈以及性別分佈都顯得十分均衡,沒有任何特點,同垃圾分類無差異作用於所有市民這一特點相吻合。

聊一聊:「垃圾分類」這件事兒

需求圖譜中,搜尋量比較大的專案為“抄報”、“垃圾分類手抄報”、“垃圾分類順口溜”以及“垃圾分類圖片”,並沒有垃圾分類APP或者垃圾分類小程式。一方面可能是因為使用者搜尋應用不會直接透過百度而是透過應用市場,另一方面說明比起專門下載一個應用進行垃圾分類查詢,使用者更願意用順口溜等方式來完成垃圾分類。

透過百度指數可以看出以下幾點:

首先垃圾分類的

執行力度很大

,受到了廣泛的關注。

其次它具有

很強的地域特點

,垃圾分類實行的地區或者即將實行的地區才是關注這件事情的主力人群。

最後一點是

垃圾分類應用可能並沒有那麼受歡迎

——畢竟沒有幾個人有耐心在扔可樂瓶時先開啟APP然後搜尋,這樣的時間成本太高了,遠不如背誦一個順口溜方便。

四、垃圾分類平臺比較

上文透過百度指數分析了使用者對垃圾分類的需求情況,並預測垃圾分類應用可能並不如預想的那麼受歡迎,接下來讓我們對於各平臺的垃圾分類應用進行分析。

首先是APP應用市場。

用華為應用市場對垃圾分類APP進行了搜尋,得到的結果如下:

聊一聊:「垃圾分類」這件事兒

評分暫且不論,熱度相當低——下載量基本都不到10000,評分人數沒有超過5,評論數量也非常少。

上海實行垃圾分類以來,罰款力度並不小,這個結果說明願意為了垃圾分類單獨下載一個應用的人實在不多,大多數使用者應該是使用其它方法來完成垃圾分類的。

這個結果和之前的分析是類似的:

大多數使用者根本沒有耐心去為垃圾分類下載一個應用。

且不說是否會包含有廣告,即使是純淨版對於使用者而言依然不是很適用,APP應用平臺可能並不適合垃圾分類應用。

說到這裡,大家可能就會想到小程式了——主打低頻、便捷、無需下載的小程式無疑比APP更適合垃圾分類應用。

實際情況也確實如此:微信、百度、支付寶三大小程式平臺均上線了相關應用,不僅使用方便,其內容就APP而言也更加豐富。

聊一聊:「垃圾分類」這件事兒

上圖中左邊兩張為微信小程式、右二和右一則分別為百度小程式以及支付寶小程式,三個平臺上均有大量的相關應用。

小程式的門檻和APP相比自然會更低一點,願意進行使用的使用者數量會有一定的提升。

以上結論說明:垃圾分類應用和小程式相性更佳,但並不是說垃圾分類小程式就完美無缺了,要想能夠深入的解決垃圾分類問題,僅僅依靠線上顯然是不夠的,線下的服務必不可少。

五、線上線下助力垃圾分類

以上提到的大多數應用均為純線上應用,究其根本就是一個有搜尋功能的word文件,解決的問題很有限,只是給使用者垃圾分類時提供建議;這樣的應用很容易被複制和取代,使用起來並也不比直接百度方便多少。

更好的模式應該是線上結合線下,不僅僅只做線上的工作——線上的工作相當於說明書,雖然重要,但沒有任何技術壁壘也很容易取代;只有線下環節做好了,才能夠在市場上佔有一席之地。

我們以線上線下為分類依據,將市面上的垃圾分類應用分為三類:

線上:垃圾分類手冊

大多數應用相當於一個word文件,可以在其中查詢某種垃圾的分類,也可以按照分類閱讀每一個分類下的垃圾;這樣的應用非常簡單,數量也很多,從效果上來講同直接百度搜索區別不大,聊勝於無。

