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懂北交所|什麼樣的企業適合北交所?

看懂北交所|什麼樣的企業適合北交所?

作者 | 曹志勇

推薦語

隨著北交所重磅開市,我國資本市場迎來了嶄新格局。北交所定位於“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的主陣地”,那麼,如何理解北交所對這類企業的利好?制度層面的創新又體現在哪些方面?企業上市前要解決哪些事情?

對於大家關心的各種問題,盛景網聯董事、副總裁,盛景嘉成產業顧問曹志勇先生展開系列解讀,透過層層剖析,幫助大家從制度優勢、為什麼要上北交所等方面透徹瞭解北交所。

今天,講一講企業為什麼要選擇在北交所上市,enjoy~

對於企業為什麼要選擇在北交所上市,其實需要從更深層次的幾個方面綜合考慮。首先,北交所重點針對的是哪類企業?透過在北交所上市,企業能夠獲得什麼?上市之後,企業的估值水平如何?想清楚這些問題,也就能更清晰地瞭解在北交所上市對企業的意義。

1

北交所的服務物件是什麼?

(1)創新是必選項

在上市企業的定位上,北交所明確指出,主要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重點支援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等領域企業,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

這其中有個關鍵點:創新。在北交所宣佈設立時,就提出“繼續支援中小企業創新發展,深化新三板改革,設立北京證券交易所,打造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的主陣地。”

《北交所上市規則指引第1號》也明確規定,發行人應當結合行業特點、經營特點、產品及用途、業務模式、市場競爭力、技術創新或模式創新、研發投入與科研成果轉化等情況,在招股說明書中充分披露發行人自身的創新特徵。

同時,還要求保薦機構對發行人的“創新發展能力”充分核查,並在發行保薦書中說明核查過程、依據及結論意見。

從這些要求和規則可以看到,北交所充分體現了服務於中小企業、創新是“必選項”的定位。

(2)專精特新“小巨人”

除了創新這個特徵,再進一步明確,北交所服務的重點物件,聚焦在工信部支援的“專精特新”企業。

目前,專精特新目錄中“小巨人”企業的數量達4762家。從行業分佈來看,超6成屬於工業4G領域;超7成深耕行業10年以上;9成集中在製造業。

具體來看,“專精特新”企業的定位:

專業化,產業或服務專注於細分市場、生產工藝的專業性、技術的專有性。

精細化,產品質量的精良性、工藝技術的精深性和企業的精細化管理。

特色化,產品或服務採用獨特的工藝、技術、配方研製生產。

新穎化,創新能力強,產品具有較高的技術含量,較高的附加值和顯著的經濟、社會效益。

這意味著,符合這些特徵的“專精特新”企業,將是北交所重點服務的物件。

2

有哪些上市財務指標要求?

註冊制之下,北交所對上市企業財務指標的要求劃分為幾類。這種設定其實比較科學,讓不同型別、不同賽道、不同發展階段的企業都有了上市的可能。

(1)市值+利潤。

預計市值不低於2億元,最近兩年淨利潤均不低於1500萬元且加權平均淨資產收益率平均不低於8%,或者最近一年淨利潤不低於2500萬元且加權平均淨資產收益率不低於8%。

這一指標主要針對經營上已經進入快速發展期,並實現了一定利潤的企業。

(2)市值+收入。

預計市值不低於4億元,最近兩年營業收入平均不低於1億元,且最近一年營業收入增長率不低於30%,最近一年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為正。

這一指標針對發展處於快速增長期的企業,具備一定的收入規模,良好的現金流,並增長速度穩定。不盈利的原因,可能來自於產生了較多的市場開拓或研發投入。典型的如SaaS企業,是因為收款後收入要分期,延後確認,而因此產生的費用確實當期發生的。

(3)市值+收入+研發投入。

預計市值不低於8億元,最近一年營業收入不低於2億元,最近兩年研發投入合計佔最近兩年營業收入合計比例不低於8%。

這項指標主要針對一些高科技企業,在研發上的投入也代表著企業未來的核心競爭力,產品與服務已經上市,並獲得了市場認可,在近一年實現了爆發式增長。

(4)市值+研發投入。

預計市值不低於15億元,最近兩年研發投入合計不低於5000萬元。

這一項特別針對新特藥企業。這類企業尚未經過三期臨床、沒有上市,沒有實現收入和利潤,發展過程中需要大量研發資金。但市場需求明確,技術路線明確,一旦上市,將會獲得巨大的市場影響力,快速形成收入與利潤的突破。

3

對高新技術企業有哪些利好?

