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光和大G竟然是同一種後驅!為什麼一個賣3萬一個賣300萬?

凱迪拉克說:無後驅,不豪華;五菱宏光笑而不語。

《頭文字D》中,高橋涼介滔滔不絕的

FF、FR、RR

,專業的一批,剛開始聽像聽天書一樣,後來查資料才明白,第一個字母是發動機放置的位置,第二個字母是驅動行駛,F代表前,R代表後,所以,FF的意思就是發動機前置前輪驅動,同理FR是前置後驅。

宏光和大G竟然是同一種後驅!為什麼一個賣3萬一個賣300萬?

頭文字D劇照(來源於網路)

汽車為什麼會有前驅和後驅之分呢?

這是科技發展的結果。最早的汽車由馬車演變而來,都是後驅的,因為前輪要負責掌握方向,那時候人們還沒有想到辦法讓前輪身兼數職既掌握方向又提供動力。即便想到辦法加工水平也做不到,所以只能分工合作,前輪負責方向,後輪負責動力。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人們對使用需求也不斷提高,後驅的缺點也就慢慢暴露出來。

常規的後驅都是發動機前置(FR),這就需要把動力從前頭傳遞到後輪,前後之間就需要一根傳動軸。這根傳動軸就成了前置後驅車型繞不開的痛。

宏光和大G竟然是同一種後驅!為什麼一個賣3萬一個賣300萬?

後驅底盤結構(來源於網路)

首先,也是最突出的問題:空間利用率問題。

這麼大一根軸,放在外面就影響車輛的透過性,放在裡面又佔用車內空間,像麵包車貨車這樣的還可以,把底盤升高點不傷大雅,但是轎車可是傷不起啊,所以只能犧牲車內空間,所以後驅車地板中間都有一個大包,影響中間乘客的舒適度。

其次,動力損失問題。

物理學指出,能量只要發生傳遞或轉換就一定會有損失。所以,無論傳動軸做得如何精密,從前到後的這個過程都會有一部分的功率損失。所以油耗會偏高,小排量發動機尤其明顯。因此,目前FR車型都是注重效能的大排量車型。

再次,可靠性問題。

理論上講,機械裝置每多一個零件就增加一個故障點,最主要的是這個高速旋轉的大棍子就被坐在屁股底下,想想就覺得害怕。

這裡有一個疑問,為什麼發動機一定要放在前面呢,放在後面不行嗎?這樣不就省去了傳動軸嗎?

答案是可以的,這就是後置後驅車型(RR)。這樣做的前提是要麼車頭有足夠的配重,要麼車身有出色的流體學設計,不然的話操作不當就會出現“抬頭”的情況。《速度與激情》電影中男主角範。迪塞爾就是利用這一招裝B屢試不爽,更何況他用的是FR。所以RR車型要麼是軸距超長的客車,要麼是姿態低趴的超跑。事實上,即使是超級跑車大部分也只是中後置,以確保重心儘量往中間靠攏。

發動機後置還有一個弊端,就是散熱問題

,在車頭的時候高速行駛時空氣從進氣格柵高速流過,相當於加了一個強制冷卻,而在後面是感覺不到風的。這就是為什麼在高速公路上經常看到大客車開啟後機蓋撅著屁股跑。

宏光和大G竟然是同一種後驅!為什麼一個賣3萬一個賣300萬?

在這種大背景下前置前驅車型應運而生。FF的出現完美地解決了FR的一系列問題,由於離發動機很近,差速器和變速器可以做到一個箱體裡,後輪只要跟著跑就行了,這就大大節約了材料,降低了重量,而且提高了傳動效率,降低了油耗和生產成本。所以一經推出就迅速被應用到了民用乘用車型上。

既然如此,為什麼不是所有車型都採用前驅底盤?現實是後驅底盤依然存在,而且常被搭載到高階車型上,這該如何解釋?

