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致敬他們!《長津湖》熱映背後,有這樣一群四川醫護人員

71年前的今天

志願軍抗美援朝首戰打響

10月25日

被確定為抗美援朝紀念日

今天,致敬他們!《長津湖》熱映背後,有這樣一群四川醫護人員

近期

電影《長津湖》熱映

票房已破53億

1億+觀眾走進電影院

感受志願軍戰士英勇頑強

不怕犧牲的英雄氣概

那些發生在抗美援朝戰場上

發生在長津湖畔的故事

讓無數人淚流滿面

近日

在位於新都區的

四川省革命傷殘軍人休養院

有一場特別的《長津湖》觀影

大螢幕前

30多名老人穿著整整齊齊的軍裝

其中有十餘位

都是參加過抗美援朝戰爭的志願軍戰士

今天,致敬他們!《長津湖》熱映背後,有這樣一群四川醫護人員

↑老兵塗伯毅回憶在朝鮮的歲月

電影放映時

臉上寫滿了悲愴

沒能和戰友們一起衝向敵人

成了他一生的遺憾

今天,致敬他們!《長津湖》熱映背後,有這樣一群四川醫護人員

↑周全弟(中)

今天,致敬他們!《長津湖》熱映背後,有這樣一群四川醫護人員

↑電影結束後不願散去的老兵

一部《長津湖》

讓我們銘記

71年前用血肉之軀

衝鋒陷陣的志願軍戰士

也讓我們銘記

奔赴戰場的白衣戰士

他們共同在中國邊境

立起一道鋼鐵長城

用錚錚鐵骨

照亮了祖國萬里山河

今天,致敬他們!《長津湖》熱映背後,有這樣一群四川醫護人員

↑抗美援朝國際醫療隊隊長會議合影(1953年8月30日於朝鮮)

四川的醫護人員

積極投身抗美援朝

其中

原華西大學組織的兩次志願手術隊

為抗美援朝戰爭

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今天

小布帶大家一起了解

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美國無視我國的警告,戰火蔓延至鴨綠江邊,嚴重威脅到新中國的人民主權及生命財產安全,中央政府決定“抗美援朝,保家衛國”。

10月25日,中國人民志願軍打響了抗美援朝戰爭第一槍。

四川大學(包括原華西大學)師生積極響應抗美援朝號召,從組織各種教育活動,到組織增產節約、捐款捐物、參軍參幹、組織英文翻譯隊,川大人積極投身各項抗美援朝運動中。

其中,原華西大學組織的兩次志願手術隊——西南整形外科手術隊、四川外科手術隊為抗美援朝戰爭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西南整形外科手術隊

1951年4月

西南抗美援朝志願整形外科手術隊

正式組建

是全國的醫療隊中

唯一一支整形外科手術隊

今天,致敬他們!《長津湖》熱映背後,有這樣一群四川醫護人員

↑西南整形外科手術隊成員合影,1952年2月攝於新南門(注:照片由鄧顯昭之子鄧長春先生提供)

抗美援朝戰場上,美軍大量使用凝固汽油彈,使大批志願軍的面部、頜面等裸露部位遭受嚴重燒傷,對志願軍戰士的身體及心理上造成了嚴重的傷害。當時的華西口腔醫學在國內外名聲斐然,特別是宋儒耀教授,在美國留學期間,經歷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學習到很多關於戰爭中面部創傷的相關治療知識。鑑於此,1951年4月,中央軍委電令西南衛生部“組建一支援朝整形外科醫療隊,由宋儒耀教授擔任隊長並負責選拔隊員”。

接到命令後,宋儒耀教授組建了一支由4名口腔科醫生、1名外科醫生、1名骨科醫生、2名護士、1名技工,以及1名秘書組成的隊伍。

根據檔案資料顯示,赴朝醫療隊由宋儒耀(矯形外科教授)擔任領隊,鄧顯昭(外科醫師)擔任副領隊,隊員有:王翰章(醫師)、曹振家(醫師)、呂培錕(醫師)、侯兢存(醫師)、彭學清(護士)、楊澤君(護士)、吳銀銓(秘書)、張連俊(助理員)。

同時,宋儒耀根據在美國時的所學,憑藉記憶,結合自己的思考,畫出在外科整形手術中所需要的醫療器械圖紙,交由學校進行生產。這些醫療器械在前線的醫療救治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1951年4月30日

手術隊從成都出發

途徑重慶,奔赴北京

而後至長春第三軍醫大學外科學院

在後方救治傷者1000餘人

所有隊員都全身心投入救治工作

鄧顯昭時常在深夜照看病傷員

對病危及嚴重患者親自守病

曹振家在傷員施行手術後

不醒不下班

張連俊在整形科換藥室工作時

傷員用過的紗布及繃帶

都親自洗滌

每週節省紗布80張

繃帶20卷

……

1952年2月

西南志願整形外科手術隊工作結束

返回學校

因在抗美援朝工作中做出了突出貢獻

手術隊集體

記了一次功

四川外科手術隊

1953年1月15日

四川抗美援朝志願外科手術隊

在成都正式組隊

到北京後

抗美援朝總會答應了

手術隊期望被派到最前沿去工作的請求

四川外科手術隊

是1953年首先入朝的醫療隊

今天,致敬他們!《長津湖》熱映背後,有這樣一群四川醫護人員

↑楊振華醫生與敬以莊醫生合影,攝於第十四前沿兵站醫院(注:照片由楊振華之子楊光曦先生提供)

