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去的都是精華

老去的都是精華

提到NSX,相信沒有人會懷疑它的效能,在採訪過程中就聽到一位來自香港的車友說,在賽車圈子裡,只要你是駕駛一臺NSX-R,那麼有人駕駛一臺F355來挑戰的話,你大可勸告他回府,因為F355根本不是NSX的對手。在其他的媒體,都少見關於NSX的報道,畢竟這臺車在國內確實是鳳毛麟角,要找一臺狀態完整的NSX根本只能依靠運氣。這次採訪中,就被我們找到這麼一臺完整的直板好車。

老去的都是精華

老去的都是精華

從眾多細節上,可能細心的讀者會發現,這臺NSX根本不是掛“H”的日版車型,不錯,這臺車其實是Acura,只不過這臺車的許多配件相當難找和昂貴,所以車主一併將前後“A”字標記全部換上了“H”。美版車型主要看前後葉子板,根據美國當地的法例,所有的車子都必須加設葉子板上的示寬燈,而且,NSX在進入北美市場時全部使用Acura品牌。

老去的都是精華

老去的都是精華

老去的都是精華

老去的都是精華

老去的都是精華

老去的都是精華

老去的都是精華

老去的都是精華

老去的都是精華

老去的都是精華

圖:不要誤會,這臺確實是前期版的NA1,只是車主經過多方搜尋下找來了NA2的尾燈總成而已。

老去的都是精華

圖:黑色車身中,換上了造型頗為特別的碳纖維擾流裙。

老去的都是精華

老去的都是精華

圖:NSX越看越耐看,不知為什麼,從剛知道這臺車至今已經有十多年了,當時不覺得NSX很漂亮,但隨著日子遠去,年齡增大後,回頭再看這臺名噪一時的日系超級跑車,總覺得有種在心中難以取代的美感,百看不厭,百試不倦!

老去的都是精華

老去的都是精華

圖:初代的C30A引擎,動力輸出已經達到280匹,足以稱為NA引擎中的典範。

老去的都是精華

圖:從引擎最上方的氣門室蓋和引擎飾蓋的顏色很容易辨別出C30A和 C32B,前者為黑色,後者為紅色,但車主已經將顏色改為紅色。

老去的都是精華

老去的都是精華

圖:引擎艙內只有兩個改裝部件,其中之一就是這個來自K&N的進氣冬菇頭,因為採用了進氣壓力時感測器,所以換裝進氣系統的選擇很廣。

老去的都是精華

圖:非常負責的節氣門,體積巨大而且佈滿真空管道,不過還好,還是使用拉索式油門,可惜距離駕駛者太遠,油門腳感較為硬朗。

老去的都是精華

圖:另外一個改裝品,油路專家SARD的燃油壓力控制閥,可以透過稍微提高燃油壓力,獲得更大的噴油量,令高轉時更為得心應手。

老去的都是精華

圖:被線組半遮住的圓形物體就是VTEC Controller,也就是VTEC控制器了,其作用就是在某一預設時刻開啟或關閉氣門生成系統內的機油供應。

老去的都是精華

圖:從這裡可以看見,引擎和變速箱與傳動軸之間的關係與日常所見的FF車型很相似。

老去的都是精華

圖:波箱油冷器的管道,因為引擎在後方,所以油冷器便利用了其中一個側入風口幫助冷卻機油。

老去的都是精華

圖:因為是中置引擎,所以即使引擎被橫置在引擎艙內,整個排氣系統的長度都很短,所以一般MR車型都營造出高轉大馬力的性格。

老去的都是精華

圖:引擎冷卻水要透過很長的管道才能通往位於車頭的冷卻水箱,對水壓要求頗高,所以有些車型會外接一個水泵幫助液體流動速度。

老去的都是精華

圖:車頭的水箱,單靠一把電子式風扇就夠了。

老去的都是精華

圖:NSX可以說是第一臺全鋁合金的汽車,只是它屬於超級跑車範疇罷了,無論車架、懸掛、外殼等都是鋁合金。注意前上擺臂,本田的設計師想方設法地將鋁合金擺臂的重量降到最低,以至出現感覺頗為單薄的幾何設計。

老去的都是精華

圖:前上擺臂,甚至加入了一些類似於推杆式的設計,箇中奧妙相信只有那幫設計師才能道來。

老去的都是精華

圖:雖然看上去有點簡單,但雙搖臂設計為NSX帶來了極強的操控效能。

老去的都是精華

圖:另外一個角度看前下襬臂,由幾根細長的鋁合金塑造的形狀,形成極強的結構剛性。

老去的都是精華

圖:羊角也是鋁合金的,雖然今天這種材料已被廣泛應用,但不要忘記,NSX是17年前的作品了。

老去的都是精華

圖:NSX的後懸掛系統的形式眾說紛紜,又說是多連桿,有說是雙搖臂的,但以筆者觀察,個人還是偏向於雙搖臂,只是加多了一兩條結構杆和用於調整的活杆,但主體仍為雙搖臂。

老去的都是精華

圖:後上擺臂,設計方式同前方一樣,但看造型便知道其重量輕到什麼程度。

老去的都是精華

圖:後下擺臂,都是以同樣的設計思路設計而成的,可說是獨一無二的優秀製作。

老去的都是精華

圖:雙活塞的前制動系統,不過上面仍有NSX標記,因為這臺只是前期版車型緣故,制動碟直徑也相對較小,畢竟原裝時,前輪圈只有15寸。

老去的都是精華

圖:後製動系統為單活塞浮動式卡鉗,制動碟直徑也是原裝的。

老去的都是精華

圖:同樣擁有NSX字樣。

NSX經過了數次的強化改款,輪圈和輪胎的組合也發生過數次變化,但一點不變的,就是遵循著所有中置引擎車型的設定,採用前窄後寬的設計。原裝的NA1,因為這臺是早期的NA1,所以胎鈴組合上採用前205/50R15、後225/50R16。改裝後,除了輪圈升級為RAYS外,輪胎也換成了前215/45R17、後265/40R18型號。

老去的都是精華

老去的都是精華

老去的都是精華

老去的都是精華

老去的都是精華

圖:原裝MOMO代工的方向盤沒有了,換上了一顆拉力款的雖然不那麼協調,但更利於操控。

老去的都是精華

圖:很本田的儀表臺設計,但是看起來很直觀也很清晰,雖然有點老土,但喜歡就會滿足了。

老去的都是精華

圖:頗為特別的燈號搖桿,下面是定速巡航,上面是轉向燈和高低燈切換。

老去的都是精華

圖:右邊當然就是雨刮等,不過還加入了故障燈按鈕。

老去的都是精華

圖:大幅傾斜的中控臺,音響系統已經換了,但老實說,聽著VTEC 系統被開啟後的引擎運作聲及高亢的排氣聲,音響也等同於虛設。

老去的都是精華

老去的都是精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