存在即合理,兩種形式並存自然有他們的道理。前驅雖然方便實惠,但也有它的弱點,後驅雖然古老笨重,但它也有它的優勢。

先說前驅

它雖然解決了後驅的痛點,但是它本身也自帶頑疾,那就是與生俱來的轉向問題。現代科技雖然解決了同時驅動和轉向的難題,但畢竟前輪多了一項任務,不如只負責轉向來的自如。由於重量集中在車頭,FF車型在高速拐彎時經常會轉向不足,這就不難理解有些車禍影片眼看著車子往溝裡開的現象了,不是司機不拐彎,而是拐不過來。這樣一來對於追求駕駛操控的燒友是不能接受的。

再說後驅

後驅的先天性優勢就是前後輪分工明確,各司其職。由於不用遷就前輪的轉向功能,設計師可以精心地佈局發動機位置,使底盤的重心更加合理,從而操縱起來更加隨心所欲。還有一個優點不容忽視,汽車在快速起步及加速的過程中由於慣性重心會後移,這樣就正好把重量集中在驅動輪上,避免輪胎打滑,而前驅的話正好相反。所以說,“老漢推車”要比“老漢拉車”有勁兒。這也是後驅被廣泛佈置在效能賽車上的原因。

下面回到我們的主題。按照常規的理解,被配置到豪車上的東西一定是高階的東西,那為什麼最低端的車型上也會有它?而中端的車型反而沒有,這是怎麼回事?

難道高階和低端的後驅是不同的結構嗎?

一起來研究一下。

我們先來看一下三五萬的神車五菱宏光的後驅結構,資料顯示,宏光的懸架配置是前麥弗遜式獨立懸掛後整體橋式非獨立懸掛。

宏光和大G竟然是同一種後驅!為什麼一個賣3萬一個賣300萬?

什麼是橋?

橋是橫跨左右兩個車輪零部件的總稱,可以是一根軸,也可以是一堆連桿機構,總之它直接或間接地連線了兩個車輪,起到了橋樑的作用,所以被稱為橋。

什麼是整體橋?

顧名思義,整體橋是指連線左右車輪的零部件是一個整體,左右車輪被固定在這個零件兩端不能相對運動,也就是說左邊車輪有跳動右邊車輪肯定也會跟著跳,沒有任何緩衝。車身透過板簧或彈簧固定在橋上,只依靠彈簧的緩衝來減輕顛簸。由此可見,這類懸架是沒有任何舒適度可言的。

再來看一下三五十萬的凱迪拉克CT6的後驅結構,資料顯示,CT6的懸架配置是前雙橫臂式獨立懸架,後多連桿獨立懸架。你看,前輪不用考慮轉向的問題就可以採用抗側傾能力更強的雙橫臂懸架,從而提高操控能力。和宏光不同的是後輪為獨立懸架,也就是說後輪為分體橋,兩邊車輪透過帶萬向節的半軸與差速器相連,顛簸時互不影響,這樣就大大提高了舒適性。那這樣是不是就可以得出結論分體驅動橋比整體驅動橋高階,所以CT6的價格比宏光高了十倍?不要著急,我們接著往下看。

宏光和大G竟然是同一種後驅!為什麼一個賣3萬一個賣300萬?

我們再來看三五百萬的賓士G級的後驅結構,資料顯示大G的懸架配置是前雙橫臂式獨立懸架,後整體橋式非獨立懸架。還有更奇怪的是Jeep牧馬人前後都是整體橋式非獨立懸架。這是什麼情況?想不通了吧?

宏光和大G竟然是同一種後驅!為什麼一個賣3萬一個賣300萬?

總結:

其實單單憑藉驅動方式來定義一款車的豪華程度本身就是錯誤的。一款車的豪華與否是一個整體評價的結果,包括外觀內飾,動力搭配,電子配置,安全保障等,BBA裡面有大把的前驅豪華車型。之所以有前驅和後驅的差別是因為每款車的定位不同,有的定位舒適,有的定位運動,有的定位越野,有的定位載重量大。而驅動方式只是為了達到目的的一個工具,本身代表不了任何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