聊一聊:「垃圾分類」這件事兒

上圖為透過應用或者百度APP查詢垃圾分類的結果,均可以得到正確的答案;其中百度APP支援語音搜尋,而小程式中則可以有比較多的聯想結果,各有優劣。

聊一聊:「垃圾分類」這件事兒

線上應用除了工具類的產品之外,還有不少種類的小遊戲。

不同小遊戲的設計是類似的,即給使用者提供一大堆垃圾,然後讓使用者將垃圾分別投入相應的垃圾桶中獲得分數,並輔助有解釋以及垃圾圖鑑。

這樣的設計更加有趣味性,對於教育小孩子非常適合;如果此型別的產品能夠像跳一跳那樣風靡起來,相信所有人的垃圾分類能力都會更上一層樓——畢竟朋友圈炫分可比背誦垃圾分類手冊有意思多了,而且此類遊戲的高得分還可以體現使用者的素養,讓使用者更有動力去刷分。

不過難點依然存在:現在已經不是小程式遊戲剛剛出現的階段了,新奇感不如跳一跳釋出的時期,再想形成全民性的熱點可遇不可求。

結合:跑腿代扔

本質上和上門取件沒有區別,只不過以前是郵寄包裹,現在是代扔垃圾而已。

使用者可以透過應用預約回收服務,回收完成後可以獲得一定的積分用來兌換禮品。

聊一聊:「垃圾分類」這件事兒

上圖為兩款應用的截圖,基本設計是一致的,均為上門回收+積分商城的形式;不過作為新產生的產品,其盈利模式以及可持續發展依然有待考量。

以最熟悉的外賣業務為例:送一單的運費大概需要3元錢左右,代收垃圾也需要差不多的人力成本——這個錢不可能由物流人員承擔,最終是國家、使用者、再利用盈利的哪一種或者哪幾種承擔尚無定論。

這種模式是有廣闊發展前景的:現在的外賣有多火,未來的垃圾代扔服務就有可能有多火。

隨著分工的細化,做自己不擅長的事情才是對資源的最大浪費。

如果一個程式設計師日薪600元,每天的工作時間為10個小時,那麼他10分鐘的價值就是10元錢。

假設他每天多準備幾種垃圾桶+去指定地點倒垃圾+思考這個垃圾屬於哪一個分類+洗外賣盒等操作的時間等於10分鐘,那麼他就完全可以接受日花費少於10元的垃圾代扔服務。

在發達地區,每分鐘價值超過1元的群體非常龐大,相信這足以支撐垃圾代扔服務的發展。

線下:掃碼投遞

這種模式是線下的方式,同跑腿類相比,有一個顯著的優勢就是——少了物流環節。

物流成本在垃圾投遞成本中佔50%以上,省去這一個環節更有可能讓企業盈利,可持續性的發展下去。

聊一聊:「垃圾分類」這件事兒

掃碼投遞類依然以積分作為激勵措施,使用者需要自行將垃圾帶到企業指定的投放地點,然後掃碼開箱進行垃圾投遞,投遞後會根據使用者投遞垃圾的重量給予使用者積分獎勵——這種模式是垃圾代扔服務的平民版,物流費用在垃圾處理環節的佔比非常高。

掃碼投遞省略了讓使用者自己去扔垃圾這個環節,這種模式依然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在垃圾投放定時定點的的當下,如果一個產品可以讓使用者全天任何時間投放垃圾,也會具有很強的吸引力。

六、垃圾分類的中後端

前文是從使用者角度來分析垃圾分類,即垃圾分類的前端問題;這一部分使用者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感受的到,但僅僅瞭解前端情況並不完善,甚至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在垃圾分類中,前端的規定是果而不是因;正是因為後端的處理方式以及成本需求,才倒逼前端應該以某種規則進行垃圾分類。

垃圾從產生到被處理,至少要經過以下幾個環節:

使用者丟棄

運輸

最終處理

其中使用者丟棄的問題上文已經提過,接下來將從運輸以及最終處理兩方面來分析垃圾分類。

運輸

以上海市人民政府網的資訊為例,垃圾分類不僅給使用者帶來了壓力,對於政府的壓力同樣不小,比如分類運輸必然會導致成本上升。

聊一聊:「垃圾分類」這件事兒

在日本,不僅存在定時定點投放垃圾的問題,還存在每一個時間點可能只是對某種垃圾開放。

這意味著:

