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地產內卷,旭輝艱難轉型

商業地產內卷,旭輝艱難轉型

文/ 鍾黛 編輯/ 江一葦 曹彥君

房子不好賣了,閩系房企“頭狼”旭輝也收斂了銳氣,大幹快上地做起了商業地產。

11月4日,旭輝公告,10月合約銷售額為162億元,同比下降19%。9月的銷售額,同比下降38。53%。

樓市過冬,商業版塊卻熱火朝天。10月29日,旭輝商辦綜合體CIFI TOWER開業。這是旭輝今年在上海開業的第三個專案,此前,已有恆基·旭輝天地、寶龍·旭輝廣場營業。

旭輝商業專案正在加速鋪開:在成都,華宇旭輝廣場10月開業,新都旭輝廣場預計12月開業;在合肥,首個商業專案啟動招商,預計年內開業;在南昌,旭輝以溢價47%、總價20。2億元競得一副巨無霸地塊,其中9萬方擬建商場,拿地當天晚上即進場開工。

今年,旭輝商業公佈了擴充套件計劃:每年拿出投資額的10%用於商業投拓,2021年至2023年,共計新增50座商業綜合體,2023年租金收入達到20億元。

在商業地產賽道,萬達、新城、萬科、龍湖、世茂、華潤等佈局多年。此時加碼的旭輝,想殺出一條路,還得解決走高的土地成本,提高獨立運營能力。

不走尋常路

在上海,新兵旭輝找到了攪局的訣竅——潮。

CIFI TOWER定位於“潮致生活商業空間”,瞄準周邊新中產家庭及中青年客群。旭輝官微稱,CIFI TOWER將彌補長壽路商圈在網紅品牌、人氣品牌和精緻品牌方面的短板。

首店眾多,是CIFI TOWER的賣點。開業當天,POP MART熱場造勢。商場頂樓,立有8米高的巨型宇航員ViViCat;商場北門口,ViViCat騎上機車看門;當天還有ViViCat懶頭盔系列華東首展。

在上海地標新天地,恆基·旭輝天地也不走尋常路,憑藉小眾、高冷的品牌結構和正紅的外立面,成為熱門打卡地。

新天地是成熟商圈,知名商場雲集。2018年,中海環宇薈入駐,定位為社群商業中心,採取商業街區的形式,商業可租面積2。9萬平方米。同年,凱德晶萃Lu One開業,集辦公、商業與城市公共空間於一體,購物中心部分建築面積為9萬平方米。

相比之下,恆基·旭輝天地的商業體量較小,地理位置也落了下風。恆基·旭輝天地佔地面積約為1萬平方米,採用“前店後企”的形式,地面一層以及地下兩層為商業街區,地上五層樓為寫字樓。

商業街內,連鎖品牌較少,首店品牌佔比為55%。即使是餐飲品牌,街區內引進的也多為Gentle by the Artist、Moofin BAKERY &COFFEE等小眾的名字。而100多米之外的中海環宇薈,不乏點都德、奈雪の茶等大眾品牌。

2019年,旭輝商業明確了“核心城市精品商業”的定位。彼時,旭輝高管表示,在一二線城市尋找好的商業機會,未來商業比重逐年增加,推動旭輝“城市綜合運營商”戰略全面落地。

截至今年4月,旭輝在全國開業了10座商業綜合體,儲備了32座,形成旭輝廣場、旭輝Mall、旭輝市集三條產品線,分別對應8萬方以上的城市商業體驗中心、3-5萬方的社群型商業綜合體、3萬方以下的社群市集商業。

黑馬降速

2010年旭輝商業起步,推進速度並不理想。作為對比,新城吾悅廣場的開業總數已從2015年的6家增長至2020年的逾百座。

近兩年,旭輝商業再度發力。

2019年中,旭輝合併商業管理部和旭美商業,成立旭輝集團商業地產管理總部,總裁林峰親自掛帥,挖來萬達老將王壽慶。

今年2月,中南商業總裁韓石轉會,擔任旭輝商業副總裁兼旭輝商管公司總裁。在此前的職業生涯中,韓石分別為中糧和中南打造了商業品牌“大悅城”和“大有境”。

地產主業增速放緩,商業專案可為旭輝增添穩定的租金收入。

從福建起家,旭輝早年憑藉“不捂盤、高週轉、高去化”,規模急速膨脹。意氣風發之時,旭輝董事長林中曾畫餅:2020年之前進入行業前八,2021年向3000億銷售規模進軍。

