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G模具設計初學者必須要掌握的軟體技巧

UG軟體是一套集CAD、CAM、CAE於一身的大型軟體,使用該軟體進行設計,不但能直觀地、準確地反映零件、元件的形狀以及裝配關係,還可以使產品開發完全實現設計、工藝、製造的無紙化生產,有助於產品設計、工裝設計、工裝製造等工作同步開展,大大縮短了生產週期,非常有利於新品的試製及多品種產品的設計、開發及製造。在新品開發期間,UG還能透過其強大的功能及時檢查尺寸、計算重量及相關特性,提高產品的設計質量,對雜結構產品的裝配工藝、焊接工藝中工序的合理安排都有著非常好的指導作用。

UG模具設計初學者必須要掌握的軟體技巧

然而,由於該軟體功能的強大與複雜,我們需要有一些相關的技巧去更好地掌握和使用它。在進行零件建模時。UG軟體有多種途徑如可建方塊。也可拔凸臺,還可以用拉伸實體,甚全可以用切的辦法等等。但是透過實踐我們發現儘管“條條大路通羅馬”,但存在著優與劣的間題。例如,用切的辦很容易資料,當變成“無引數”的模型後,該模型基本上就不能編輯和修改了,這對以後的模修改、尺寸修改會造成極大困難。所以,建模應儘量採用最佳方法以避免上述情況發生。

針對建模,總結了如下一些經驗,可供參考:

(1)建模之前,應對模型建立的順序做整體的考慮,尤其是對複雜型(如散熱器的水室,殼體等注塑件、鑄件)的時候,更應該周全的考慮,先做什麼,後做什麼,用什麼方法做,怎樣去做這一步工作對後序工作完成有極其重要的印象。

(2)做重要步驟前,應仔細檢查尺寸,防止出現錯漏。例如水室的 “抽空” 操作,做出其內腔,如在部分尺寸遺漏或看錯,做了 “抽空” 操作後,其後的工作可能都因該遺漏而全部作廢,一切工作又得從頭而來。這樣既浪費時間,又影響了進度。

(3)對複雜模型,需將三維實體建模與生成二維圖的過程相結合。在空間不易檢查的尺寸,在二維圖能較準確地檢查,透過生成的二維圖反過來又可檢查體建模的正確與否,及時發現存在的問題。

(4)建模過程應儘量避免產生 “無引數” 的實體。否則將對以後的更改尺寸造成極大的麻煩。產生數“無引數”實體的操作有: “Transform(改變)”中的“Copy(複製)”操作,“陣列”的“映象”操作及針對一個實體進行“切斷”操作等。以上操作應儘量避免使用,第一種和第二種情祝儘量使用新做的同樣的實體完成,或者盡最用 “陣列” 中後的 “矩形陣列” “圓周陣列”完成,第三種情況儘量用 “修剪” 代替“分割”操作,以保留引數。

UG模具設計初學者必須要掌握的軟體技巧

(5)做了一系列實體後應及時檢查參致,最好進行一個定階段後產品副管協助檢查尺寸,以便及時發現問題並糾正,遙兔導致重來耽誤進度。

(6)做複雜零件時應多做備份,進行一定階段存一個新檔,以備操準決誤造成檔案丟失或損壞時可呼叫最近相鄰的檔案重做。複雜零件不要用一個文件從頭做到尾,因為當做某些操作導致產生 “無引數” 實體,存檔後,就無法再回到原來引數齊全的實體了。因此複雜零件應多做備份,待確定完成後再將前面已無用的備份刪除,這樣可避免很多問題。

(7)要常向別人請教,和他人討論,透過交流可開闊思路,提升專業技巧,有時還可找到更佳的方法,不致於讓大腦陷入思維定勢。

8)應當針對實際遇到的問題多上機、多實踐,這樣動能瞭解得更深入,發現不常用的功能,有時還能對解決問題起很大作用。

9)對解決不了的問題應及時做下記錄,以便能集中請教。對解問題的方法也應及時記錄下來,以便日後使用及備忘。條件允時,應多與外單位交流,取長補短。

UG模具設計初學者必須要掌握的軟體技巧

掌握了以上的UG基本建模技巧後。使用UG軟體的加工模組對模型進行分析處理。直接生成機床程式碼,並在加工中心上進行零件製造。可以減少錯誤,提高工作效率。透過進行復雜實體建模。進而加工。能夠大大減少新品試製的費用(如省去開模費用),節省新品研製時間,具有很好的經濟效益。

經驗總結!如何才能學好塑膠模具設計

首先我們拿到了一個產品後,先不要急著分模,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先檢查產品結構,包括拔模,厚度等模塑型問題。當然這些對於一個剛剛從事模具結構設計的人來說,可能是比較困難的。因為他們可能不知道如何才是比較適合模具設計用的產品,這些沒關係,只是自己日常積累的一個過程。當你分析完產品的拔模,壁厚,以及在出模方向有倒扣的地方後,你基本上已經知道了模具分型面的走向,以及澆口的位置,當然這些最終還是要跟客戶確認的。