使用者想要扔一種垃圾,需要查詢垃圾投放時間表,然後得知幹垃圾可以在每週週二早上8點鐘於小區南門處投放。

這樣的規定,在減少了運輸成本的情況下給使用者帶來了非常大的困擾;在國內,996或者11116的企業並不少,對於就職於此類公司的職員而言,定時定點定類非常麻煩。

除此之外,複雜的分類對於運輸成本的提升也是非常顯著的,日本垃圾回收企業白井株式會社的社長曾表示:垃圾回收,主要分兩大塊流程——運輸和分揀。

垃圾分類確實降低了分揀成本,但是提高了運輸成本:回收過程中的運輸成本,要佔70%左右。

這點從上面的市政資訊中也能看出來:

以前垃圾車的數量可以按需配置,但現在必須分成四種類型;如果數量配置不合理必然會造成浪費,即使數量配置合理也會存在環境和運輸成本之間的矛盾。

一個社群幹垃圾和溼垃圾總量需要一輛車,以前垃圾車每天來一次,但現在需要來兩輛車進行運輸(當然也可以選擇攢兩天再拉走,但垃圾堆積必然會導致環境問題,這必然會導致取捨)。

此外,從汽車配比中可以發現,幹垃圾佔比超過了50%;那麼其它種類的垃圾需要堆積多久才能夠一輛車來運輸呢?

垃圾分類導致垃圾處理更加細緻,每一類的數量更少,對於運輸環節而言必然失去了規模化,需要更強的運輸能力來完成分類運輸,產生更多成本是一件無可避免的事情。

最終處理

垃圾分類,本質在於將分類的步驟從最後一步向前幾步進行移動,所有的標準都是為了最終處理的時候更加方便,比如避免含水分多的垃圾進入焚燒流程以減少能源消耗。

現在常見的垃圾處理方式無外乎以下幾種型別:

1)填埋

最好理解的方式:直接將垃圾填埋在指定區域,就可以避免其對環境的影響。

如果垃圾會被土壤所分解,採用這種方式最好不過。

遺憾的是:有毒垃圾以及塑膠製品,都會對填埋地造成嚴重的影響。

填埋法只是解決了一時的問題,如果填埋的垃圾一直存在也將是一個隱患;畢竟土地是有限的,垃圾產生的速度逐漸提升,人口也在膨脹,如果一味填埋,所造成的問題遲早還是會爆發出來。

2)焚燒

填埋法消耗的是有限的土地資源,為了有效減少填埋垃圾的體積,可以先對其進行焚燒;焚燒過程中可燃物質體積大大減少,可以有效減少最終的填埋體積。

不過,焚燒帶來的空氣汙染問題需要得到重視:垃圾中所含的塑膠以及其他有毒物質在高溫分解時可能產生各種有害氣體,危害環境。

空氣汙染問題無疑讓焚燒的選址條件更苛刻,成本更高。

3)再利用

相比上面兩種方式而言,再利用顯然更加可持續發展;但事實上再利用的難度非常大,也不一定經濟。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

食鹽是資源,麵粉也是資源,那麼將食鹽和麵粉以一比一的方式混合後,它們還是資源嗎?

這種混合物並不能直接使用,只能對其進行分離。

垃圾的成分組成比以上的例子要複雜的多,這就導致資源回收的難度非常高——如果提純資源的成本比資源本身的價值還要高,資源的可回收利用反而才是真正的浪費資源。

很多人對於可回收垃圾最大的一個誤解就是:

資源 + 資源 = 資源

然而,很多情況下,資源混合起來就不是資源了——即使是聽起來最好回收的金屬,如果多種金屬混合,提煉的成本可能比提煉出來產品的價值還高,與其進行再冶煉,不如直接從礦石中提煉。

以上是常用的垃圾處理方法,那麼上海實行的分類中,各種垃圾應該是如何處理的呢?

幹垃圾,從名字不難判斷,其最終歸宿是焚燒。

溼垃圾,理想的方式是將其生物發酵為有機肥料,不過暫時應該還沒有足夠的產能。

可回收垃圾按不同種類進行回收,提煉後再利用。

有害垃圾的數量最少,可以封裝填埋處理,或者進行無害化處理後再按照新的分類進行處理。

七、如何用人工智慧技術解決?

