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萬噸汙水排入大海, 57天汙染半個太平洋|日本核廢水處理之困與全球海洋生態之殤

據《日本經濟新聞》4月9日報道,日本政府當天基本決定將福島第一核電站的核汙水排入太平洋。日本政府將於4月13日舉行內閣會議,並做出正式決定。

該訊息一出,迅速引起廣泛的討論與關注,我國外交部的迴應更是第一時間衝上熱搜榜首。

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在4月9日的記者會上表示,日本政府應“

主動及時地以嚴格準確、公開透明的方式披露資訊,在與周邊國家充分協商的基礎上慎重決策。”必須指出的是,日本政府將核汙水排入太平洋的行為,既不是負責任的舉措,而且也不利於海洋生態環境,乃至國際社會的公共利益。

1

日本福島核事故10年

核汙水處理問題仍未解決

2011年3月11日下午2時46分,日本東北部海域發生9。0級地震,地震引發了海嘯。

如果說9級地震和海嘯是無法控制的天災的話,發生在福島第一核電站的核洩漏卻是地地道道的人禍。

由於福島核電站自身防禦建設的弊端,東京電力公司在地震後彙報核電事故的延誤

,進而造成了重大的洩漏事故。

百萬噸汙水排入大海, 57天汙染半個太平洋|日本核廢水處理之困與全球海洋生態之殤

其後,為了控制反應堆溫度,東電向反應堆內注入了大量冷卻水,再加上雨水與地下水日復一日地湧入,福島核電站內源源不斷地產生了越來越多帶有輻射物質的核汙水。

這些核汙水現在還全都被封存在儲存罐裡。原本這不過是權宜之計,如今這權宜之計也遇上了麻煩。

據介紹,

福島第一核電站儲水罐容量是137萬噸,目前已處理水量是123萬噸

,福島核電站一年內會增加5到6萬噸的核廢水。這意味著,現在剩餘容量僅供再使用兩年。由於沒有空間建造足夠多的儲水罐,核廢水的歸宿就成了令日本政府頭疼的“老大難”。

如今,距離日本3·11大地震已十年,核廢水儲存空間也即將飽和,137萬噸核廢水將何去何從?其間,關於日本政府要將核廢水排入太平洋的論調多次出現,但由於各方強烈反對,以及引發當地居民及周邊國家對海洋汙染的擔憂暫時擱置。

但這顯然不是長久之計。

百萬噸汙水排入大海, 57天汙染半個太平洋|日本核廢水處理之困與全球海洋生態之殤

當地時間2021年3月5日,日本福島縣雙葉郡浪江町,日本首相菅義偉在2011年大地震和海嘯遇難者紀念碑前獻花鞠躬

2021年3月6日,日本首相菅義偉前往福島縣視察,這也是他在任上第二次訪問福島。菅義偉在記者會上表示,“核廢水的儲蓄罐不斷增加,儲存空間越來越緊張,我們將在恰當的時候做出負責任的決定。”他還補充說:“我們不能無限期推遲我們的決定。”

核廢水入海,似乎已是板上釘釘。

02

除了排入大海

就沒有其他辦法了嗎?

對於整個事件最受爭議的汙染問題,據瞭解,為了能順利稀釋處理核廢水中的放射性元素,使其排放達標,東京電力公司近年來也採取了一系列措施。

2015年,東京電力公司投入使用“多核素去除裝置(ALPS)”裝置,據該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稱,除了難以清除的氚,ALPS可以將放射性物質去除到日本國家標準以下。剩下的操作難點就在於如何去除氚。該負責人表示,

以現階段的技術,全世界都難以完全清除氚,只能將其濃度稀釋到一定程度後向空氣中或海洋中排放

少量氚被認為對人類健康危害較小,全球各地核電站都有將氚釋放入海的慣例。國際原子能機構也認為,核廢水處理後入海在技術上是“可行的”,不過在排放時需要進行獨立輻射監測以向公眾保證其排放將會遵循國際標準。

因而,對於廢水入海,東京電力公司認為,

此舉並不會對當地居民健康造成影響,也不會影響魚類質量。

其實,擺在日本政府面前的,除了排入大海,其實還有多種解決方式:

比如,

蒸發

。把核廢水送進鍋爐裡燒,那樣被核輻射汙染的水不就蒸發了,排到空氣裡去了嗎?

