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俊峰:以自然互動,“重新整理”汽車智慧座艙生態格局

近日,以“重新整理”為主題的CABF 2022第十四屆中國汽車藍皮書論壇在武漢中國車谷舉行。為期三天的論壇齊聚了整車廠以及產業鏈大佬和相關重磅嘉賓,吸引無數從業者關注。

徐俊峰:以自然互動,“重新整理”汽車智慧座艙生態格局

FUTURUS未來黑科技創始人、CEO徐俊峰先生受邀擔任演講嘉賓,發表《汽車座艙生態,從重新整理認知開始》主題演講,並與SoCar產品戰略諮詢、同濟大學、阿里巴巴、華為、百度IDG、博泰網際網路等行業嘉賓一起,共話“汽車座艙生態新格局”。

一、汽車座艙發展演進:“從本地化、網聯化到智慧化”

汽車在從交通工具屬性向第三生活空間的進化過程中,智慧座艙作為核心使用者互動介面,是車企產品競爭力的核心差異化所在。

IHS Markit在《智慧座艙市場與技術發展趨勢研究》報告中,結合汽車產業的發展歷程與汽車產品的演進歷史,將汽車座艙的發展大致分為本地化、網聯化與智慧化三個階段。

徐俊峰:以自然互動,“重新整理”汽車智慧座艙生態格局

l 本地化階段:座艙互動以物理實體按鍵為主,典型代表如機械儀表,裝置構成簡單,且功能較為單一;

l 網聯化階段:座艙面向智慧化開啟初步探索,“大屏化”逐漸成為座艙科技感提升的必殺技,螢幕越來越多、尺寸越來越大。當下智慧座艙發展正處於這個階段,人機互動能力得到一定程度提升,使用者體驗接近智慧手機,能夠提供少量的內容服務;

l 智慧化階段:智慧座艙的終極形態將是一個智慧的移動空間,隨著人機互動與座艙感知技術突破,智慧座艙也將進入多模互動、多屏融合、主動式內容服務和萬物互聯的新階段。未來交通出行與汽車使用場景將進一步拓展,基於車輛位置與狀態資訊,為使用者提供融合資訊、娛樂、訂餐、互聯等多元功能,推動汽車真正進化為“第三生活空間”。

可以看到,智慧座艙的未來發展擁有非常大的想象空間,無論是傳統主機廠、新勢力還是科技巨頭,都在試圖透過智慧座艙相關技術佈局爭奪智慧汽車的定義權。

那麼,座艙智慧化又該如何切入?

二、智慧座艙生態構建,從重新整理認知開始

當下,汽車座艙的互動仍基於按鍵和各種尺寸的觸控液晶顯示屏。螢幕數量的一再增多,以及各式各樣的“多屏互動”和“聯屏”設計,都在傳達一個認知,即車載螢幕是車內互動的主介面。

但這樣的車內互動設計理念,使用者真的買賬嗎?

國泰君安資料顯示,中控屏作為智慧座艙的主要硬體之一,目前在新車中的滲透率已經超過80%。但來自各大車友論壇的真實反饋卻是,“汽車中控螢幕”屢次被列作十大雞肋配置之一。很多車主認為,中控大屏越來越大之後,取消了很多物理按鍵,導致“盲操”幾無可能,開車盯著螢幕看又太不安全。

針對引發業界廣泛討論的新一代CarPlay車載互動系統,徐俊峰表示,CarPlay解決的是提升非智慧汽車的智慧化水平問題,但如果傳統主機廠過於依賴CarPlay,無異於飲鴆止渴。

問題的根源在於,無論是多屏、聯屏設計,還是CarPlay,都沒有正確解決人車互動的合理性問題。

徐俊峰:以自然互動,“重新整理”汽車智慧座艙生態格局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HUD的市場滲透率與使用者購買意願的不斷攀升。剛剛釋出的理想L9車型取消了傳統儀表盤,用一塊13。35英寸的超大高畫質HUD取而代之,將HUD放在了車內互動的關鍵位置,重塑未來人車互動邏輯與使用者習慣,也奠定了HUD在汽車座艙互動生態中的核心地位。

根據高工智慧汽車研究院資料,2021年中國市場HUD前裝標配搭載率為5。72%,搭載量為116。72萬輛,其中C-HUD佔比為6。23%,W-HUD佔比為89。49%,AR-HUD佔比為4。28%。據海通國際釋出的HUD市場空間測算資料,隨著技術發展、使用者習慣的養成和汽車智慧化大趨勢的加持,2025年HUD市場滲透率近50%,中國前裝HUD市場規模將達到199億元,全球HUD市場規模將達到840億元。

徐俊峰在演講中總結道:“汽車智慧化的核心是自然、合理的人機互動方式,因為人眼黃斑區特殊生理結構的緣故,座艙中基於HUD做主要互動,可以讓司機的視線保持在前方道路上,相比液晶儀表和中控更加合理和安全。”

三、顛覆與進化,什麼是真正的AR-HUD?

