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自動駕駛首秀:“現階段做RoboTaxi的企業都得完蛋”

知一 發自 副駕寺

智慧車參考 報道 | 公眾號 AI4Auto

狂:

上海市區開放道路不同場景連續自動駕駛。

很狂:

放話上海可以做到1000公里連續駕駛不接管,甚至敢打賭全球包括Waymo在內也做不到。

狂到直接diss潛在客戶:

現階段做RoboTaxi的企業都得“完蛋”。

所以是誰可以這麼狂?

剛剛完成自動駕駛首秀的華為。

在上海車展前夕,華為先用北汽旗下極狐阿爾法S 華為HI版量產車型試乘試駕展現能力,其後華為智慧汽BU ADS智慧駕駛產品線總裁蘇箐,給出了上述回答和評價,句句都是炮彈。

但問題是,如此霸氣外露背後,究竟是不鳴則已的底氣?還是一瓶不搖半瓶搖的無知者無畏?

先從試乘體驗影片圍觀一二。

華為自動駕駛首秀

我們就以42號車庫的B站影片為例——由兩段一鏡到底的影片組成,也展現了華為自動駕駛在不同場景的直觀表現。

先看體現基本能力的場景。

識別:車道線識別、行人識別、車輛識別,以及紅綠燈識別。

華為自動駕駛首秀:“現階段做RoboTaxi的企業都得完蛋”

表現都不錯。

而且比較有中國路況特點的外賣二輪,車道佔用等情況,也都順利應對。

華為自動駕駛首秀:“現階段做RoboTaxi的企業都得完蛋”

其次是複雜交匯場景。

比如開放十字路口的無保護左轉。

華為自動駕駛首秀:“現階段做RoboTaxi的企業都得完蛋”

相對直道向前,無保護左轉涉及到對向來車的識別、互動,以及意圖判斷。

在42號車庫的實測影片裡,華為系統在識別到所有直行車完成後,方才完成左轉。

這是最穩妥的方式,基於規則或系統智慧決策都有可能,不太能看得出能力水平。

最後最具挑戰的場景是二輪外賣摩托高頻出沒,而且車道被各種車輛臨時佔用,無法依照車道線等規則駕駛,需要“見機行事”。

華為自動駕駛首秀:“現階段做RoboTaxi的企業都得完蛋”

這個場景中的華為自動駕駛系統,表現令人驚訝,並且在幾次潛在接管反饋後,依然在沒人接管情況下,完成了連續自動駕駛。

不得不說,作為華為自動駕駛的首次出場,在這樣的場景下有這樣的表現,確實堪稱不俗,未來可期。

但當真也到了“首戰即獨孤求敗”的程度嗎?

或許也沒有。

還是同樣的影片路測中,反饋出這麼幾個方面。

華為自動駕駛首秀之疑

因為藉助的是42號車庫的2段一鏡到底影片,所以或許也有偏差之處,不能直接以明顯短板計,權當存疑。

首先還是識別。

一路參照汽車的中控大屏顯示,對移動行人、車輛和二輪外賣摩托的識別,都相對精準。

但有相對靜止的異型車輛,不知是沒有能識別,還是識別了不在UI端顯示,這就留下了疑問,比如這裡:

華為自動駕駛首秀:“現階段做RoboTaxi的企業都得完蛋”

在自動駕駛長尾場景中,異型車是比較難搞的變數,如果系統不能識別,在中國不少城鄉結合路況上就可能有隱患。

其次是無保護左轉。

這次影片裡有兩次關鍵的無保護左轉,兩次情況略微不同。

第一次無前車可跟,華為自動駕駛系統選擇了等到所有直行車通行後,再完成左轉,比較穩妥。

華為自動駕駛首秀:“現階段做RoboTaxi的企業都得完蛋”

第二次則有前車可跟,華為前車沒有等直行車輛,跟前車完成左轉。

華為自動駕駛首秀:“現階段做RoboTaxi的企業都得完蛋”

所以疑問在於,是系統對於不同場景採取了不同的決策,還是更多規則驅動所致?

