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哈哈業績回到十年前:成也宗慶後,敗也宗慶後?!

娃哈哈業績回到十年前:成也宗慶後,敗也宗慶後?!

投資家作者 | 劉曉月

你有多久沒有喝過娃哈哈了?

作為娃哈哈曾經的經銷商、宗慶後的小弟,農夫山泉鍾睒睒今年以來可謂是無限風光。自打2020年8月,農夫山泉在港交所掛牌上市以來,股價一路飆升,“大自然的搬運工”,事實上成為了“大自然的印鈔機”,而作為創始人的鐘睒睒身價也是水漲船高,從中國首富一路走到亞洲首富。截至2021年1月7日,其身家已升至925億美元,相當於馬化騰、劉強東、王健林的總和。

與此形成鮮明反差的是娃哈哈,作為曾經的行業龍頭、農夫山泉最難以直視的對手,娃哈哈近年來卻是“老太太過年”——一年不如一年!

曾經的娃哈哈,1997年剛推出AD鈣奶時便迅速引起轟動,上市第二年就創造了6。85億元的產值,直接使娃哈哈營業額實現翻倍,高達20億元人民幣。

2013年,娃哈哈創下了782。8億元的營收,宗慶後也因此成為了中國首富。宗慶後驕傲地放話,2014年要實現千億目標,甚至要再造一個娃哈哈。

但是人真的不能隨便立FLAG,宗慶後放出狠話的第二年,娃哈哈營收就下降到了720億元,而且止不住地下滑,到2017年,營收僅為465億元,四年下滑了40%。

2019年,娃哈哈以464億元的營收再創新低,較2013年巔峰時期下滑超過40%,甚至跌回了2009年的水平。據浙江省工商聯的統計資料,2019年,娃哈哈的銷售額只有巔峰時期的六成。

另據歐睿國際諮詢資料,在2019年中國軟飲行業市佔率排行榜中,娃哈哈排在第七位,就在幾年前,娃哈哈還穩居第三位的探花之位,僅次於可口可樂和康師傅。

那麼,我們不禁要問了,一代巨頭為何隕落?這背後又有怎樣的隱情與玄機?

飲料龍頭再無爆品飲料

相信大家都有一個感覺,雖然過了這麼多年,但大家對於娃哈哈的印象也只有那幾款明星單品——AD鈣奶、營養快線、純淨水。

但是,隨著一代人漸漸老去、曾經的主流消費者漸漸退居二線,娃哈哈的爆款單品也越來越賣不動了。

以營養快線為例,近年來其業績呈現出斷崖式下滑的趨勢,2014-2016年銷售額分別為153。6億元、115。4億元和84。2億元。

在純淨水領域,娃哈哈又面臨著農夫山泉、百歲山等競品的強勢圍攻,市場份額不斷被蠶食。

其實娃哈哈不是沒有做過努力,針對那年輕人的喜好,推出了多種新品,

比如清透椰子水、AD鈣奶味奶心月餅、kelly果蔬汁、炫彩版營養快線……只可惜,做一款、涼一款。

尤其是這段時間娃哈哈高舉高打的奶茶業務,如今看來也是雷聲大雨點小。據業內人士統計,從去年5月第一家奶茶店開業,至今已經十個月的時間。娃哈哈奶茶店每月開店數不足30家,按照當前的開店速度,十年開出一萬家店恐怕很難達成。

據記者親自走訪廣州發現:“一條街有四家奶茶店,娃哈哈奶茶店在同一個時段裡面的顧客是最少的。”也有湖南網友表示,“娃哈哈在長沙曾開過一家,但沒過多久就關門了。”

娃哈哈業績回到十年前:成也宗慶後,敗也宗慶後?!

估計宗慶後怎麼也想不明白,為啥以前屢試不爽的“一招鮮”,現在卻失靈了呢?

之前,娃哈哈採用的慣用打法是,每當市面出現一款流行新品,娃哈哈便會跟進,然後憑藉品牌和渠道優勢,配合廣告轟炸後來居上。

但是現在,娃哈哈推出的新品從品類上來看,也都是年輕人的熱點,為啥娃哈哈就做不成了呢?

一方面,是產品自身定位問題,

就拿啟力來說,這款牛磺酸功能飲料是2013年的主打產品,不僅利用自身的經銷體系優勢全面佈局,還冠名了當時最熱門的綜藝節目“中國好聲音”。不過,好聲音雖然讓“加多寶”火遍全國,但“啟力”卻是無人問津。

兩者的高下,在slogan上就能看出——啟力宣傳自己“經常開車,常備啟力;標本兼顧;正宗保健功能飲品;喝啟力不傷身;七大營養出擊、增強免疫力”長長的句子過於羅列,無法給消費者記憶點,而加多寶一句““中國每賣10罐涼茶,7罐加多寶,怕上火,更多人喝加多寶。”簡單粗暴、直擊人心。

更為根本的,是娃哈哈不懂年輕人,光抄得了人們產品的“面子”,但卻沒能抄過來年輕人真正喜歡的“裡子”。

在當今社會,年輕人們對於一款產品的判斷,首先是“看臉”看包裝,再就是品牌感、故事感,相比擅長設計包裝、玩花式營銷的競爭對手,娃哈哈顯然過於老套和落伍了。

娃哈哈業績回到十年前:成也宗慶後,敗也宗慶後?!