高新技術企業劃分為兩類,前沿高科技和經典高科技。其中,前沿高科技例如半導體晶片、大資料、人工智慧、生物醫藥、航天軍工等企業。

此外,經典高科技企業同樣可以登陸北交所,相對前沿高科技企業,他們有更穩定的收入來源,更成熟的客戶與市場。在技術上更多的體現在應用級的研發能力上。比如,具有核心產品的製造商、在區域或某類產品上擁有核心產品及穩定銷售渠道的消費品,或者是擁有一定應用級研發技術能力的整合商、應用軟體服務商,以及擁有一定應用級研發技術裝置提供商等。

對這些企業而言,在北交所上市有哪些利好?其實解決這個問題恰恰要從“問題”本身入手,這類企業在經營上面臨的一些問題,很有可能透過在北交所上市實現突破。

對於經典高科技企業來說,可能面臨經歷一定發展後,利潤增長乏力的問題,比如一些聚焦在某個區域內或某個細分市場的企業。因為一些原因比如品牌、公司實力與團隊能力問題,市場規模問題,導致企業規模受限,但有缺乏向外擴張的能力,公司經營實際已經遇到了發展的瓶頸,財務指標在現有情況下,很難實現突破達到科創板與創業板。那麼這個階段如果能實現北交所上市,藉助資本的平臺,完全有可能實現突破自身桎梏,透過二次曲線創新,達到一個新的高度。

而對於前沿高科技企業來說,這個階段所面臨的可能是需要更大規模的持續融資,或早期投資人急於退出,甚至觸發了對賭條款。還有一些企業的研發投入很大,但銷售端並沒有形成穩定銷售能力與渠道,或者經營管理體系沒跟上企業的發展節奏。這時候,北交所就好像高速公路上的加油站,越野賽程中的補給站。為企業補充能量,為企業加速。

4

北交所上市能為企業帶來什麼?

第一,經營能力大幅提升。

首先,上市後企業品牌形象將會得到提升。同時,還將獲得更多地方政府及銀行的支援,提升大客戶的銷售形象等。

其次,在上市的過程中,企業需要提交申報材料、定期報告等,這些標準流程、上市公司的要求會倒逼企業建立高效的經營管理體系和戰略規劃體系。

最後,三會運轉,引入高水平董事,提高決策水平。這裡體現的是重大決策外移的重要性,如果企業長期僅依靠內部決策,難免會出現偏差,風險也大。董事會存在的意義就是讓一個站在企業之外的高手來幫你做判斷,提高決策水平。

第二,資本價值助力企業發展。

首先,企業上市後實現了資本價值,進入了長期、有效的資金平臺。上市後還可以實施定增、發優先股、發債券,或從銀行獲得更好的貸款支援,解決企業長期的資金問題。

北交所屬於二級市場,與一級市場的資金組成有所差異,比如公募基金、牛散,他們對市值的包容性更高,資金量也更充足,企業有機會獲得更高規模的資金。

其次,透過股權激勵吸引優秀人才加盟,激發內部人員潛力。

最後,藉助上市平臺更容易展開併購業務,從而整合優質市場資源和企業發展中需要的核心能力。

第三,提高資產流動性。

一方面,企業上市後家族的資產流動性增強,有利於家族資產的重新配置與傳承;另一方面,一定的流動性會提升企業市值,有利於老股東退出,經營團隊生活改善。

第四,更多發展機會。

一方面,隨著企業的不斷髮展,未來在適當時機可以實現轉板,進入更好的平臺。另一方面,北交所的確定性和退出通道的完善,有助企業上市前獲得更多VC、PE的關注和投資。

5

如何看待企業在北交所的估值?

對首批北交所上市企業估值的高低,從資料上來看,表現還是不錯的。同時,我們也不能簡單拿北交所開市與科創板開市的資料直接對比,畢竟上市標準更低,企業規模更小。需要以動態的思維,發展的眼光來思考才更加全面。

首先,從首批上市企業的來源看,一批優秀的企業可能沒有趕上第一波上市。申請北交所需要準備期,提前在新三板精選層掛牌12個月。北交所設立的訊息9月份才公佈,11月15日開市,很多好企業沒有做好準備,不滿足上市條件。

其次,從企業本身來看,如果一家企業在北交所表現很好,那麼長遠來看,假設未來達到轉板要求,進入其他板塊,表現同樣會是好的。這中間的差異只是規模和發展階段不同,在相同水平的財務和經營指標上,估值差異不會太大。從這個角度看,北交所的估值也是合理的。

此外,從投資者維度上來看,北交所個人投資者門檻降低到了50萬元,機構投資者不設門檻,公募基金開始進場,這些對提升北交所的流動有直接的影響。但投資者資金的進入,投資者的熱情也需要逐步提升的過程。

隨著優質上市企業的增加,投資者資金的逐步進入,交易熱情的提升,北交所也會保持一個合理的流動性。

看懂上面幾個維度的問題,也就能更清楚地瞭解企業為什麼要在北交所上市。但在上市這個問題上,“板塊沒有最好,只有最合適”,和企業的發展階段及企業自身的特徵息息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