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湯”不再好喝

“雞湯”不再好喝

記得小時候,只有過年過節的時候才有機會喝上雞湯,吃上雞肉。那時候的雞湯是真的好喝。那種味道是植根於腦海的記憶。

後來社會進步了,物質豐富了,雞湯也能多喝了,然而,味道卻不再是那個味道了。雖然雞還是雞,湯也還是湯,但此時彼時有別。

同樣的,小學的時候,知識受限,資訊受限,曾經的各種“楷模”“英雄”“科學家”,在鄙人的腦海裡具有強烈的符號意義,因為他們的“事蹟”讓鄙人心有慼慼焉,心中也曾期望自己成為“他們佇列”的一員。

然,隨歲增長,曾經的“符號”退卻,內心也不再容易起波瀾。特別是在社會“摸爬滾打”的時候,不再有誰是鄙人心中的“榜樣”,也不再行某人曾經之路。只因“人各有志”,“人各不同”。世界上沒有相同的兩塊樹葉。

我這情況屬於躺平嗎?不知道。

你說我不努力嗎?我並沒有怠慢工作。

你說我志向低下?確實沒有宏圖大志。

我想最近關於“躺平”的文字非常的多,年輕人說要“躺平”,某些“磚家”說不要“躺平”。

年輕人的“躺平”,屬於無聲吶喊,是對生活的及社會的態度;

“磚家”說不要“躺平”,本來是屬於“雞湯”,奈何年輕人不再喜歡“喝”。

是的,在“雞湯”匱乏的年代,雞湯才是“補品良湯”;在“雞湯”氾濫的年代,“雞湯”除了增加不必要的“脂肪”外,還可能導致“血栓”之類的。這大概就是年輕人不再稀罕“雞湯”。

沒有人不愛惜自己的生活,也沒有人不愛惜自己的工作,前提是,希望在,並可期。

然,對於現在的年輕人而言,希望在,或不可期;更有甚者,連“希望”都不在。

這屆年輕人,承受著前人不曾承受之壓力。

或許有人會說,跟以前的朝代比,已經非常幸福的了。這種比法是歷史的縱向之比,不在本文談論範圍。因為人都是看現在,望未來的。比就比當下的所有人,誰在山頂,誰在山谷。山谷之人,是否有機會爬山山頂?

這屆年輕人所承受的

新三大山:房子,教育,醫療。

其中的任意一個,都可以把年輕人“拿捏得死死”的。

你服氣麼?不服氣就“好好幹,明天是屬於你們的”。

你不服氣麼?我就靜靜地躺著,“只有躺平,人才是萬物的尺度”。

所以,當“磚家”們一個一個地出來“燉煮”雞湯時,這些散發著濃重“雞油”味的湯,不再是年輕人的“營養”,此時的“雞湯”已經成為了年輕人爭相拋棄的物件。

躺平的人生,不再需要雞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