徐俊峰認為,接下來,AR-HUD將成為智慧座艙裡的一項革命性創新技術。雖然目前HUD量產以W-HUD為主,並逐步從選配向標配滲透,但隨著AR技術成熟,AR-HUD也正在迎來快速量產上車的大趨勢。2021年,中國AR-HUD前裝搭載量突破5萬輛,賓士 S 級轎車、大眾 ID。 系列、紅旗 E-HS9、長城 WEY 摩卡等不少車型都推出了搭載AR-HUD功能的車型。

在演講中,徐俊峰將目前搭載AR-HUD功能的上市車型大致分為兩類,一種如2021款賓士S級,HUD畫面可以根據車身姿態進行實時渲染,且具有防抖功能;另一種則較基礎,以固定的動圖來模擬AR顯示效果,不具備防抖功能。兩者硬體均基於普通2D HUD,無法做到與實景融合。

為了解決車載AR融合不佳的這一核心難題,FUTURUS自研3D光場顯示技術、AR Engine和自研多感測器融合演算法,推出了光場AR HUD產品,可以實時保持虛擬資訊與實景在空間位置上的一致,消除AR融合不佳引起的不適。同時,FUTURUS也將光場AR-HUD多項核心技術下沉,提供搭載防抖演算法和AR渲染引擎的普通2D AR-HUD產品。

徐俊峰提到,AR-HUD顯示內容與道路實時動態融合是非常困難的,需要藉助三維全息光場顯示器實現裸眼3D顯示效果,同時結合AR實時渲染系統和多感測器資料融合演算法,實現四維(三維地理座標+時間)時空融合和對延時的極致控制,才能有效解決車載AR由於融合不佳出現的眩暈問題。

四、面向Web3.0,打造更自然、有生態、可持續的智慧座艙互動

智慧座艙生態構建的核心焦點,在於自然合理的人車互動。經歷初始的多屏聯動、Carplay+HUD互動的過渡階段之後,智慧座艙也將邁入真正有用、有生態、有模式的AR互聯階段。未來智慧座艙內的人機互動介面或許只有一塊螢幕,而這塊螢幕極有可能是AR-HUD。HUD結合AR技術,安全性、互動效果優勢明顯,長期來看是未來智慧座艙必不可少和不可取代的互動方式。

徐俊峰:以自然互動,“重新整理”汽車智慧座艙生態格局

徐俊峰最後總結:“汽車座艙無法複製手機生態的成功,最關鍵的是手機也不成功,成功的是移動網際網路巨頭,而不是那些硬體公司。智慧汽車的機會,在於3D互動和基於3D高精度地圖、3D定位的第三代網際網路,是基於增強現實的LBS。結合AR技術和LBS基於地理位置資訊的服務,AR-HUD有望成為下一代人車互動的新視窗,打造自然互動、有生態、商業模式可持續、使用者可共享參與的智慧座艙新格局。”

五、圓桌論壇:汽車座艙生態新格局

徐俊峰:以自然互動,“重新整理”汽車智慧座艙生態格局

演講結束後,徐俊峰又與SoCar產品戰略諮詢創始人、CEO張曉亮,同濟大學汽車學院與設計創意學院雙聘教授、人車關係實驗室創始人馬鈞,華為智慧汽車解決方案BU智慧座艙領域總經理王慶文,百度IDG智駕融通創新部、智慧座艙業務部總經理蘇坦,博泰車聯網創始人兼董事長應宜倫一起,圍繞“汽車駕艙生態新格局”展開深入探討。

徐俊峰認為,使用者對智慧座艙的真實需求在於好的體驗,無論提供任何產品,體驗永遠是第一位的。隨著技術進步,演算法進步和算力提升,座艙域與車身域、自動駕駛域的融合也不斷加深,AR在車載端的滲透也會加速。AR-HUD現階段可能是橫跨駕駛域和座艙域最多的一個應用,因為需要大量的車身感測器資料,甚至駕駛域的感測器做協同,資料的質量對最終的使用者體驗也有非常大的影響。短期內多域融合的難度確實存在,但不能產生畏難情緒,什麼是對的就要去做。

下一步,智慧座艙勢必將成為3D網際網路或者叫第三代網際網路的核心入口,未來車內或許沒有那麼多APP,一切都是基於使用者需求提供內容服務,作業系統將會掌握使用者的所有資料,瞭解使用者最真切的需求,使用者體驗會更好。而這個看似科幻的未來場景,在技術的推動下也將不可阻擋地加速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