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貨好物憑藉力,飛入尋常千萬家——以海口品牌荔枝說說為什麼好貨該有好價

——以海口品牌荔枝說說為什麼好貨該有好價

6月是熱帶水果荔枝上市的季節。海南的荔枝相比兩廣、福建、四川等地上市更早。今年海口荔枝上市之後,相比去年,價格跌落一度比較大。有人擔心,荔枝大面積種植之後,會不會帶來“穀賤傷農”的局面。

實則多慮了,之前地瓜、南瓜、辣椒等農作物滯銷的場面並沒有出現。荔枝品牌差異大,價格迴歸只會讓好物的價值更加清晰,好的品牌也不愁市場。今年一顆海口火山荔枝王拍賣價格是24800元,陸僑無核荔枝還需要提前預訂,手慢還會面臨漲價,甚至斷貨的風險,還有更多種植戶探索出“玫瑰荔”,“雞脆荔”,甚至還有微辣“奇味荔”……堪稱月餅界的“黑暗料理”,但是這些新種植的品牌,還沒有實現量產,早已勾起吃貨的無限期待。

熱帶農作物或者生鮮產品,屬於應季產物,具有一定稀缺屬性。最重要一環,其市場銷量已經打通。在618天貓開門迎客一小時,賣出150萬顆荔枝,10萬箱櫻桃,80萬顆檸檬……這群講究“吃得早”“吃得好”“吃得快”的吃貨,活生生吃出諸多特色水果縣。在天貓公佈的2021年水果縣圖鑑中,甘肅禮縣成為新晉“蘋果縣”,山東海陰成為“櫻桃縣”,廣東茂名高州成為“荔枝縣”……有些陌生的縣,因為與水果捆綁在一起,異常讓人親切生動起來。有了吃貨的努力,也讓當地特色經濟發展插上想象的翅膀。

國貨好物憑藉力,飛入尋常千萬家——以海口品牌荔枝說說為什麼好貨該有好價

特色水果與地域捆綁

以海口火山荔枝為例。秀英區火山口地貌富含微量元素,光照時間長,降水豐富等因素,這些都是荔枝生長最有利條件。但在2017年前,荔枝種植戶就面臨豐產不豐收的尷尬局面,主要原因是受到氣候,市場競爭,品種、品質等多重因素疊加,此外還有很多果園在管理方面落後,存在化肥和農藥等投入使用不當,造成產品外在、內在品質下降等問題,這些都影響了荔枝品牌形象,從而讓荔枝失去整體競爭力。

2018年後,地方政府主推火山荔枝品牌,舉辦嘉年華活動,吸引遊客民眾認養荔枝樹,策劃荔枝採摘旅遊線路,邀請名人為荔枝品牌做推廣。火山荔枝這一公共品牌慢慢打出口碑,種植戶和合作社則可以申請加入,共享品牌價值。

2021年5月19日,海南首個“盒馬村”揭牌,盒馬村位於海口秀英荔枝種植核心區,佔地面積兩千多畝。當地政府聯合盒馬前期建設,“村裡”擁有水肥一體化設施,實時攝像頭監控和小型氣象站,數字化預測預報病蟲害和天氣變化。農科專家也被頻繁邀請到“村裡”,幫助開展化肥減量和提升土壤能力。

農作物培養新品牌,培育週期長,試錯成本高。這一次,“盒馬村”留出三分之一的面積專門種植和研究新品種。六月初,兩款珍貴荔枝品種新球蜜荔和南島無核跨越瓊州海峽供應到全國盒馬門店。

杜牧《過華清宮》,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物流體系的建立,不需要快馬加鞭就能一日送達到全國大部分割槽域,擺上各大商超,商品的產地、採摘日期都一清二楚。曾經貢給妃子的食品,就這樣飛入尋常百姓家。

好物有好價,一部分原因正是對品質的嚴格管理。產地實時監控可以讓農作物生長看得見,拉近消費者與種植戶之間的距離,消費端的產品可以溯源,品質和口感明顯好於同類其他產品,產品存在溢價,也就屬於合理空間。否則,這種應季的新鮮水果,消費者過了這個村,就沒有這個店,這些都是時間成本考量。

農產品賣出去了,種植戶自然腰包就硬了,產業鏈條建立起來,地方經濟發展就有了進一步的可能。發展區域經濟,把特色農產品與區域形象捆綁在一起,一方面可以凸顯地域優勢,強調產品獨特性;另外一方面,有了地方形象做擔保,地方推廣做支撐,產品形象更容易深入消費者心中。地方形象與品牌感召力相結合,兩者相得益彰,而犯錯則意味著成本更高,這使得種植戶不輕易砸自身的飯碗。

縱觀特色經濟縣的發展之路,大部分都是抓住地域經濟,從小打小鬧中摸索起來,尋找適合自身發展的路子,然後做大做強區域經濟。

國貨好物憑藉力,飛入尋常千萬家——以海口品牌荔枝說說為什麼好貨該有好價

鄉村新基建

傳統的農業發展很難,除了種植面臨的諸多不確定因素外,還面臨產品品牌推廣難度大。農產品不像工業品一樣有明確標準,品質欠缺穩定,其次冷鏈倉儲物流建設落後,資料顯示,果蔬類農產品因預冷處理不到位,產地損失率高達20-25%。此類損失成本,自然就加到成本銷售終端,提高了商品價格。