垃圾分類無疑增加了使用者的生活成本,也增加了企業的運輸成本。如何利用人工智慧對垃圾進行自然分類,同時讓使用者和企業受益?

生活中垃圾種類是很有限的,利用機器輔助這個過程有希望實現。

近年來,隨著AI技術的發展,AI出現在了越來越多的領域,垃圾分類也不例外,早已經有人利用AI技術對垃圾分類進行了一定的探索。

Intuitive AI公司設計的Oscar可以幫助使用者識別垃圾的種類,它自帶的攝像頭可以直接對垃圾進行種類判別並告知使用者該垃圾屬於哪一類。

波蘭創業公司Bin-e公司則是將AI技術用在了垃圾桶上:使用者只要在垃圾桶前掃描一下垃圾,對應分類的垃圾桶就會開啟。

當然以上兩者雖然體現了AI在垃圾分類中的潛力,卻依然達不到使用者的要求:

很多時候,我們是將垃圾打包扔掉的,這個時候自然無法將其進行分類;而掃描系統也只能掃描單個的垃圾,處理起來效率並不高。

假設使用者要扔掉西瓜皮、可樂瓶以及過期藥品,就需要識別三次,所花費的時間以及成本反而不如使用者自己背誦垃圾分類標準。

人工智慧更大的應用領域,應該在垃圾處理尾端。

在尾端,將所有回收的垃圾透過傳送帶鋪成一層,然後利用AI進行智慧分揀將會極大提升垃圾分類的效率。

相信在未來,如果該技術能夠完美的進行垃圾分類,使用者很可能無需進行垃圾分類,分類的工作將會全部通過後端企業完成,這樣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更好的提升社會效率,畢竟垃圾分類會產生不少額外的成本,比如分類運輸儲存成本等。

八、總結

本文提到了三類現如今已經投入使用的網際網路+垃圾分類產品,它們都有了成熟的模板,這些產品的產生也只是將原來的其它目標換成了垃圾而已。

以快遞為例:

跑腿代扔就是上門取件,掃碼投遞就是去各家快遞公司寄件,至於垃圾分類應用,則是寄快遞的注意事項以及郵寄的地址——注意事項在快遞產生之初可能還會有人看,等到所有人熟悉了快遞流程,注意事項也就完成了它們的使命,逐漸淡出人們的視線了。

而郵寄的地址非常重要,不能夠寄錯,快遞人員需要透過地址來將快遞分去不同的區域;為了縮減物流的成本,未來快遞公司可能會選擇無人機快遞以及多設定快遞存取箱的措施。

將上面的快遞業現狀稍微改變一下,就可以讀懂現在的垃圾分類現狀以及未來可能的趨勢:

我們將快遞換成垃圾,郵寄地址按區域分類換成垃圾按種類分類,快遞存取箱換成定點投放站即可。

那麼現狀就成為了:

垃圾分類中,既有上門收垃圾服務,也有去垃圾處理點進行垃圾投放的服務。以前垃圾分類都是垃圾處理機構負責的,但現在需要使用者自己將垃圾進行分類(相當於快遞寄件自己按照寄送地區放好,而不是由對方分揀)。

垃圾處理機構為了縮減物流成本,未來可能會選擇無人機或者多設定垃圾投放點的措施。等到所有人熟悉了垃圾分類方式,垃圾分類應用也就完成了它們的使命,逐漸淡出人們的視線了。

大城市生活的節奏是很快的,從外賣的興起不難看出很多人並不在意配送費,或者說時間成本更為寶貴;可以大膽預測:全國範圍內全面實施的垃圾分類制度,很有可能催生出垃圾處理巨頭,而巨頭的產生會促使物流服務的進一步壯大,可能還會對無人機早日加入物流大軍進行助力。

另外,從後端處理的角度來看,現行的垃圾處理方法其實是後端分離能力不足的妥協之舉——如果人工智慧可以進行分揀,一切將會簡單很多。

將垃圾分類的步驟放在最後一個環節,除了能夠極大節省使用者時間之外,也能夠減少垃圾運輸成本,期待這一天的早日到來。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