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京滬、廣深、寧杭、成渝之後,武漢和鄭州能否上演武鄭雙城記?

在神州大地的經濟版圖上,優秀的城市總會成雙成對地出現,除了京滬、廣深、寧杭、成渝這四大被人廣為熟知的雙城記外,第五大雙城記正在中部悄然上演。

中部一直都有雙城上演“雙城記”,只是這個雙城存在爭議,有人認為是“武長雙城”、有人說是“武鄭雙城”。。。。

顯然中部誰是繼武漢之後的中部第二城便是另一雙城之主,過去很多年武漢和長沙都在競爭第二城的位置,但隨著河南強省會的推進,及近日中部高質量崛起的定調,本文認為中部已迎來“武鄭雙城記”時代。

繼京滬、廣深、寧杭、成渝之後,武漢和鄭州能否上演武鄭雙城記?

鄭州圖示

鄭州問鼎中部第二

鄭州近年來發展迅速,尤其是城市能級和城市地位上提升顯著,2020年鄭州GDP已達12003億元,位居全國TOP16,雖然沒能實現超越長沙,但在經濟總量上鄭州和長沙已不分上下。

而在城市地位和定位上鄭州已超越長沙,與武漢並駕齊驅。2017年鄭州正式成為繼武漢之後的另一國家中心城市,時至今日中部也僅有武漢和鄭州兩座國家中心城市。

繼京滬、廣深、寧杭、成渝之後,武漢和鄭州能否上演武鄭雙城記?

我國國家中心城市分佈圖

中部有兩大城市群分別是:長江中游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前者的龍頭城市是武漢,後者則是鄭州,兩大城市群基本覆蓋了中部地區。由此可見武漢和鄭州在推動中部崛起中發揮著核心作用,這種定位也是鄭州能夠問鼎中部第二城的關鍵原因。

近日(《新時代推動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正式釋出,該意見9次點名鄭州、8次點名武漢;意見還指出:要推動長江中游城市群和中原城市群齊頭並進,顯然新時代下的中部崛起,武漢和鄭州將並駕齊驅共振中部,這也為中部上演“武鄭雙城記”打下了基礎。

同時需要指出的是,鄭州能夠成為中部大城離不開強省會的支撐,在強省會的中心效應下,鄭州在城市能級上提升十分迅速。

繼京滬、廣深、寧杭、成渝之後,武漢和鄭州能否上演武鄭雙城記?

鄭州

近年來河南提出“強省會”發展戰略,在省內的鼎力支援下,河南人口大量流入中心城市鄭州,人口歷來是經濟發展的主要能量。據七普資料顯示:2020年鄭州常住人口已達1260萬,與六普相比增長397萬。

論常住人口總量鄭州已成為國內第十城,而在增速排名上鄭州僅次於廣州、深圳、成都、西安,位居人口增量第五城。

繼京滬、廣深、寧杭、成渝之後,武漢和鄭州能否上演武鄭雙城記?

源:城市戰爭

但在質量上鄭州仍需努力。據日前統計局資料釋出的主要城市城區人口顯示:鄭州城區人口僅為534萬,不及長沙的555萬、武漢的995萬,顯然鄭州的城鎮化發展和經濟質量提升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繼京滬、廣深、寧杭、成渝之後,武漢和鄭州能否上演武鄭雙城記?

主要城市七普城區人口

不過鄭州的發展空間很大,鄭州背靠人口大省河南,在搶人大戰中鄭州具有近水樓臺先得月的優勢。儘管許多人口不能很快地進行城鎮化轉移,但是不能否認這是城市發展的巨大潛能。在這樣的環境下也有分析指出:鄭州是我國仍有巨大人口紅利的城市,這也是富士康等國際代工巨頭選擇鄭州的原因。

武鄭雙城記|驅動中部崛起

每一個雙城記都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京滬雙城代表著南北經濟的最頂端,一南一北兩大經濟中心相得益彰、廣深代表著大灣區的核心競爭力、寧杭代表著長三角南北騰飛的翅膀、成渝是經濟第四極的核心引擎,他們驅動著整個西部發展,而“武鄭雙城記”則扮演著中部崛起的主引擎,發揮著帶動中部地區崛起的偉大使命。

繼京滬、廣深、寧杭、成渝之後,武漢和鄭州能否上演武鄭雙城記?

城鎮化空間格局示意圖

這是高層定予武漢和鄭州的定位,但要想在經濟上實現武鄭雙城記,鄭州仍需努力。

目前從規模上看,鄭州能超越長沙甚至武漢,但論經濟質量和具體指標鄭州確實要落後不少。據統計,鄭州的高新技術企業數量不到武漢的一半,在產業結構上雙方存在不少的差距,而放大到整個城市主要指標來看,鄭州對比武漢都有明顯不足之處。

尤其是武漢具有鄭州不具備的“高教優勢”。武漢是我國五大高教城市之一,武漢大學、華中科大等頂級大學為武漢的發展提供了“智力”“人才”支撐,而反觀鄭州僅有一所211鄭州大學,其高教資源差距不可謂不小。

繼京滬、廣深、寧杭、成渝之後,武漢和鄭州能否上演武鄭雙城記?

武漢圖示

但鄭州的優勢也很明顯,比如前文提到的人口紅利等,這些都是鄭州崛起的支撐,另一方面是在鄭州“米字型”高鐵網路和國家航空樞紐的建設下,鄭州樞紐優勢越來越明顯,在國家戰略的助力下,未來鄭州大有希望成為全國頂流城市。

隨著“武鄭雙城記”的上演,中部能否成為繼成渝雙城之後的經濟第五極也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