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來,“禍不單行”

作者:團團君

本文來源:金融觀察團(jinrongguanchatuan)

12月伊始,各家車企紛紛公佈了最新銷量資料,一掃十月的低谷陰霾造車新勢力們在11月交出了破萬輛的優秀答卷。但在一片喜報頻傳之中,蔚來被一則處罰新聞以並不光彩的方式推上風口浪尖。

據報道,北京蔚來汽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海淀第一分公司被罰20萬元。該公司原銷售人員劉某為增加銷售業績,錯誤地宣傳北京小客車牌照管理政策,誤導消費者可透過租賃小客車指標的方式進行購車。

眾所周知,由於非常嚴格的搖號政策,北京的小客車指標可謂“一號難求”,中籤機率微乎其微,據相關車企銷售人員透露,“賣車租牌照”,是行業中一條不成文的潛規則,大多數銷售人員會以較為委婉的方式暗示車主,例如詢問其他車主有無多餘牌照等,但無論如何,“絕對不會向顧客提及‘租牌照’一事,這是行業大忌”。

此次接受處罰的蔚來銷售分公司,究竟是無心之失還是冒進之舉,我們暫時無從考證,但從銷售人員較為激進的銷售策略中,我們或可一窺蔚來現階段的壓力來源——

交付量。

1

交付量陷入下滑“怪圈”

蔚來,“禍不單行”

2021年10月交付成績出爐,蔚來遭遇沉重打擊,交付量僅為3667輛,環比9月大幅下滑65。5%。蔚來稱,交付量大幅縮水主要是受生產線升級和新品預備的影響。

除了生產線受阻,蔚來汽車董事長李斌也透露,電池供應仍是蔚來實現交付的“天花板”,即使其獨家供應商寧德時代已經投資擴產,但依然很難預期哪一款晶片會突然出現何種問題。

因10月交付量縮水,直接導致蔚來下調第四季度交付指引至23500-25500輛。而對比11月單月交付新車10878輛,按上述交付指引計算,蔚來對於12月的交付狀況顯然不樂觀。

大家都還記得,在2021年初,蔚來制定了年銷10萬輛的“小目標”。從行業看,

年交付10萬輛新車,也是規模效應的起點

意味著盈利可能性大幅提升

而新勢力們想要改善虧損的劣勢,持續自我造血能力,交付量的提升無疑是重中之重。

以新勢力“鼻祖”特斯拉為例,其2017年交付新車10。32萬輛,隨後在2018年,特斯拉即實現了連續兩個季度盈利的成績。從經營層面來看,10萬輛同樣被視為新勢力們經營業績轉危為安的關鍵節點。

但今年來,蔚來的交付量始終在跌宕中處於低位,7月失去新勢力交付量頭把交椅後,8月也持續走低,9月難得突破萬輛關口,又被10月的谷底拖累,甚至跌出新勢力頭部陣營。

1-11月,蔚來共計交付新車80940輛,這意味著12月需至少交付19060輛新車,才可達成10萬輛的“小目標”。這也難怪銷售們瘋狂推銷甚至不惜“以身試法”。

不過,就現狀而言,在交付層面蔚來已難以迴天。

受交付量拖累的還有蔚來的三季度業績。三季度蔚來營收98。1億元,距離百億營收僅差一步之遙。加上研發增長、虧損未止等負面因素,蔚來的百億營收之夢,恐怕還需時日

2

“百億營收之夢”隱患重重

蔚來,“禍不單行”

亂花漸欲迷人眼,細看蔚來的三季度財報,儘管營收逼近百億關口,淨虧損同比收窄,但真實的業績表現卻並不盡如人意。

首先從三季度總營收98。1億元入手,其大幅增長的主要原因在於

售賣碳積分

帶來的收入。

資料顯示,蔚來三季度包括碳積分在內的其他收入高達11。68億元,同比增長350%。在雙積分政策指導下,售賣碳積分無需任何成本,因此對於營收及淨利潤的貢獻非常明顯。但隨著新能源汽車滲透率的提升,積分價格一定會日漸萎縮,這筆

“不可持續收入”

也是制約蔚來今後業績增長的一大隱患。

此外,蔚來的研發費用支出,也是干擾其“百億營收之夢”的又一隱患。

今年前三季度,蔚來累計研發費用27。63億元,距離2021年初規劃的50億元仍有較大差距。而手握470億元現金儲備的蔚來之所以沒有全力投入,恐怕也是擔憂高額的研發支出會拖累整體的業績表現。是選擇靚麗的財報資料還是全心的研發投入,第四季度的研發費用或將為我們揭曉答案。