商業地產內卷,旭輝艱難轉型

最近三年,旭輝的銷售增速連續放緩,分別為46%、32%以及15%。2020年,旭輝的合約銷售額停留在2310億元,排名行業第14位。

時代變了,當年的黑馬,也得放下驕傲的心氣。

兩年前,林中提出,集團10年後的營收,一半是開發業務,三成是收租業務,兩成來自其他業務。

今年,韓石丟擲了短期目標——未來三年實現租金50%複合增長,到2023年,租金收入期望達到20億元規模。儘管,2021上半年,旭輝商業板塊的租金收入僅有3。91億元,對集團總收入的貢獻僅1%。

旭輝同時寄望,商業勾地成為低成本獲得土地的重要途經。

2020年業績會上,林中表示,為控制土地成本,拿地方式可以多元化,如培育商業IP、產業聯盟,培育舊改更新能力等。

2018年至2020年,旭輝多元化拿地佔比從11%提升至51%。2020年,旭輝的商業勾地佔比為32%,收併購、IP勾地及一二級聯動佔比分別為29%、13%、15%。

缺乏運營能力

當商業地產領域巨頭林立,旭輝想要打破格局,並不容易。

中國城鎮化促進會城鄉統籌委副秘書長孫文華對《21CBR》表示,房地產進入存量時代,商業專案屬於配套專案,競爭激烈。當下,好的商業專案,土地成本也高。

一位前旭輝投拓人士認為,當下商業專案趨於飽和,旭輝商業錯過了最佳的擴張時機。“新城很早就成立了商業集團,挖了很多萬達的人,在三四線城市圈了很多商場。在一二線城市,商業地產巨頭就更多了,旭輝缺少核心資產和核心能力。”

他對《21CBR》透露:“旭輝沒有足夠數量、獨立運營的專案去遊說政府,在商業勾地時不具備議價權。”而在某些新一線城市,擁有數百個商業專案作品的新城,在商業勾地時幾乎沒有對手。

資料也印證了上述投拓人士的說法。2020年,儘管多元化拿地佔比顯著提升,旭輝的平均拿地成本同比大漲56。5%,至7612元/平方米。旭輝今年新獲取的商住用地中,也不乏溢價率30%的地塊。

而新城控股的商業綜合體樓面均價,則從2017年的2126元/平方米,降至2020年的1596元/平方米。

孫文華認為,旭輝轉型商業地產,運營能力將成為重要挑戰:“商業靠運營,需要有強大的招商能力和商業專案運營能力。商業運營人才需要有行業經驗和行業人脈,這是需要時間沉澱的。”

為補齊運營的短板,旭輝引入合作方運營商業專案。

旭輝商業的“朋友圈”,除了恆基、置地等老朋友外,近兩年還增加了山東銀盛泰、華熙集團、寶龍、華住等新朋友。今年2月,旭輝以33。18億元的代價,取得北京“華熙LIVE·五棵松”專案50%的股權。原有的專案管理團隊均留任,繼續負責專案運營。

華熙LIVE·五棵松專案是全國頂級的文體商業IP。參股成熟的專案,對旭輝來說是一石三鳥的生意:提升旭輝商業的運營能力和品牌影響力;豐富旭輝一線城市持有型物業佈局;增加自主核心文體IP,豐富旭輝多元拿地能力。

一位長期觀察旭輝的券商分析師對《21CBR》總結道,在商業地產賽道,旭輝作為後來者還有機會,但是想做大的難度比較大。“對綜合能力要求高,資金、品牌庫、運營,都需要時間的積累,但是民營企業的老闆,往往缺乏耐心。”

在房企多元化運營的下半場,旭輝急於轉型,實現平穩、長效的增長。林中在2020年業績會上強調,未來地產江湖沒有黑馬,留下的都是大浪淘沙的千里馬。

只是,想要變身“千里馬”,旭輝還需要更多時間來沉澱和構建壁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