有人說,是不是我分析好了產品結構後,就可以開始設計模具了呢,答案當然是NO。要想在設計時少走彎路,一些關於影響模具結構的專案是一定要確認好的。

具體內容如下:

1,客戶用來生產的注塑機的噸位及型號型別,這個確認不好,你就沒法確認你模具的澆口套的入口直徑以及定位圈的直徑,頂出孔的大小跟位置,還有注塑機能伸進模具內的深度,甚至模架的大小,閉合高度等等。你辛辛苦苦的設計好了一套用油缸抽芯的模具結構,你也頗有成就感,可模具到了客戶那裡沒法生產,因為客戶那裡只有電動注塑機,而且沒另外加中子,估計那時你會有種欲哭無淚的感覺。

2,客戶注塑機的碼模方式,一般常用的是壓板碼模,螺絲碼模,液壓碼模,磁力碼模等等。這個確認好了,你才知道你設計模具時,到底需不需要設計碼模螺絲過孔或者碼模槽。

3,剛才我們分析後的產品的問題點,以及產品夾線,產品材料及收縮率。不要想當然的認為PP的塑膠收縮率就一定是1。5%,這個一定要跟客戶確認好,要知道他們最終用於生產的材料是什麼牌號的,有沒有新增什麼改性材料等等。

有條件時,最好能熟知產品的裝配關係以及產品的用途等等,這些資訊對於將來的模具結構設計是非常有幫助的。因為了解了這些,你就知道哪些是外觀面,哪些是非外觀,哪些地方的拔模角度是可以隨便加大的,哪些地方是不能改的。甚至包括一些產品的結構,如果你瞭解了產品的實際裝配關係以及用途,你就知道哪些倒扣結構是可以取消或改成另外一種簡單形式的。一定要牢記,做模具的過程就是把複雜問題簡單化的過程。

常看到一些人以做了一套多麼多麼複雜的結構而感到驕傲自豪,我覺得那是非常得無知。因為很多產品工程師可能會由於自身的經驗問題,設計了一些不太合理的結構,如果作為下游工序,不能幫他們指正的話,他們可能永遠都覺得那樣設計是沒問題的。那我們產品工程師的進步就會非常的緩慢。

4,模具水路外接引數,油路外接引數,電路外接引數,氣路外接引數。

只有在設計之前瞭解了客戶這些要求之後,你才能有預見性的設計水路油路氣路,別到時辛辛苦苦設計好了模具,後來發現客戶需要在模具內部串聯油路,那時你再改動,估計會累個半死,因為你水路,頂杆,螺釘什麼的都好不容易排好了位。像這四路的設計順序一般是先保證油路,因為油路要分佈平衡,特指需要油缸頂出的模具結構,如果油路不平衡的話,油缸頂出的動作就會有先後,容易頂出不平衡。當然也可以採用齒輪分油器,但那樣就更復雜了。其次是水路,因為水路要保證冷卻效果,分佈不均會影響產品質量及模具壽命。最後才是氣路跟電路。在模具上的放置順序是,最靠近TOP方向的是電路,然後是水路,氣路,最下面的是油路接頭。

5,其它未盡事項。掌握了這些資訊後,我們就可以著手設計模具了。

首先是分模,這個過程估計是大家都比較喜歡的過程。因為分出模來有成就感。拉分型面的原則就是簡單即好,能拉伸出來的堅決不掃描,或者用其它高階命令。

其次拉分型面時要有大局觀,儘量簡化分型面,不要搞的七七八八的,如果不是精密模具,那些0。1~0。5的插穿位能避免的就要避免。

另外分型面還要遵循一個原則,就是儘量順著產品趨勢做。

那樣做出來的分型面才會beautiful。串插一句題外話,在學習三維軟體時,一定要切記,每個命令的原理都弄明白,那你就知道在什麼時候能用到那個命令。很多時候重要的不是你不會用軟體,而是你不會活學活用軟體。同樣一個命令,有經驗的人會有很多種靈活的用法,這點體現在UG上是最明顯的。

一句話,重要的是思路,而不是工具本身。在做分型面的時候,只需要知道,插穿面的角度能大就大,碰穿面的面積能大就大,拉出來的枕位能寬就寬。要充分考慮你現在手上拉的這個分型面將來實際模具做出來後,人家車間負責飛模的師傅會不會罵你就行了。如果你覺得不會捱罵,那就OK,繼續進行,當將來你真的被罵了,這些就是你的經驗。

在做分型面的同時肯定是要考慮滑塊跟斜頂的排布的,因為那些也要涉及到分型面的改動。典型滑塊結構就是三角函式關係,這個沒事自己多算算就行,但要保證斜導柱的角度不要太大,儘量做到30度以下。

斜導柱選用的原則就是能粗就粗,別太小氣,因為斜導柱是要受力的。另外滑塊也分很多變異的結構,

說著說著,我們分模分好了。接下來就是模具結構的排位了,這些內容都是事先要理清頭緒的,根據產品的實際情況,選用不同型別的模具結構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