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和感性的鬥爭 入門級BBA到底能不能買?

理性和感性的鬥爭 入門級BBA到底能不能買?

一聊起入門級BBA的產品,通常情況下大家的反應都是“切!那玩意也算BBA?”,但最近經過觀察發現,這些看似沒有太強產品力的的車型都在全方位降價,以寶馬X1為例,其降價幅度達到了5萬元,最低配只要22。98萬即可提回家;奧迪Q3的幅度稍小一些,但也有4萬左右的優惠;賓士GLA的政策最為魔幻,它在重慶居然是0優惠,但如果切換到北京則可以享受8-9萬的鉅額降價,也就是說北京朋友如果想買最入門級的賓士GLA只需要不到20萬就可以拿下。

理性和感性的鬥爭 入門級BBA到底能不能買?

經過這樣一輪的降價之後,入門級的BBA產品似乎看上去“很有價效比”了,畢竟賓士A級裸車14萬的價格連我這樣的“窮人”都為之心動,但拋開北京不談,其他地區的優惠並沒有這麼巨大,所以嚴格意義上來說,BBA的入門級車型真的值得購買嗎?

空間:嫌棄我小就是你的不對了

因為價格問題,絕大多數豪華品牌的入門級車型和同價位普通品牌車型相比時,都存在尺寸更小的“缺點”,以賓士A級為例,其4。6米的車長僅僅和本田思域、豐田卡羅拉的尺寸相當,但起步價格卻賣到了20萬左右,除非全國都像北京那樣存在鉅額優惠,否則在“實用性”上賓士A級並不能占上任何的優勢。

理性和感性的鬥爭 入門級BBA到底能不能買?

不過和普通品牌相比,賓士A級的操控在這個價位算比較優秀的一類,而同級別的奧迪和寶馬也有著差不多的口碑評價,所以豪華品牌的入門級轎車通常主打運動路線,以運動效能來遮蓋它空間尺寸上的劣勢。

理性和感性的鬥爭 入門級BBA到底能不能買?

總體來說,豪華品牌的入門級車型在空間和實用性上一直處於劣勢,原因是因為它們的原生車型主打的是運動效能,是類似“小鋼炮”的存在,即便國產之後進行了車身和軸距的加長,也僅僅是達到了同級別主流的水平。在加長車身之後,入門級車型運動的“純粹感”確實有所減弱,而如果想買原汁原味的兩廂車型,那恐怕只有選擇進口的版本了。

動力:夠用就行還想怎麼樣

說到動力,豪華品牌的入門車型在這方面確實存在短板,比如國產的賓士A級,雖然有AMG版本,但普通版只配備了一臺1。3T發動機,最大功率100千瓦,峰值扭矩200牛米,而其他品牌如奧迪和寶馬在動力方面也比較“吝嗇”,分別裝備一臺1。4T和1。5T的發動機。

理性和感性的鬥爭 入門級BBA到底能不能買?

這樣的動力對於入門級車型來說絕對是夠用了,即便偶爾想要暴力駕駛一下也能享受到一定的推背感,但想把車開出“花樣”恐怕就有些困難了。

相較於豪華品牌的入門車型,普通品牌在這一價位上給出的動力上則會稍微寬餘一點,比如本田雅閣不單單尺寸更大,它的動力系統也更加“豐滿”,其裝備的1。5T發動機最大功率去到了143千瓦,峰值扭矩達到了260牛米,而2。0L混動版本單電機功率已經達到了135千瓦,扭矩則有315牛米。這樣的動力資料從各個層面都能“完爆”入門級的豪華車型。

理性和感性的鬥爭 入門級BBA到底能不能買?

所以,如果對動力有著比較高的要求,那這個價位這個級別的BBA可能無法滿足你,而普通品牌的車型則在動力層面會有更優秀的表現。在品牌和動力空間之間要如何選擇,這就是我們接下來要考慮的問題了。

理性與感性:不同的消費觀念罷了

在部分人眼中,豪華品牌的入門級產品除了外觀和品牌之外幾乎一文不值,如果花同樣的錢他們會選擇20萬價位左右的普通品牌家用車,比如本田雅閣、豐田凱美瑞等等,因為這對他們來說才更加實用,更加理性。

理性和感性的鬥爭 入門級BBA到底能不能買?

但在實際市場中,這種豪華品牌入門級的小車也確實有它的消費人群,比如以玩樂為主,或者就是喜歡小車但又不想買過於“大眾化”的品牌,再或者作為家裡的第二臺代步車等等。這些人群的實際需求和車子的產品定位相掛鉤,所以嚴格意義上說這大概是一種“感性”的選擇。

感性和理性之間沒有誰對誰錯之分,因為這只是個人的選擇問題,但在實際生活中,如果我們要為此付出“代價”也就是金錢時,我個人認為應該考慮得更廣泛一些。舉例來說,如果某家庭只有一臺車的預算,而這臺車還要滿足全家出行的需求,那買一臺使用範圍更廣的車型會更好一些,理性的佔比會更大一點;而如果家裡有充足的預算,並且車子只為一個人或少數人服務,沒有那麼“擁擠”的使用需求,那感性層面就能主導車輛的選擇。

理性和感性的鬥爭 入門級BBA到底能不能買?

到此為止,關於BBA入門級產品能不能買的問題我們已經延伸到了整個豪華品牌,並就此問題進行了詳細的分析,目前也已經得出了答案。那問題來了,入門級BBA到底能買嗎?我個人覺得可以買,畢竟優惠8萬塊錢的賓士A級實在是太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