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人車語¦別來無恙,小蠻腰

佳人車語¦別來無恙,小蠻腰

就在今天,我們又將擁抱一年一度的廣州車展,每年中國車市的收官之作。

花城四季溫暖熱烈,深秋時節穿著T恤還要冒點小汗,一如小夥子的火力,適合用它來掩蓋一下“天涼好個秋”的哀怨。

這一年過得不易,到了歲末還要戴著口罩進出,測個體溫證明康健。經歷了生離死別,顛沛流離,下崗失業……人們還是在懷揣希望,迎接來年。

小蠻腰依舊在,挺拔如初。

所以感謝南方的豔陽,讓我們的生活依然灑滿陽光。

廣州的好當然不止於此。對車圈的人來說,車展前的朋友圈,不是曬吃喝,就是曬頒獎,生活工作兩不誤,歡歡喜喜過車展。

以前的吃以粥店、湯店為主,今年又冒出不少點心店,看上去都像工藝品,色澤誘人,口感也一定不差,這是“吃在廣州“的城市特質決定的,在吃上,誰也糊弄不了廣州人民。同樣,頒獎也是必須的,中國汽車業的進步雖不指望“彎道超車”,但一直在超越自己,這也是有目共睹的。所以,歡樂祥和的廣州車展雖迴避不了這個行業必然存在的某種陰影——那些艱難度日、行將就木的各類車企,但它更多的還是給人以信心,以激勵。

車展開幕前,有兩場活動讓我印象深刻。

一場來自媒體。2010年開張的《汽車公社》雜誌迎來了十週年生日慶典,當然它現在已不僅是本雜誌,新媒體陣營也非常強大。創始人衛金橋說,這十年,既是他這個來自五線小城的小鎮青年的一次逆襲,更是中國汽車業的一次逆襲。他感恩這個時代,給了所有努力的人以機會,而抓住機遇的人不僅只為成就自己。

同樣是創始人、也是衛金橋太太的吳樂晉,既是汽車圈的旁觀者,也算半個參與者。她的眼光似乎更具穿透力:這是一個令人悲喜交加的時代,喜的一面,我們或許可藉助新技術擴大媒體影響力;悲的一面,某種程度看,我們更多的仍屬於舊時代延續的那一部分,堅持著新聞情懷,堅持媒體人的尊嚴,同時還要兼顧生存之道,堅守著自己的陣地。榮耀我們的,是傳統的媒體精髓光亮,但威脅我們的,同樣也是那舊日光芒正在遭遇的演算法時代的危機……

這是《汽車公社》給我最深的感觸,他們似乎是用這樣的堅持與堅守,努力成為一個像《財新》那樣的媒體。

我以前一直以為,媒體是有文化屬性的,媒體人首先應該是個文化人。但現在,我覺得自己已完全變質:既不像文化人,更不像商人。整天羞羞答答,欲蓋彌彰,為著五斗米折腰。我還常調侃我的同事,做記者不行,做廣告業務員也不行,我們還能幹什麼?

時代淘汰你,與你無關。這句話,我現在有點信了。

另一場活動來自車企。賓士的邁巴赫之夜。

賓士品牌這些年在中國市場高歌猛進,即便遭遇危機也擋不住它向上的勢頭,它似乎已成為中國車市最大的贏家。

賓士的成功,在我眼裡,或許有兩方面因素:既擅於引領,又懂得迎合,對度的把控非常到位。它有自身品牌與技術的底氣,又有對中國文化的理解與洞察。就像這場邁巴赫的晚會,沒有過多去宣揚產品的亮點,卻反而從文化入手,以“禮待天下“為主題,謀求與受眾在情感與精神上的共鳴。儘管這是一款面向高階人群的車,但它並不撩撥人們對物質的慾望,卻一直在激發人們內心的尊崇感與滿足感。二胡、琵琶、古琴……正是這些充滿中國傳統文化元素的樂器,掀起了一場晚會的最高潮。

人終究是情感的動物。而文化的認同感,有時候,會在賓士車上的某些個細微之處體現出來。你渾然不覺,卻已身陷其中。

堅守與融入,看似矛盾,卻相互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