但用這個方案,核廢水會汙染空氣。

百萬噸汙水排入大海, 57天汙染半個太平洋|日本核廢水處理之困與全球海洋生態之殤

又如,

送到地底去

從地表鑽洞,然後搞一根深入地底達2500米的管線,把核廢水全都排入地底2500米深處。但用這個方案,核廢水會汙染地下水。

百萬噸汙水排入大海, 57天汙染半個太平洋|日本核廢水處理之困與全球海洋生態之殤

又如,

電解

。將核廢水經過電解變成氫氣和氧氣,然後再排放進大氣。

百萬噸汙水排入大海, 57天汙染半個太平洋|日本核廢水處理之困與全球海洋生態之殤

再比如,

混入水泥,埋進土裡

。將核廢水和水泥混合,形成這樣一個個水泥塊,然後再埋入地下。

百萬噸汙水排入大海, 57天汙染半個太平洋|日本核廢水處理之困與全球海洋生態之殤

不過,出於操作成本等原因,部分方案被捨棄。2020年2月,日本政府負責處理核廢水問題的相關委員會發布評估報告稱,除排入海洋外,蒸汽釋放也是可行的方案。此前,美國三里島核事故後就將核廢水蒸發排入過大氣。

既然還有其他選擇,為何日本政府唯獨中意“排向大海”呢?

因為這種方法,省事、快捷,還省錢。

從最近的表態來看,在他們看來,向海洋排放仍然是最可取的方法。

實際上,日本排放核汙水的這種操作,已經不是頭一回。

2011年4月4日,東京電力公司就曾將內含低濃度放射性物質的1。15萬噸汙水排入大海。時任內閣官房長官的枝野幸男說,這樣做是“別無選擇”。

03

安全性引發質疑

備受爭議的“入海計劃”

那麼,把核汙水放流入海安全嗎?

有分析指出,首先,日本太平洋沿岸海域將受到影響,特別是福島縣周邊區域性水域,之後汙水還會汙染東海。一家來自德國的海洋科學研究機構的計算結果顯示,

從排放之日起,57天內放射性物質就將擴散至太平洋大半區域,3年後美國和加拿大就將遭到核汙染影響。

儘管也有觀點認為,對比太平洋與處理後的核廢水體量,想到這些被處理後的核廢水會被太平洋大幅“稀釋”,這似乎讓大部分人安下心來。然而,稀釋也是需要時間的,顯然日本不能利用太平洋瞬間稀釋放射性元素含量。

美國能源與環境研究所所長Arjun Makhijani指出,日本會將處理後的核廢水傾倒在海岸附近,儘管會得到一定程度稀釋,但處理後的核廢水將在海面停留一段時間。所以,

就其短期影響而言,處理後的核廢水對海岸線的影響更大

此前,多名聯合國人權專家也出於對汙染鄰國海岸線的擔心,敦促日本不要排放處理後的核廢水入海。一旦被處理的核廢水隨著海岸線蔓延,這就不單單是日本的國內問題,而成為了普遍問題。韓國科學技術資訊通訊部副部長文美玉就曾在多個場合強調,

福島核廢水的管理是影響整個全球海洋環境的嚴重的國際問題。

另外,也有不少聲音擔憂排放核廢水入海將對環境及人體產生長期影響。

截至2020年8月,經ALPS處理後的73%的核廢水仍含有放射性元素,需要進行二次處理。《科學》雜誌指出,如鍶90等放射性元素需要更長時間衰變,可能對環境與人體帶來持續時間更長、更復雜的潛在風險。

