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錢這種易於迷惑的事情 交給自己不如交給靠譜的平臺

在成年人的世界裡,省錢通常都是一種迷惑行為。其中最突出的一種,毫無疑問叫“你以為自己省錢了”,實際上則是花了更多錢買了心理安慰。

成年人的迷惑省錢行為,常常發生在你我身邊。

比如我們公司的行政大姐,今年三月份買了一個香奈兒的包,按照她的說法是在網上做了很久的功課,然後透過代購花了14000多,買了一個原價要18000多的包,省了四千多塊……結果呢,包是假的,不但四千沒省下來,還鉅虧了18000。

又比如我的老婆,去年在某購物中心的美容店,被tony老師忽悠,花5000塊辦了一張五折卡,一開始可把她樂壞了,原本做個頭發一次要268,現在只要130……結果,就用了兩次,tony老師跑路了。所謂的五折鉅惠,省錢了嗎?

再比如今年的雙十一,原本只需要花3600的樣子換一臺格力空調的,結果為了湊滿減優惠和折扣,領優惠券等等,老婆最終在家電專場買了包括加溼器(家裡已有,只能送人),豆漿機,除溼器(北方真沒有大用),智慧電熱拖把等在內的7件商品,最後一看需要7000多塊,趕緊讓她打住了。

說實話,在面對優惠,打折,半價……各式各樣的誘惑時,成年人的省錢,大部分都是迷惑行為。

人們是真不懂嗎?非也,只是購買慾這個東西,有時候真的不受理性支配。或者說,很多時候我們都沒有意識到,很多東西在我們的實際生活中壓根兒就用不上,但是看到價錢很誘人,忍不住就剁手了。

你的生活中,是不是也常常有類似的省錢迷惑行為?

那麼到底如何省錢才不算是迷惑行為?答案其實很簡單,就是真正需要的商品,用最低的價錢買到手即可!

一個就發生在自己家裡的案例:家裡10個月大的孩子的奶粉快喝完了,需要重新買。如果按照以往的習慣,老婆肯定會在天貓上直接下單了,但是我看了一下。淘寶和天貓的品牌店(正品保障真的很有必要),價格與之前相比幾乎沒啥變化,感覺雙十一都沒啥活動似的,於是決定換個平臺。

這一比對就發現了驚喜,比如拼多多上的皇家美素佳兒的官方店,售價折扣(券後)只要361,比天貓便宜了35;但是京東旗下的京喜App上,同樣是官方店,由於有官方補貼,到手價只要330,比拼多多還要便宜31。

買四罐要省一兩百,而且沒有額外的誘惑和條件,這或許才是真正的省錢。

省錢這種易於迷惑的事情 交給自己不如交給靠譜的平臺

同樣的,在保證買到正品的情況下,為了給寶寶準備輔食,我又嘗試搜了一下小米。同樣是汾都香2斤裝的小米,京喜的產地直髮品牌店只要15。8,而拼多多上要23。8,8元看起來不多,但是如果每次買東西都能這麼省,毫無疑問日子長久過下來,節省出來的金額數字會超乎我們的想象!

省錢這種易於迷惑的事情 交給自己不如交給靠譜的平臺

當然了,電商如今越發的方便了,買任何東西都為了追求省錢去比價和選品,並不是每一個人都有那麼多時間,因此一個靠譜的平臺,真的可以為了我們節省大量的時間和金錢。

不求每一次消費都做到人間清醒,但是不因省錢而迷惑,稍微花點心思,每一個人其實都能做到。說到底,賺錢如此難的當下,誰不想真的省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