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透徹理解職場本質,你的職業生涯才能風生水起

我是所謂青蛙,請點選上方“關注”,一同解析財經、管理方面的有價值資訊。

只有透徹理解職場本質,你的職業生涯才能風生水起

職場的本質是交換,大體上是少有人異議的。這種交換關係存在於職場個體和職場組織之間,也存在於職場個體之間、尤其是職場組織內的個體之間,這大體上也是少有異議的。但常使我們感到疑惑的是,職場個體與職場組織之間關係,會經常性地被“沒人組織,你什麼也不是”的奉獻宣傳淹沒,組織內個體之間的交往,也大多被“溜鬚拍馬”的奉承籠罩。那麼,職場本質的交換,到底該如何正確理解?而每一個職場上的個體又該如何作為,才能成就如魚得水般的職業生涯?

只有透徹理解職場本質,你的職業生涯才能風生水起

一、職場的本質是交換,那麼,組織與個體之間交換的、個體與個體之間交換的都是些什麼?交換的原則又是什麼?

上世紀60年代,在美國興起了一種社會學理論,叫社會交換理論,這種理論將人類社會的一切活動都歸結為交換活動,人類社會所賴以形成的社會關係自然也都是交換關係。這一社會學理論流派的形成、興起,在全球範圍內產生了很大影響。

我們這裡所說的職場的本質是交換,正是這一理論在職場活動和職場關係中的體現,所以,用這種理論基本可以一舉廓清籠罩在職場活動上空的迷霧,全面、深入地刻畫職場活動本質,併為職場上的組織行為、個人行為以及個人職業生涯的成功展開提供指引。

按照社會交換理論,所有職場活動都是交換活動,在交換過程中無論參與的是組織還是個人,都會對交換活動所產生的“報酬”和“代價”進行分析、權衡,目的都在於儘量使自己獲得最大的報酬,當然另一方面也就是使對方付出更大的代價。

這是一個動態博弈過程,所有的職場關係都是在這種博弈過程中形成的。所以,職場組織與職場個人的關係,是正式的組織權力關係,職場個人之間的關係也是正式的組織權力關係。尤其需要注意後者,在職場活動中,既不要尋求或依賴其它權力關係,也不要把既有的職場外權力關係(比如親情關係、愛情關係)帶入職場。

只有透徹理解職場本質,你的職業生涯才能風生水起

普遍存在於職場上的交換活動,原則當然是平等交換;但事實上,這很難做到。在職場交換活動中,職場組織與職場個人,或職場個人之間交換的是什麼呢?是資源,是價值。對於資源及其價值,不一樣的組織、不一樣的人會有不一樣的看法,有時候甚至差異懸殊。

這既有評判者的主觀因素影響,也有眾多現實存在的客觀因素影響。因為資源的價值不僅在於稀缺,還在於有用,而有用、沒用,用處大小都是與特定的情境聯絡在一起的。更何況資源的價值,有時候其實是綜合的和抽象的,比如時間就是一類重要的資源,如何衡量此類資源的價值呢?往往是標準的標準尚待標準。

以上諸如此類的問題,社會交換理論都有深入探究,我們此處沒有必要進一步引入。為了下文即將討論的職場個體如何如魚得水、獲得成功,我們結合社會交換理論的對“報酬”(“代價”是交換另一方的報酬)一事的認識,瞭解一下職場報酬都包括了哪些具體內容。

首要當然是最直接不過的顯性報酬,包括我們從職場交換關係中取得的絕大部分有形、無形報酬都屬於此類,諸如金錢、商品、邀請、幫助、樂趣、榮譽、愛、感激等等。另一類報酬我把它稱為隱性報酬,諸如職場學習、經驗積累、能力提升、社會知名度等等,這些報酬存在於無形之中,而且沒有程度上的上限限制。

只有透徹理解職場本質,你的職業生涯才能風生水起

二、對於職場個體來講,既要認清職場交換本質,更要認清職場交換的難處,著力於隱性報酬的獲得,提升自身價值。

在現實的職場交換活動中,一旦最初的交換協議最終達成,交換關係已然確立,大多數人的正常反應是什麼?當然是長舒一口氣,終於把聘用合同給簽了,終於入職了、有收入了,這自然是現實社會中、就業壓力長存狀態下,再正常不過的反應了。

但職場事實是,一切才剛剛開始!我們簽在協議上的報酬,也是我們最關心的收入以及期待著的升職、榮譽等等,都是顯性報酬。這些報酬,維持著我們開展職業活動所需要的既有資源,和我們的日常生活,於職場個體的職業生涯展開、職業生涯成功而言,前途漫漫、荊棘叢生。

只有透徹理解職場本質,你的職業生涯才能風生水起

在職場活動的每一個場景和每一個環節,都存在著兩難困境,無論是職場組織與職場個體之間,還是職場組織內外的職場個人之間。社會交換理論把這些兩難境況,概括成四五個大類,包括共同利益與衝突利益的兩難(利益既有共同的也有不同的,衝突在所難免)、吸引與反抗的兩難(吸引本身可能產生反抗)、獲得贊同與保持獨立性的兩難(頻繁使用贊同、支援會降低贊同、支援的價值)、權力反抗者的兩難(權力反抗者需要獲得權力)。這些兩難境況,是每一個職場個人都必須面對的。

更重要的是,對職場個體而言,如何把隱性報酬的追求始終置於自己的關注之下,盡一切日常職場活動的便利去學習,去積累經驗,去提升能力,去塑造形成個人品牌。一句話,去追求積累隱性報酬,最終使自己在大的社會職場上有效增值,這或許應該是職場個體在面對每一類、每一個職場兩難情境時,始終應該抱持的基本立場了。

唯其如此,職場個體的成功職業生涯才現實可期,才有了來自自身力量的保證。這樣的職場活動,事實上已經很難限於具體組織職場的風生水起了,而是在社會大職場上的成就實現。至此,對職場的本質是什麼,職場交換在交換什麼,在職場交換的眾多兩難情境中我們更應關注什麼,這一系列的職場關鍵問題,還有什麼可疑問的呢?

作者簡介:所謂青蛙,供職於高校,管理學教授,法學博士,經濟學博士後,愛好書法、旅遊,願我的文字帶給你愉悅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