摧毀老車的不是年檢頻率,而是我們的消費理念,從骨子裡就看不起開老車的人

我到現在都認為,買老車可能不是有情懷,而是真的沒有錢買更好的新車。

我承認我膚淺,我勢利眼了,但當我看到破破爛爛的7代雅閣,是實在無法跟“情懷”掛鉤,在我看來,中國之所以沒有所謂的老車文化,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我們乘用車起勢較晚之外,更重要的是,我們的消費理念,不認可老車。

摧毀老車的不是年檢頻率,而是我們的消費理念,從骨子裡就看不起開老車的人

我只會認為一個人花20萬買911是因為沒錢花200萬買新車,根本不會認為他是因為情懷,才去買一臺17年車齡老到部件各種都漏油的“半報廢車”。

能夠談情懷的人太少了。

情懷是需要大量的資金去推動的,同時也是需要大量時間去照顧的,美國、日本之所以有濃重的老車文化,根本原因是他們的用車文化理念非常成熟,對於車,他們更像是一個工具,一個釋放生活態度的物件,所以往往,他們的一臺車能夠開20年甚至30年而不去換。

摧毀老車的不是年檢頻率,而是我們的消費理念,從骨子裡就看不起開老車的人

超過半個世紀的汽車發展歷史,讓汽車在他們的心中不再具備高階屬性,買車買的更多是品味,而國內使用者群體買車,更多買的是品牌。

其實客觀來說,所謂的老車文化只是一小部分人的用車理念,即便是在美國,依然是大量的使用者群體追隨10年以內的產品。

20年以上的老車,終究是少數,畢竟從機械角度出發,減震、管路、線路系統都會出現大量的問題,即便再有錢的人也架不住頻繁出現的質量問題。

摧毀老車的不是年檢頻率,而是我們的消費理念,從骨子裡就看不起開老車的人

如果說有2%的人玩老車,那麼98%的人依然是新車消費者。

老車的意義就是能夠見證歷史的變遷以及在路上的回頭率,美國、日本的老車之所以相對較多,一方面是使用者的確不開始追求汽車帶來的面子屬性,另一方面乘用車市場發展時間更久,累計銷量大帶來的是老車基礎大。

同時,市場也有老車文化的盈利渠道,所以在這些市場只要你想找,都能找到20年以上的老車,但數量終究沒有新車多。

中國市場沒有老車文化也就比較簡單。

摧毀老車的不是年檢頻率,而是我們的消費理念,從骨子裡就看不起開老車的人

一方面,我們的乘用車歷史真正起源於2005年以後,到現在不過17年,想找20年以上老車基本不可能,另一方面目前的消費仍然處於“你開BBA你有錢,我開長城長安我能力弱”的時代。

所以說,當有一個人開著04年的雅閣的時候,你不會認為他有情懷,而是認為他就是沒錢買40萬的奧迪A6L,道理就是這麼簡單。

摧毀老車的不是年檢頻率,而是我們的消費理念,從骨子裡就看不起開老車的人

當然,老車的確還有一年兩檢或者一年四檢的條款約束,但這並不是核心約束點,核心的關鍵就是我們這個發展如此迅速的乘用車市場,並不需要所謂的老車文化。

文化是精神世界的最佳食糧,當大多數人仍然活在物質無法跟得上慾望的時代中,所謂的文化情結,根本沒有存在的必要。

一個人連40萬的BBA都難以支付,你要求他玩25年車齡的老捷達,這現實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