畢竟在第一次無前車的左轉中,略過於保守。

另外在這次左轉中,還有一個明顯的急剎…時速瞬間從10KM剎停。

華為自動駕駛首秀:“現階段做RoboTaxi的企業都得完蛋”

而恰好本次試駕影片中,更多時候又場景相對簡單,不能從更多次場景決策中獲得反饋。

當然,憑藉外賣二輪摩托那個場景,華為的自動駕駛水平就毫無疑問可以比肩行業內第一梯隊公司了。

但同樣不能忽視的是,華為這次首秀背後的大力出奇跡。

感測方案上,3個96線鐳射雷達、13個攝像頭、6個毫米波雷達…

算得上豪華配置,現在RoboTaxi技術流公司,應該也鮮有出其右者。

華為自動駕駛首秀:“現階段做RoboTaxi的企業都得完蛋”

算力方面,華為更是至剛至猛,整合的ECU可支援400TOPS/800TOPS兩檔算力。

相比起來,特斯拉FSD的算力是144TOPS,大疆車載剛亮相的方案,標配20TOPS,最高可擴充套件也不過100TOPS。

如果單看算力,肯定是越強越厲害。

但具體到自動駕駛領域,如果相同能力下,用更少的算力就能解決相同的問題,那背後的資料處理模型的優秀程度,不言自明。

感測器也是如此,在純視覺或鐳射雷達感測器冗餘兩條路線分隔之後,鐳射雷達的使用,在達成RoboTaxi所需的安全、連續和順滑等目的為前提之下,線束越少,個數越少,往往也能代表能力和實力進階的程度。

然而林林總總之餘,華為方案之所以如此壕,自然也是家底厚,在晶片算力和鐳射雷達等感測器方面,可以做到低成本量產……

硬體堆料,本質也是一種硬核能力,畢竟軟體和演算法的迭代,相對會更考驗功力得多。

而最終交付客戶而言,要的也是一個產品化結果,可以解決問題就行。

北汽阿爾法S(華為HI版)售價也已經發布,25萬元起,最高配置款43萬。

華為自動駕駛首秀:“現階段做RoboTaxi的企業都得完蛋”

這樣的硬體和成本,算上華為快充等等加持,也可見華為把自動駕駛所需硬體的成本,降低到了一個怎樣的門檻。

華為佈局自動駕駛,雖然明確官宣比較晚,但也是從2016年起就在起心動念,開始集結資源和人力。

然後在一眾造車的呼聲中,為了更大的市場化效益,服務更多的客戶,做出了不造車、幫車企造好車的Tier 1戰略角色選擇。

而包含鐳射雷達、晶片算力等方面的實力,也讓這個新角色的未來令人期待。

更何況,華為本身就是客戶第一和客戶服務知名的公司,To B的基因深入骨髓。

但這次自動駕駛首秀之後,倒狂得出乎意料之外。

華為智慧汽BU ADS智慧駕駛產品線總裁蘇箐,在回答RoboTaxi問題時,竟然給出了“現階段做RoboTaxi的企業都得完蛋”這樣的評價。

華為自動駕駛首秀:“現階段做RoboTaxi的企業都得完蛋”

或許出於個人,但也真真切切傷到了潛在客戶的心。

一位有RoboTaxi業務的自動駕駛創業者表示,之前還期待過華為的鐳射雷達和晶片,有潛在的合作可能性……然而蘇總如此豪言之後,我們又怎麼好意思舔著臉“向死而生”?

這不是孤例,不少有RoboTaxi業務的自動駕駛公司,都覺得狂得有些過頭。

但也有其他的可能,因為這位代表華為自動駕駛表態的發言人,並非AI領域出身,對關鍵性自動駕駛技術瞭解有限。

而且之前更多在華為終端,習慣了手機圈面向消費者造勢放話的環境……

是時候,重新適應華為的To B文化和客戶價值信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