從海口盒馬村的發展路徑中,我們可以得出一些結論:第一,品控的重要性。鄉村農產品發展,需要更加規劃合理的管理來提升農產品的競爭力,這點是農產品對外推廣的質量保障;第二,對新品的開發。使用者對新品需求也會不斷變化,這需要農戶種植更多新品來滿足各種不同使用者的需求,而新品培養,需要資金支撐。海口培育兩大荔枝新品的種植能手,半路出家摸索經驗,花費了差不多十年探索。如果有科學技術支援,則可以縮短品種繁殖週期;第三,不管經濟強弱區域,傳統的農業都面臨現代農業轉型之路,他們藉助電商平臺,打通線上線下渠道,快速帶動商品流轉。

盒馬村則可以解決這些問題,它建立在農業產地端,著手解決農產品“最先一公里”的問題,用數字化流通和數字化生產解決品控、科研、金融等方面問題,給農作物生產匯入科技力量,讓農業種植有了現代農業該有的樣子。同時引用冷鏈技術,提升農產品的新鮮感,阿里基於自身建立起來的物流運輸體系,減少了商品在流通環節的損耗。其次是農業銷售端“最後一公里”,阿里沉澱多年的電商能力,構建了高中低端多個層次的銷售體系,能滿足消費者不同層次的需求,讓農產品快速出村進城,觸達最需要的人群。最後,建設美麗鄉村,人才才是關鍵。阿里軟基建用培養人才的方式來助力鄉村人才振興,例如農業專家走進田間地頭,建立農作物生產的資料模型,讓作物生產有據可查,減少試錯成本。阿里還把“客戶縣”前置,培養電商人才的成長,帶動人才迴歸鄉土,啟用鄉村經濟活力。

2014年,阿里啟動了“千縣萬村”,透過建設開放的鄉村新基建,助力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全面振興。菜鳥編織一張全新的鄉村物流網路,已在全國29個省份的1000多個縣推行鄉村快遞共同配送,設立縣級共配中心1000多個,鄉鎮和村級共配點3萬多個,幫助相應區域內的鄉村快遞成本減少20%-30%,人員效率提高30%。2020年,阿里全國5大數字農業集運加工中心(冷鏈產地倉)全面建成投用。全國落地1000個數字農業基地,阿里雲智慧農業依託數字化技術,建立高科技的數字農場,幫助農戶實現智慧種植、養殖。

有了這些努力,平臺經濟與區域經濟才能協調發展。5月17日,阿里公佈的兩項資料,2020年,阿里平臺農產品銷售額為3037億元,縣域商品銷售額達1。2萬億元,繼續保持全國最大農產品和縣域商品銷售平臺地位。農產品銷售業績背後,就是鄉村經濟發展最好的證明,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藉助電商平臺新經濟的參與,鄉村軟基建發揮作用,鄉村特色農產品帶動鄉村經濟從弱到強。

農產品保質保量賣出一個好價,公眾自然能接受。之前有人說,買到便宜的水果,吃一半丟一半也划算。民國北大校長蔣夢麟在著作《西潮與新潮》記錄這樣一個情節,他留學回來之後,看到自己的兄弟買水果吃一半丟一半非常不解,問吃壞了肚子怎麼辦,兄弟的解釋則是“便宜”。當時社會弱弊,很多人吃不飽飯,有便宜的東西吃,其實也不可指摘。問題是,現在產品種類豐富,價效比透明,如果吃水果還建立在吃壞肚子的風險之上,這樣的便宜還是不要佔為好。

競爭會加快好物的流通

國貨好物憑藉力,飛入尋常千萬家——以海口品牌荔枝說說為什麼好貨該有好價

鄉村扶貧,進駐的電商企業很多,他們都在扶持特色農產品為品牌產品,讓農產品走出去。電商在農產品和生鮮行業的激烈競爭,表面上比拼物流速度和排程能力,實則都在各自都在優勢專案大顯神通,消費者也可以從平臺比較之中做出選擇。這背後最大受益者就是鄉村經濟,軟基建得到建設,區域經濟得到促進。

以鄱陽湖大閘蟹為例,每年秋風起,也是大閘蟹上市日期,幾乎各大電商平臺都入駐鄱陽湖水域,透過承辦方式與養殖戶共同進步,這也給大閘蟹養殖帶入科技含量,大閘蟹從產地到餐桌,動用區塊鏈技術進行溯源。消費者能買到貨真價實的產品,所花的錢物有所值,這自然是競爭帶來合力,吸引更多資本進入,共同做大水產市場。

隨著電商扶貧深入到鄉村各角落,產業體系建立之後,農產品之間也會尋求更多發展空間。例如產品儲存,二次加工,新品開發也會根據消費者需求進一步分化,同行之間也會產生競爭,這都會對產品質量提出更高的要求。

在案例當中提及的海口火山荔枝,並非這次新晉的荔枝水果縣,而是被“高州荔枝縣”所取代,這說明海口火山荔枝相比茂名高州荔枝,不論在品牌、質量、物流、推廣方面都存在在差距。海口火山口荔枝要更進一步,走得更遠,就得面對這些壓力,就是進步的空間。

可以肯定是,國貨水果興起,是這一波鄉村振興所帶來的最大驚喜。在過去幾年,大家都在談論車釐子自由,實際上特色縣水果的崛起,讓不少貴族水果成為大眾水果,普通人家都有了嘗新的勇氣,這就是鄉村振興所帶來的改變。

平臺消費就是讓大多數人吃上新鮮美味的水果,這是依然消費的主流,而溢價之外,則是對品質更高的要求,這需要平臺和區域做出更多的努力,提高產品競爭力。新鮮水果吃不垮消費者,只會提升消費者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