除利益相關方外,實際上,對於日本政府的核汙水處理方式,

日本國內外輿論始終持反對態度。

《東京新聞》在一篇社論中指出,儘管核汙水的輻射微弱,但並不等於零。如果長期將核汙水倒入大海,其影響還是未知數。韓國《民族日報》也曾在社論中指出,日本政府無視福島居民和國際社會憂慮、反對,必須立即執意將核汙水倒入海洋的行為。“綠色和平組織”在過去幾年裡也多次也不同形式要求日本政府停止將核汙水排入海洋的行為。

百萬噸汙水排入大海, 57天汙染半個太平洋|日本核廢水處理之困與全球海洋生態之殤

百萬噸汙水排入大海, 57天汙染半個太平洋|日本核廢水處理之困與全球海洋生態之殤

日本漁民反對將處理後的核廢水倒入海洋

此外,日本漁業組織、福島當地民眾等也都不滿政府舉動,認為這不僅將影響周圍生態環境,而且也將對福島以及福島商品形象造成巨大打擊。

04

計利當計天下利

責任是對影響負責

為了平息輿論爭議,順理成章地實施這個計劃,日本寄希望於尋求國際原子能機構支援。

據日本媒體報道,日本政府3月23日已經要求國際原子能機構進行安全評估。具體來說,

日本要求國際原子能機構確認用於核汙水處理的方法和設施符合該機構的安全標準,還需要檢查周圍環境的輻射資料,並向國際社會公佈日本核汙水符合該機構標準的資訊。

NHK報道稱,福島第一核電站將在2年後啟動排放工作,廢水中氚的濃度將稀釋到日本國家標準的四十分之一,也是世界衛生組織提出的飲用水標準的七分之一。地方自治團體和水產養殖戶也會加入對廢水排放前後氚濃度的監測。

東京電力公司也解釋稱,未能將核廢水處理完全是因為加快了處理過程,進一步的測試結果顯示,如果仔細、反覆使用“多核素去除裝置(ALPS)”裝置,核廢水中的放射性元素濃度還是可以降低至國際標準之內。該公司同時表示,從2020財年開始,東京電力公司會將處理後的核廢水再次淨化,以達到監管標準。

不過由於日本政府有資料作假的“前科”,人們對其的信任已受到打擊。

百萬噸汙水排入大海, 57天汙染半個太平洋|日本核廢水處理之困與全球海洋生態之殤

福島核事故後的10年

從日本國內外的反應其實不難看出,日本政府雖然多次強調排入海洋的核汙水符合安全標準,但卻一直未能獲得輿論層面的信任與支援,而其最主要的原因就在於

核輻射的影響往往是深遠且未知,以及政府決策沒有兼顧國際社會和海洋系統的整體利益

如果按照東京電力公司資料,

徹底解決包括核廢水在內的汙染問題仍需30年至40年的時間,但要重新拿出類似事故的全新計劃、重拾國際社會的信任、重塑整個生態系統的安全,顯然還需要更長的時間。

我們常說,責任即是對影響負責。

排放核汙水看似是日本內政事務,但其產生的影響則跨越了國界,並將“輻射”到周邊國家乃至國際社會的公共福祉和利益,日本政府顯然需要秉持對本國民眾、周邊國家以及國際社會高度負責任的態度,深入評估和持續管理排放核汙水可能帶來的影響。

計利當計天下利。我們當然希望在全球爭議聲中,核廢水入海事件在未來幾天能夠出現轉機。

但無論如何,我們更希望,

在更多類似“核汙水入海”這樣的決策之前,除了儘可能的善用核能等資源、避免發生洩漏事故之外,擺在國際社會和利益相關方面前的,是更多有說服力的資料,是建立起各方參與的更透明溝通,是兼顧整個生態系統可持續發展的計劃,而不是單方決策的一紙告知和妄顧整體利益和長遠發展的不得已而為

組稿|十八

供圖: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