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騰對撞卡羅拉解析:表面客觀,實則偷換“概念”

在安全效能越來越受到消費者重視的當下,碰撞測試的成績也越來越能引發關注。不單單是專業碰撞機構數量增加,民間也開始參與到這個專案中來。

速騰對撞卡羅拉解析:表面客觀,實則偷換“概念”

近期,某家媒體進行的一場碰撞測試,把卡羅拉和速騰推上了風口浪尖,引發了車圈熱議。前者是緊湊級細分市場“王者”,後者是進入中國市場16年,長期處於榜單前列的“德系高效能轎車”。關鍵之處在於,因為該媒體測試明顯導向“速騰完勝卡羅拉”的結論,讓汽車愛好者再次陷入了德系和日系的爭論中。

速騰對撞卡羅拉解析:表面客觀,實則偷換“概念”

具體來看,這場測試的方式很容易理解。雙車對向加速到64公里/小時,採用正面50%的重疊率(駕駛員側)完成對撞,最後根據車體變形程度進行評價。

在碰撞後,速騰和卡羅拉車身潰縮程度較為嚴重,但A柱均未發生明顯彎折。而且財大氣粗的主辦方也表示,進行此次測試的車輛來源均為市場自行採購,也因此保證了公平、公正和公開。

速騰對撞卡羅拉解析:表面客觀,實則偷換“概念”

看似無懈可擊,但實際上並非如此。仔細分析一下,兩款車型一個是A+級,一個是A級,市場售價也相差了3萬元,整車尺寸上速騰明顯大了一圈,整備質量更是相差了45公斤。雖然體重大致相等,但學過物理的都知道,動能的公式是1/2mv2,即便一點點的重量差距,也會變成很大的碰撞能量。這就相當於一個60公斤的舉重選手參加80公斤級的比賽,如此對比,已屬不公。更令人費解的是,主辦方用速騰的中配車型和卡羅拉的低配車型做對手,就更是說不過去了。

速騰對撞卡羅拉解析:表面客觀,實則偷換“概念”

另外,更加偷換概念的是,在整場測試中,最重要也是最核心的測試資料——即車內假人的受傷模擬評估結果沒有公佈。要知道,碰撞測試的本質就是為了考驗車輛保護人員的能力,最終的受益者一定是“人”而不是車。

這就像是賓士當年研發安全車身的初衷,在發生碰撞的時候,車身的最關鍵任務就是稀釋碰撞中產生的能量,承受更多傷害,從而保護成員。如果從這一點出發,在不談假人資料的前提下,任何車身形變都不可作為車輛安全性的評價依據,因為這毫無意義。

速騰對撞卡羅拉解析:表面客觀,實則偷換“概念”

說一千道一萬,沒有資料支撐和技術分析的碰撞測試都是不可信的,因為汽車安全本身就是個系統學科,需要理論的支撐和層層驗證。

我們不妨換個角度來看,如果碰撞測試都能用這種簡單粗暴的方式對待,用肉眼“高下立判”,那任何碰撞機構都沒有必要玩命“砸錢”,昂貴的假人、碰撞法則的制定更是會失去意義。因此,用看熱鬧的態度對待這場某媒體舉辦的“碰撞測試”,或許才是最合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