曾經的爆款產品風光不再,新品紛紛無疾而終,娃哈哈的“飲料龍頭”地位,危險了!

矇眼狂奔多元化:跨一個、涼一個

飲料業務日落西山,娃哈哈便嘗試著透過多元化跨界來探索自救,先後涉足嬰幼兒奶粉、童裝、零售商場、白酒等領域,只可惜,同樣也是跨一個、涼一個。

2002年,娃哈哈宣佈進軍童裝市場,幾乎沒有激起什麼水花;

2010年,娃哈哈開始做奶粉,取名“愛迪生奶粉”,可惜在眾多進口奶粉中,娃哈哈顯得太過遜色,銷路不暢,大量存貨過期;

2012年,娃哈哈斥資17億打造城市商場綜合體——娃歐商城,定位是滿足中國中產階層消費,還計劃5年內在全國開設100家連鎖店,但銷售的是知名度較低的歐洲品牌。2014年就爆出虧損嚴重,拖欠租金等新聞;

2013年,娃哈哈決定投資150億元做白酒,但要建的白酒工業園遲遲沒有開工,時至今日卻無幾人知道這事……

娃哈哈業績回到十年前:成也宗慶後,敗也宗慶後?!

宗慶後原本想的很美好,娃哈哈要品牌有品牌,要渠道有渠道,要影響力有影響力,跨界不是分分鐘的事情?

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娃哈哈所進入的這幾個領域,跟飲料沒有半毛錢關係,隔行如隔山,品牌、渠道、人才等都截然不同,娃哈哈可以說是”從零起步“,在已有巨頭林立的市場中自然難以立足。比如說娃哈哈較早佈局的童裝業務,是採用的OEM模式,與加工廠屬於合作關係,產品設計、生產和銷售嚴重脫節,童裝質量無法保障。

更重要的是,過去在飲料的成功經驗讓娃哈哈容易迷失在既有的輝煌中,習慣性地採用慣用打法,這反而讓身為巨頭的它更容易失敗。

比如進軍白酒時,娃哈哈是用飲料的渠道做白酒,不抓市場、不抓終端、不抓消費者,靠飲料的經銷商去跟其他白酒品牌的經銷商拼渠道、拼終端、拼關係,這樣怎麼可能做成?

企業核心發生病變

一次失敗是偶然,但太多次的失敗,其實是一種必然。尤其是對於娃哈哈這樣的巨頭而言,一系列失誤,便不只是戰術甚至戰略上的問題,而是集團最核心的東西出了問題——最高領導者,宗慶後。

宗慶後在娃哈哈內,堪稱是“一言堂”式的管理,常年不設副總經理,董事長和總經理很多年都是宗慶後一人兼任,內部人評價他:“掌控欲極強,甚至有點霸道”。

所謂的專制落實到最後就是“簽字權”,宗慶後是娃哈哈絕對的“一支筆”。

創業初期,辦公室買個掃把他都要簽字,後來,50元以上的開支都要他簽字,宗慶後要簽字的單據每天多達數百份!

不過對此,宗慶後卻覺得理直氣壯,他說“不簽字的老闆不是一個好老闆。”“不設副總可以避免內耗、提升組織效率。”

誠然,宗慶後既有專斷的資本,也有專斷的實力。論對於娃哈哈的愛、對於娃哈哈的貢獻,沒人能超越他。他被稱為娃哈哈“第一勤奮的人”,早上7點之前上班,晚上11點之後下班,每天工作超過16個小時。一年365天如此,幾十年如一日,經常就住在辦公室。

在娃哈哈30週年慶典上,有媒體問宗馥莉,“娃哈哈減去宗慶後是什麼”,宗馥莉答,“等於零”。

靠著宗慶後的勤奮與智慧,讓娃哈哈創造了從小作坊到全球第五大飲料廠的奇蹟;靠著這樣的成績,讓他養成了“一家指揮”“指哪兒打哪兒”的習慣,這也是人之常情。況且,從好的方面來說,這也十分有利於企業管理決策效率的提升,更能讓企業齊心協力、高效運轉。

但問題是,你如何能保證自己一直就是對的呢?