值得一提的是,研發方面的吝嗇支出,也使蔚來在產品層面出現了問題,目前三款在售車型均是基於第一代NT1。0平臺打造而來,而不管是基於NT2。0新平臺打造的ET7,還是未來低價位的新車型,要到量產交付大約都排在了2022年之後,且

新品上市後的產能爬坡仍是關鍵難題

,面對新勢力陣營的排名動盪、小米等跨界新勢力的蠶食,以及傳統車企高階品牌的異軍突起,留給蔚來反擊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與此同時,蔚來的銷售管理支出也在三季度創下新高,這部分費用增加主要是銷售服務職能人員成本增加,以及銷售及服務網路擴張相關的成本增加。加上蔚來中心和蔚來空間的全國擴張,蔚來在渠道建設等方面的投入也在加劇。伴隨交付量的提升,使用者運營成本也會激增,這部分成本與蔚來盈利之間的矛盾開始逐漸凸顯。

凡此種種,蔚來的“百億營收之夢”儘管已經近在咫尺,但其中的隱患也在重重疊加,如何破局,仍有待時間的進一步檢驗。

3

NOP秒變“馬路殺手”

蔚來,“禍不單行”

福無雙至,禍不單行。

回顧蔚來的2021年,交付量和經營業績的壓力,遠遠不如產品安全性層面帶給蔚來的負面輿論威壓。

2021年7、8兩月,蔚來連續爆發三起交通事故,事故發生原因均與蔚來的NOP領航功能,也就是蔚來一直鼓吹的駕駛輔助功能相關。蔚來副總裁甚至親自為該功能站臺,聲稱在NIO Pilot的幫助下,可以“放心地邊吃東西邊開車”,而在我國現有法律框架內,是嚴禁駕駛者雙手脫離方向盤駕駛的。

“車載人工智慧系統”、“輕鬆實現智慧駕駛”、“全場景智慧座艙”、“定義量產車自動駕駛感知系統全新標準”……自智慧汽車問世以來,這樣的描述層出不窮,車企們為消費者勾勒了一副近乎完美的出行體驗,而這體驗背後究竟要付出什麼樣的代價,沒有人能說得清楚。

這樣的故事在造車新勢力中更是屢見不鮮,對於“沒二百億不要造車”的新勢力而言,他們太需要一場華麗盛大的資本故事,來包裝自身的產品與技術,而最早赴美上市的蔚來,更是深諳此道。

李斌曾對外透露,目前蔚來NIO Pilot選裝率已高達80%,蔚來NOP甚至還解鎖了高精度地圖在全國大部分城市的快速路場景,這樣的過度包裝之下,駕駛輔助系統更像是被

“趕鴨子上架”,真實技術是否能夠經得起道路考驗

,甚至已經不在車企的考慮範圍之內。

而最終受害者就是造車新勢力的使用者們。在不斷用“鐳射雷達”、“高畫質攝像頭”、“安全效能提升”等措辭的暗示下,消費者對於自動駕駛與輔助駕駛的概念始終沒有一個清晰的認知,發生事故也就不在意料之外了。

更令蔚來使用者們寒心的,則是蔚來在事故發生後的態度問題。由於各種“擦邊球”打得飛起,因此儘管事故直接或間接均指向駕駛輔助功能,但蔚來仍強調“不能把NOP等同於自動駕駛”,這意味著一旦發生事故只能判定車主全責,而車輛是否存在系統缺陷,並沒有權威的第三方機構有權作出檢測並予以擔責。

誠然,新技術的進化始終需要大量的試驗資料更迭,其中難免會遭遇瓶頸,但這絕不是以犧牲駕乘人員生命安全為前提。不讓智慧汽車淪為“馬路殺手”,是每一家車企的應盡之責。上述交通事故的發生,已經使市場對蔚來的品牌印象大打折扣。

結語

在新能源汽車崛起後的擁擠賽道中,掘金者眾,當局者迷。“鼻祖”特斯拉要在成立17年後才迎來首個“盈利年”,剛剛成立7年的蔚來相較而言,還是一個小學生。如何跑贏其他競爭對手,對於曾經穩坐新勢力頭把交椅的蔚來而言,“跳出舒適圈”已經迫在眉睫。

馬上開通魔輪線上4S店

掃一掃新增商務顧問諮詢:

文章轉自

:新經濟觀察團

版權宣告:

本文系網路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所轉載文章並不代表本公眾號贊同其觀點以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因本篇文章轉載眾多,無法確認真正原始作者,故僅標明轉載來源。本文中除標明來源的圖片,其餘均來自網路公開渠道,不能識別其來源,如涉及作品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絡我們,我們將刪除內容以

保證您的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