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駕駛第一股交出Q3成績單,圖森未來的卡車故事講到哪?

自動駕駛故事的主旋律依舊是投入,這在“全球自動駕駛第一股”圖森未來11月3日美股盤後釋出的2021Q3財報中又一次得到了印證。

過去幾個月裡,圖森未來的第二次無人駕駛實測讓市場看到了它在過去一年多時間裡的技術積累與進步,這給下一季度的進一步測試打下基礎。不過,暫時無法大規模落地的商業化、前途不明的造車之路等等,都給這家專注自動駕駛技術的年輕公司出了不少難題。而縱觀自動駕駛行業,或許不少參與者也面臨相似的問題。

AFN推動營收增長,研發投入擴大仍是虧損主因

進入美股財報季,中概股陸陸續續釋出新一季度財報。

從Q3財報來看,圖森未來的一些核心資料還是實現較穩定增長。比如在營收方面實現了179萬美元的季度收入,同比增長近三倍,環比增長20%。這依然是來源其AFN(Autonomous Freight Network)無人駕駛貨運網生態系統的貢獻,財報中披露,這是由僱傭更多司機、補充車隊運力,以及提高合作伙伴車隊的商業利用率實現的。管理層預計,今年依然有望實現500萬美元-700萬美元的收入指引。

自動駕駛第一股交出Q3成績單,圖森未來的卡車故事講到哪?

另外,圖森未來的研發投入繼續呈現一貫的增長狀態,Q3研發投入達到8500萬美元,較2020年同期的同比增長41%,較今年Q1已經翻倍,這將繼續支援它在L4級自動駕駛技術上的進步,但也會帶來相應的壓力。

自動駕駛第一股交出Q3成績單,圖森未來的卡車故事講到哪?

同步增長的還有一般和管理費用,由去年同期的1500萬美元增長到2900萬美元,這與圖森未來的全球僱員數量增長到超過1300人有關,相應的股票薪酬激勵等費用增加。這些因素共同使得圖森未來本季度再次虧損1。2億美元。

在持續增加的資金支出面前,截至2021年9月30日,圖森未來持有的現金及等價物總計約15億美元,短期內足以支撐其正常運營。

考慮到最初的路網等建設期已經過去,現在的支出主要在於繼續收集實際執行資料以承載更高水平的無人駕駛,公司如何在商業化徹底鋪開前安排自己的戰略程序,成為了外界關注的焦點。

無人駕駛或與造車深入並舉,訂單規模化才能緩解商業化承壓

Q3財報披露,圖森未來目前依然僅擁有80輛卡車,數量上尚無大量增長。因此,路測資料和更深層次的無人駕駛測試成為了重點。

目前,透過擴大和UPS的合作,圖森未來截至Q3已累積了超過16萬英里的自動行駛里程,在這個過程中消耗的燃料相較傳統燃油車節省了13%。不過管理層也表示:“為車隊招募新司機和購買新卡車的能力仍然是阻礙收入增長的最重要因素。”

在資料上的進度或許更值得期待。一方面,圖森未來在本季度為奧蘭多和夏洛特地區繪製了新的無人駕駛道路圖,總道路里程達到9900英里;另一方面,圖森未來此前的無人駕駛實測中表現良好,分析師普遍認為Q4將進行的夜間複雜場景的第三次完全無人實測將極大影響圖森未來的市場表現。

9月30日,摩根士丹利分析師Ravi Shanker表示,圖森未來自動駕駛卡車的第二次試執行表明,該公司在過去18個月裡取得了切實的進展。摩根士丹利維持對圖森未來的“增持”評級,目標價75美元,較當前價格有近88%的上漲空間。機構依然相信圖森未來在技術與經驗上的積累。

另外還有一個訊息曾引起市場關注。今年7月,北京圖靈智卡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此前汽車之心報道稱圖森未來或將進行名為圖靈智卡的造車專案。圖森未來將第一款車型放在了用於城區配送、具備自動輔助駕駛功能的箱式貨運車輛,而非L4級自動駕駛重型卡車。

雖然圖森未來在美國與 Navistar、PACCAR 等車企合作,在中國則與陝汽、北汽福田等品牌聯合,但對於需要將自己的系統接入主機廠軟硬體系統的自動駕駛開發者來說,主機廠採用第三方方案時始終會有相容與接受度問題存在。對於需要儘快將技術落地的圖森未來而言,自主造車可能更符合效率的要求。

從行業來看,同為卡車自動駕駛競爭者的嬴徹科技、摯途科技選擇量產 L3 級自動駕駛重卡,而小馬智行選擇了L4級卡車。圖森未來先佈局箱式貨車有利於先將既有技術落地——直接將L4級自動駕駛投入到幹線物流建設並不容易,即使在美國也有多重審批阻礙,此外,也能進一步擴大對商業化的探索。

11月4日,全球估值最高的無人車創業公司、谷歌Waymo無人車專案創始人之一的克里斯·厄姆森創辦的Aurora無人車公司正式以SPAC方式登陸納斯達克,Aurora透過打造Aurora Driver的自動駕駛技術通用系統將無人駕駛技術提供給卡車及車隊,與圖森未來的AFN系統有異曲同工之妙。Aurora預計2027年之前都無法實現盈虧平衡,這與美國銀行分析師 Ken Hoexter對圖森未來的商業效益產生預期時間一致。

值得關注的是,Aurora同樣宣佈商業化落地會在2年後開啟,圖森未來的商業化鋪開時間也大致相同。因此,在自動駕駛卡車領域,關於商業化的競爭或許即將進入衝刺期。最終,商業化訂單的成規模落地將是一切好轉的開始。

結語

如果只看大環境,無論哪個角度,全球運輸行業轉型的時機已到都是既定事實,比如在UPS等以卡車運輸為主要業務開展方式的公司身上,付給司機的工資已經佔總運營成本的近40%。不過,趨勢並非結果。即使在自動駕駛落地更為寬鬆的美國,整個市場依然呈現出呼聲高漲、訂單爆發、落地有限的矛盾態勢。

圖森未來的技術與執行資料積累是相對於其他玩家的優勢,而要將這些因素投入到真正的商業化之中,或許還要經過幾輪與客觀條件的博弈。至少,在第四季度更高難度的無人駕駛實測後,或許我們有望看到一些新的轉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