尤其是對於宗慶後這樣一個40後來說,要求他完全弄懂90後、00後的世界,這簡直太天方夜譚了。

而且宗慶後由於過往的成功,已經陷入了經驗主義漩渦,對自己的判斷太過自信,甚至到了固執的地步。在娃哈哈內部,但凡他認準的事,也很少有人能反對,包括他的女兒宗馥莉。

當過宗慶後營銷秘書的羅建幸就曾對媒體感慨,“很多外界的話他聽不進去,雖然有時候他也能意識到,但是畢竟歲數太大,自我革新太難了。”

宗慶後最“跟不上時代”的一個明顯表現便是,對於網際網路的漠視。

2013年,移動網際網路爆發,電商在零售、製造和物流等行業迅速蔓延,但娃哈哈仍然堅持傳統渠道打法,對電商不以為然。

2016年宗慶後曾隔空嗆聲馬雲,說對方提出的“五新理論”(新零售、新制造、新金融、新技術、新能源),除了新技術,都是胡說八道。2017年他還公開斥責說,電商平臺買流量和搞促銷把實體經濟的價格體系搞亂了。

娃哈哈業績回到十年前:成也宗慶後,敗也宗慶後?!

但是隨著市場的變化,宗慶後的看法也漸漸發生了變化,從全面批判、甚至曾呼籲國家加強監管,再到部分肯定,認為電商還是有一些資訊傳輸方面的優點的,最後終於開始端正認識,佈局電商。

但是,娃哈哈的佈局終究還是有些太晚了,而且太侷限了。要知道,一家企業真正的創新應當是公司全體系的創新,而不是一個產品、一個方案的單點創新。

娃哈哈業績回到十年前:成也宗慶後,敗也宗慶後?!

宗馥莉能否拯救娃哈哈?

現在,宗慶後大概也認識到自己老了,開始有意識地培養接班人,把企業更多交給自己的女兒。海歸精英,年輕活力、充滿幹勁的宗馥莉。

娃哈哈業績回到十年前:成也宗慶後,敗也宗慶後?!

但大概是因為在西方待的太久,宗馥莉有些不懂國情、不接地氣,甚至被網友戲稱為“情商感人”。

以前有人猜測,王力宏能與娃哈哈合作20年,是因為宗馥莉喜歡王力宏。對此,宗馥莉在採訪中宣告,“我不喜歡王力宏,我可以澄清一下。”後來再被問及與王力宏的解約原因時:“因為他年紀大了,審美疲勞。”

娃哈哈業績回到十年前:成也宗慶後,敗也宗慶後?!

如果這件事還勉強可以用“心直口快”來形容,但有些話,就真的是“膽大包天”。

例如在政府關係上,宗馥莉曾坦言,做企業花費了太多精力去跟政府打交道,“你知道李嘉誠都已經搬出去了,為什麼我以後不可能搬出去呢?”

此外,這位海歸精英也同樣不懂中國年輕消費者,

在2016年,她推出一個定製化果蔬汁品牌“KellyOne”,保質期7天,定價28~48元。

Kelly是宗馥莉的英文名,One則是第一、唯一的意思,直接用英文名作為品牌名,頗有歐美名牌的命名風格。宗馥莉認為,娃哈哈發展這麼多年,消費者對它的認知依然是一個多在三四線以下地區銷售的老品牌,而KellyOne就能走出高階路線,佔據一二線市場,以便和娃哈哈里應外合,完成雙品牌戰略。

但是直到現在,已經誕生5年的KellyOne仍是一款極為小眾的產品,單款飲品天貓月銷量僅僅為個位數,且至今仍只支援江浙滬地區配送,十分慘淡。

究其原因,無外乎是宗馥莉過於理想化,並沒有把握住年輕人的喜好。

KellyOne定製果蔬汁的最大賣點是“定製”,包裝、口味、果蔬搭配都可以按照自己喜好來進行定製,但保質期只有7天。宗慶後就曾斷言,KellyOne做不大,因為保質期很短。

此外,大家5塊錢一瓶就能買到某品牌混合果蔬汁,為啥要花三四十元買KellyOne呢?況且從“口味”來說,大家也沒覺得“定製”有什麼特別。

如果是走高階路線,大家也往往會選擇喜茶、奈雪的茶等包裝好看、味道甜美的新式茶飲品牌,這不僅是喝飲料的生理需求,更是日常社交的心理需求。給飲品拍一張美美的照片,分享到朋友圈或微博,顯示一種小資、愜意的生活狀態,這些顯然都是KellyOne無法滿足的。

哪兒都不出眾,kellyOne的失敗自然也就在所難免。

娃哈哈業績回到十年前:成也宗慶後,敗也宗慶後?!

宗馥莉總是一副野心勃勃的模樣,以強勢果斷著稱,而她的實力或許也已經算得上數一數二,算得上是富二代中的精英。但是,這樣的她和上一代人相比,要執掌如此龐大的一個帝國,仍然還是差點火候。

結語

總而言之,打江山易、守江山難。尤其是家族企業的傳承,更是一個難題。這倒不是因為二代敗家,而是因為企業做的越大、傳承也就越南,因為規模越大、風險點也就越多。創業成功可能只需要一款爆品,但守業成功,卻需要經營管理、人才、資金、渠道等各個方面的良性運轉。這不僅需要實力,也需要運氣。那麼,在宗家父女的齊心協力之下,娃哈哈能否力挽狂瀾、重現輝煌?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