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線員工可以“拉繩”嗎?【標杆精益】

一線員工可以“拉繩”嗎?【標杆精益】

作者|陳振剛

(來自 標杆精益 益友會-寧波分會)

全文總計1626字,需閱讀4分鐘,以下為今天的益者原創:

前言:最近在解讀《改變世界的機器——-精益生產之道》這本書,其中對於大野耐一的“拉繩”創舉驚豔到了。於是,寫下此文,與諸位共勉。

在汽車製造行業,從最早的手工業生產一直到福特創立的大批次生產模式,再到豐田的精益生產。在這個過程中,對於大野耐一的“拉繩”方式,覺得有必要研討下。

當時在福特的底特律紅河聯合企業,豐田家族的豐田英二進行了為期三個月的學習,他研究了大批次生產模式後,覺得還是有很大的改進空間。後來大野耐一也去了三次底特律的紅河聯合企業,學習大批次生產模式。

但是,大野耐一在現場學習研究了大批次生產模式後,他進行了思考,他覺得在福特大批次生產模式裡存在著很多的muda(在日語中的意思就是浪費的意思,其中包括了勞動力、材料和時間各方面的浪費)。所以,他後來回到豐田城之後,和豐田英二一起,對大批次生產模式做了改進,然後形成了後來的JIT等精益生產模式。

今天的主題說的是大野耐一回來後,對於大批次生產模式下的“返工”做的改進。在當時的福特和其他大批次生產模式下的汽車製造總裝廠,有個預設的規則“為了保持總裝線的持續執行,允許有部分缺陷的產品可以繼續流轉。”

而在總裝線有問題發生時,會被當做隨機的事件處理,總裝線的工人並沒有停線的權利,甚至這種許可權要求設定的很高,因為停線就意味著巨大的損失。所以,總裝線有專門的返工區域,就是針對於出現問題的車輛進行返工返修。

大野耐一當時思考的則是,如果在總裝線上出現的問題不能得到解決,那麼流轉下去會使問題產生倍增。而且“返工”的崗位設定就會造成有不良的產品流出。

所以,他想出了一個辦法,就是在每個工作臺的上方都設定了一根拉繩,然後命令工人們,只要出現他們解決不了的問題,就立即停下整條總裝線。然後讓整個團隊都過來一起解決這個問題。後來他又對這個方式做了改進,他制定了一套問題的解決制度,

叫做“五個為什麼”。

說到這裡,可能大家都會想到在車間看到的警示燈閃爍,然後班組長或者質檢員來處理異常的情景。一切看似都很合情合理,但是,生產計劃達成率卻無法達成100%,發出去的產品也屢次遭到客戶投訴,產品質量不穩定。車間現場不是已經有了“拉繩”,哪究竟是那裡出了問題?

我們再來看看豐田現在做的情況,豐田已經能做到產量接近計劃的100%,而且現在豐田的工廠裡,每個工人都可以在發現異常的時候停下總裝線。但從實際生產計劃達成來看,現場並沒有停下來過。而豐田公司製造的汽車質量也的確很穩定。

那好,我們再回過頭來看看,同樣的“拉繩”方式,問題出在那裡。實際上,我認為要做到豐田的“拉繩”,就要做到

“阻斷、協作、溯源、容忍、標準化”。

阻斷:在這裡,對於在崗的工人有一定的崗位技能要求,崗位工人對於產品要有完整的認識,對於產品的缺陷非常清晰。能分辨上道工序產生的不良,這時,碰到問題後,工人可以“拉繩”。這裡就相當於阻斷,不讓問題進一步流轉和倍增。

協作:這裡的協作指的是,需要有團隊的力量一起來解決發生的問題。不是簡單的班組長確認或者檢驗員確認就可以。發現問題,就要第一時間技術、質保、生產和其他涉及的部門人員到現場一起分析解決。

溯源:當相關部門人員在一起解決時,這裡一步非常非常重要,就是溯源,一定要將問題追到源頭,從根本上解決。不能有“返工挑選、加強員工培訓等等”作為解決的根本方案。

容忍:要做到“拉繩”,必須要有一定的容忍,就是說,在剛開始做的時候,因為“拉繩”,可能會造成頻繁的停線,會讓員工有沮喪的情緒。但是,請相信,做到溯源後,會發現不良品減少了,返工品沒有了。因為這些都是在豐田初期也經歷過的階段。

標準化:當溯源了,問題也解決了,接下來就是對於問題解決後的措施進行固化,這時對應的作業檔案等就需要更新。

所以,要做好真正的“拉繩”並不容易,一線員工可以“拉繩”,這是肯定的,但是在“拉繩”前和“拉繩”後,你要有充分的準備。這樣你的“拉繩”是有效的,不會變成毫無價值的停線和讓你的員工充滿沮喪。

最後,也歡迎諸位留言分享更多的“拉繩”方式和感悟。

一線員工可以“拉繩”嗎?【標杆精益】

資料來源:標杆精益·益者

文章編輯:Blean

學正宗精益,到標杆精益

標杆

精益,建

精益

標杆

標杆研修 | 精益內訓 | 精益諮詢 | 益友會 | 改善大賽

諮詢、培訓、專案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