四川省組織的這支抗美援朝外科手術隊,人員大部分由省直屬單位指派,其中有:

四川大學校友、省人民醫院院長謝錫瑹隊長,華西大學醫院醫生及胸腔麻醉師楊振華副隊長,

隊員有:黨新民、陳樹德、蕭慶敘、吳志安、薛露華、蕭玉曾。在入朝前,增補了華西大學外科醫生敬以莊。

今天,致敬他們!《長津湖》熱映背後,有這樣一群四川醫護人員

↑醫療隊的工作崗位在戰場最前沿的上甘嶺地區

四川外科手術隊在三月初入朝後分配到位於第十四前沿兵站醫院,屬於

最前線的上甘嶺地區

。隊員們隨即投入到緊張的工作中。入朝後,謝錫瑹隊長因身體原因回國接受治療,便由楊振華改任隊長,繼續帶領大家投入緊張的工作中。在備戰期,傷病員不多,手術隊配合了備戰任務,在醫院裡進行了教學工作,藉以提高醫院的醫護同志們的理論和技術水平。

今天,致敬他們!《長津湖》熱映背後,有這樣一群四川醫護人員

↑隊友們在基地醫院組織戰傷救護及指導培訓工作

到了六、七月,隨著反擊戰的開展,楊振華所在的醫院是接收傷病員較多的一個,工作變得緊張而繁忙起來。在大家的努力下,醫院勝利地完成了反擊戰的傷員救護任務。

1953年9月,華西大學外科醫生楊振華、敬以莊在參加抗美援朝手術隊後給院長寄來一封信,詳細介紹了當時的情況。我們的兵站

“凡有骨折的傷員都做到了百分之百的石膏固定;共約1000個石膏固定,沒有發生過迴圈障礙的合併症。”

傷員經過初步處理後,需要被轉運到後方,“在經過了適當的處理和仔細的檢查,在後送大批傷病員中沒有發生過中途死亡,傷病員安全到達後一階梯醫院24小時以內也沒有發生過死亡。

在我們醫院裡的死亡率只達到0.6%

,都是嚴重的傷病員。”在敵機猖狂的時期,工作愈見緊張。

為了安全,傷員的接收和後送都在黑夜裡進行,手術也在夜裡做,夜間成為最寶貴的時間。在反擊戰的緊張階段,

楊振華所在醫院一個晚上就要收入和轉出八百名傷員

,還有二三百名留院治療的傷病員。

他們利用汽油桶創造了消毒器

克服消毒滅菌的困難

他們貢獻出自己的鮮血

來搶救休克傷員

在某次戰役裡

全院每個同志都獻過一次血

個別同志獻到三次之多

今天,致敬他們!《長津湖》熱映背後,有這樣一群四川醫護人員

↑敵軍在我兵站醫院地區轟炸造成遍山煙火,醫療隊員運送傷員途中撲火

他們用玻璃瓶製成大漏斗

把紗布反覆洗淨消毒後用來替代濾紙

解決了因缺乏大批漏斗和濾紙

而造成的輸血輸液困難

他們還把打車胎的氣槍的活瓣改變方向

用來作吸引器

克服了手術室內因沒有吸引器

在緊急手術時的許多困難和不便

……

他們把治療任務當作戰鬥任務

頑強克服了重重困難

今天,致敬他們!《長津湖》熱映背後,有這樣一群四川醫護人員

↑醫療隊醫護人員在冬雪地巡診

1953年7月27日

《朝鮮停戰協定》在板門店簽訂

中國人民志願軍取得了此次戰爭的勝利

今天,致敬他們!《長津湖》熱映背後,有這樣一群四川醫護人員

↑隊長謝錫瑹(右一)與副隊長楊振華(左一)在第十四前沿兵站醫院雪地

1954年4月

楊振華醫生返回學校

利用在朝鮮戰場上的經歷

正式組建了胸外科

華西外科由原來的大外科

開始陸續組建

胸外科、骨科、肝膽科等科室

在戰場上處理胸部戰傷的實操經驗

也被楊振華搬上課堂

陳樹德醫師回國後

於1954年4月

調入四川省人民醫院外科工作

之後創辦並壯大了

四川省人民醫院麻醉科

成為了四川麻醉學界的早期開拓者

……

在他們的教導下

我國下一代的青年醫生們

正在茁壯成長

今天,致敬他們!《長津湖》熱映背後,有這樣一群四川醫護人員

↑隊友們在志願軍後勤部第二分部基地醫院

回顧氣壯山河的崢嶸歲月

讓我們致敬

在那段歷史長河中

奮不顧身的的英雄們

銘記歷史

吾輩自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