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其“躺平”,不如出家

眼下“躺平”這個詞很流行,躺平的意思就是反正看不到希望,也懶得奮鬥了,往地上一躺,愛在滴咋滴了。

網上最火的莫過於,這位年輕人的躺平生活賬單:

一年只工作兩個月,每天只是兩頓飯,早飯和晚飯。吃的飯菜也很簡單,早上吃麵條和雞蛋,晚上吃蔬菜,米飯和雞蛋。如果心情好,還會去下館子,吃漢堡或者雞排,小哥表示:對於自己的花銷,一個月可以控制在200塊以內,一年只需要工作一到兩個月。剩下的時間都是自由的,選擇躺平就可以了。

咋一看,這位小哥的生活還很健康的,簡單地說就是低慾望。對吃穿不講究,懶得去交朋友,也不用談戀愛,跟外界也沒什麼交集,放棄努力和奮鬥,過一天算一天。

那好,既然你決定躺平了,我就不勸你振作一下,再站起來。不過年輕人,我看你骨骼精奇,有一種更好的“躺平”方式,要不要聽聽。

這就是出家當和尚。

與其“躺平”,不如出家

躺平和出家有太多共同點了:都是低慾望,不想勞動,不想奮鬥,也不想戀愛結婚,也不用為買房發愁,不用為出人頭地挖空心思鑽營。

但是,跟躺平相比,出家可就好多了,我來說說出家的好處。

你躺平了,別人總會說三道四,說你不思進取,逃避責任等等。但是出家就不一樣了,別人會用敬仰的眼光看你,“大師,你得道了,開悟了,我等凡夫俗子真不如你。”

你看看,一個被鄙視,一個被敬仰,差別有多大?

你躺平了,父母,親朋好友總會來勸你煩你,希望你振作。出家就不一樣了,我四大皆空了,不理會你們是理所當然,哪還有什麼三千煩惱絲?

你躺平了,心裡還會有一絲恐懼,將來怎麼辦?孤零零一人,生病沒人管,口袋裡也沒錢,充滿著對未來的擔憂。出家就不一樣了,至少還是寺院這個組織,有人管有人問,不至於茫然無措。

再就是前程問題。你大學畢業,在職場上只是極普通的螺絲釘,怎麼奮鬥也出頭無望。出家就不一樣了,畢竟出家人中大學畢業的不多,你在裡面精研幾年佛法,說不定就能在僧眾中出類拔萃,作住持、方丈也不是不可能,說不定還能混個委員噹噹,多風光。

再說,選擇躺平,心裡總有那麼一絲焦慮在積累,而出家後,你心裡自然清靜澄澈,身心肯定要比躺平的時候更健康。

歷史幾次大的“滅佛”背景是什麼,就是因為大家都活著艱難,選擇了出家。南北朝時期,出家人比例差不多達到總人口數的十分之一了。統治者一看,這樣子不行,都沒人幹活了,得收拾,於是就有“滅佛”這種做法。

所以,年輕人嘛,要多開動腦筋,出家比單純躺平好得多。

這麼好的躺平方式,一般人我真不告訴他。

敬請點選公眾號名片,關注本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