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芝擬拒絕CVC收購提議 昔日“日本驕傲”輝煌不再

據日本共同社4月16日報道,多名相關人士透露,東芝公司擬拒絕英國投資基金CVC Capital Partners的收購提議,已就此展開協調。對於以摘牌退市的非公開化為前提的CVC收購方案,東芝高層向大型銀行表示“堅決維持上市”。此外,東芝董事會主席永山治對該方案表示反對。

報道稱,CVC計劃不改變收購方針,並在近期彙總詳細方案。東芝公關負責人發表評論稱:“並未決定拒絕收購方案的方針,將收下詳細方案並在董事會磋商。”

東芝擬拒絕CVC收購提議 昔日“日本驕傲”輝煌不再

據報道,多名相關人士稱,東芝的高層核心向交易銀行表達了拒絕收購方案的意向,並非正式地提出“希望不要向CVC融資”。原因是CVC若進行超過2萬億日元(約合人民幣1200億元)的鉅額收購,就離不開銀行巨頭的融資。

據其他相關人士稱,首次磋商CVC收購計劃的東芝董事會上,永山治把收購提議書摔在桌上,對過去曾擔任CVC日本法人董事長的東芝前社長車谷暢昭(已在14日辭職)表達強烈不滿稱:“這份計劃是你寫的嗎?”永山治至今仍反對該計劃。

另據日經中文網稍早前報道,東芝4月14日釋出訊息稱,社長兼執行長車谷暢昭辭職。東芝的會長綱川智將兼任社長與CEO。

日本東芝值多少錢?

在很多日本人心目中,東芝就是日本製造的象徵,乃是該國“無價”之國寶。

可是在歐美資本巨鱷眼裡,有著一個半世紀曆史的東芝公司,價格也只有區區200億美元左右(約1306億人民幣)。

本月早些時候,英國私募股權公司CVC計劃聯合多家日本公司和一家政府支援的投資基金,斥資210億美元私有化東芝。根據CVC的提議,其將以每股5000日元的價格私有化東芝,並計劃最早在2021年10月將東芝從東京證券交易所退市。

對東芝有興趣的,不只是CVC一家。

美國私募股權投資公司科爾伯格-克拉維斯-羅伯茨(KKR)在4月13日本週二也表示,將以高於CVC的價格買下東芝;加拿大投資公司Brookfield Asset Management Inc也有競購東芝的意向。

由此,至少三家外國投資公司開始了爭奪東芝的角逐。

東芝曾創下很多“日本第一”。1942年,日本第一臺雷達出自東芝。戰後,東芝研製出日本第一臺電晶體電視與微波爐(1959年)、第一部彩色影像電話(1971年)、第一個日文字處理器(1978年)、第一臺膝上型電腦(1986年,亦為世界首家)、第一臺DVD(1995年)、以及第一臺高畫質DVD(2005年)。

上世紀八十年代末,日本經濟泡沫破滅,日本經濟停滯不前,但東芝並沒有停下腳步。東芝也開始了它的轉型之路,從一個以家用電器、重型電機為主體的企業,轉變為包括通訊、電子在內的綜合電子電器企業。

東芝也是世界上晶片製造商中的重要成員。在1980年代,東芝與日本電氣是世界上最大的兩家半導體制造商。自1990年代至今東芝一直是世界排名前五的晶片廠。2005年東芝排名全球第四,僅次於英特爾、三星電子、德州儀器,但排在意法半導體之前。

2005年7月,英國核燃料公司決定將收購來的全球重量級核電裝置生產商美國西屋(Westinghouse)出售,預估售價達18億美元,當時,東芝、通用電器以及三菱重工等跨國巨頭都對此興趣濃厚。

半年後,財大氣粗的東芝與英國核燃料公司達成協議,決定以54億美元(足足是英方報價的3倍!)的價格買下美國西屋77%的股權,這家全球領先的核電裝置製造商正式納入東芝麾下。

幾年後,醉心於核電的東芝繼續斥資16億美元,將西屋股份增持至87%。

然而,用70億美元天價買下西屋,為東芝的衰敗埋下了伏筆。導火索,就是10年前東日本大地震之後的福島核電站洩漏事故。

在福島核電站的6個反應堆中,3號機和5號機反應堆由東芝供應,其中3號機毀損最為嚴重。

大手筆投入核電的東芝,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難。收購了西屋之後,東芝原計劃要在2015年前在全球拿到39個反應堆裝置的訂單。其實到了2009年,東芝已經拿到了12筆訂單,進度並不算差。

但是福島核事故改變了一切,不少已經到手的訂單取消,東芝再去很多新興市場國家開拓核電市場難上加難。

這個時候的東芝,沒有誠實向投資者和日本民眾說明自己身處的困境,反而動起了歪腦筋——財務造假,犯了資本市場的大忌。

2015年4月,東芝承認,在過去7年中,利潤多算了2248億日元。訊息傳出,東芝股票暴跌,市值縮水40%。

東芝社長田中久雄當年7月辭職。

為了填補之前業務不景氣帶來的巨大財務漏洞,東芝不得不“斷臂求生”,決定將在美國的核電事業子公司西屋申請破產;並將出售所屬半導體部門全部股份來議價以彌補其虧損金額。

隨後的幾年中,東芝相繼出售了旗下的半導體暨儲存產品公司、電視業務子公司、個人電腦業務子公司、工廠系統與服務子公司、船舶電氣化業務子公司等等。

如今的東芝,空有當年的巨無霸身形,卻早已被徹底掏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