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在,兄弟姐妹是一家”的後半句道出人性的根本,有道理嗎?

生活中常聽見別人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這樣的一個“寶”,不僅是因為曾經那生活的閱歷會給後輩提出寶貴的建議,更因為家裡的老人會是一個大家庭的核心,他的存在能化解許多的問題,如果老人不在了,許多情感就變得微妙起來,甚至是兄弟反目都不一定,古人說“父母在,兄弟姐妹是一家”道出了人性的根本,你知道是啥意思嗎?

兄弟姐妹是一家

時常有這樣的新聞,報道那些“四世同堂”家庭的歡樂,常言道

“家和萬事興”,一個能幾代人都生活在一起的家庭,一定是其樂融融的,生活中充滿了對於未來的渴望,和親情的溫暖,這樣的家庭氛圍是令人羨慕的

,也是許多人內心所向往的,畢竟每個人的人生只有一次機會,誰不想自己和家人可以生活的幸福。

“父母在,兄弟姐妹是一家”的後半句道出人性的根本,有道理嗎?

《史記》裡說“平原君家樓臨民家”,這裡的

“家”是說住宅和房屋,

《孟子》裡說“數口之家,可以無飢也”,這裡的

“家”是說家庭和人家

“一家”不光是說住在同一個屋簷下,更說的是一個親密無間的家庭

,打仗親兄弟,上陣父子兵,無論到了什麼時候,一個家人的團結永遠都是你前進的保障。

“父母在,兄弟姐妹是一家”的後半句道出人性的根本,有道理嗎?

很多人都知道李世民的玄武門之變,然而那是在大唐基本穩定了天下面對至尊寶座爭奪的時候,

在大隋王朝風雨飄搖的時候,李世民和哥哥李建成還有弟弟李元吉可是親密無間的好兄弟,李家父子之間在創業階段那可是親密的一家人

,李建成在背後守家,李世民在外征戰和拼殺,像極了朱棣和朱高熾父子幾人。

兄弟姐妹是親戚

都說天下無不散之筵席,人生也會有終點,生老病死是每個人都無法跳過的坎,

當父母離開的那一刻,有的家庭裡還會是兄友弟恭的生活,有的家庭會變成兄弟反目的那種關係,

可見有父母的時候,還是比較和諧的,能有一個人來調解中間的家庭矛盾。

“父母在,兄弟姐妹是一家”的後半句道出人性的根本,有道理嗎?

《隸釋》說“寮朋親慼,莫不失聲,泣涕雙流”,

這裡的親戚是指有血緣關係的人

,而《鳩賦》裡說“何依恃以養育,賴兄弟之親戚”,

這裡的親戚是指那些關係比較親近的人

當父母不在的那一刻,兄弟姐妹之間有可能是變成那種只是和你有血緣關係的人,或者說是關係比較近的人

,和家人之間簡直是天壤之別的對待方式。

古人常說“自古君王多薄倖,最是無情帝王家”,

曹操的兒子們在爭奪魏王之位以前,未必不是兄友弟恭的家人,只是在面對那樣一個君臣有別的尊位時都動了自己的私念,才會有了著名的《七步詩》

,曹植說“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自此之後一母同胞的兄弟不再是家人而是親戚。

“父母在,兄弟姐妹是一家”的後半句道出人性的根本,有道理嗎?

落地為兄弟

孔子收弟子時真的做到了有教無類,司馬牛和子夏都是孔子的學生,有一天司馬牛非常憂憤的說到自己以後沒有兄弟了,子夏安慰他說“

死生有命,富貴在天,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

”,就是告訴大家,一個人無論處在什麼樣的境地,都要先做好自己,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

“父母在,兄弟姐妹是一家”的後半句道出人性的根本,有道理嗎?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風貌,古人講究“尊卑有別,長幼有序”,

之所以生出那些兄弟內鬥的事情,都是因為有人沒有做好自己,才產生了最後壞的結果

,如果哥哥做事自己能力突出,人格魅力突出,又何必擔心別人來搶自己的位置,如果弟弟不是私慾膨脹,又怎麼會有那些兄弟鬩牆的事情發生。

“父母在,兄弟姐妹是一家”的後半句道出人性的根本,有道理嗎?

古代社會里的那些皇家子弟,之所以有人爭奪皇位,首先是因為大家都認為自己遵守的是大義,因為繼承的時候有三個規矩,就是“立嫡立長或立賢”

,其實也是讓大家知道,不論古代還是現代社會,規矩不是一成不變的,想要有利於自己的結果,就得先做好自己,這樣的話無論父母是否在,兄弟姐妹之間都是兄友弟恭的家人。

結語

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的小心思,因為人心是最難捕捉的,但是無論是兄長還是家裡的弟弟妹妹,大家只要都做好自己,這個家就永遠都會像家人一樣生活,只有不努力的自己才會把一切不順歸咎於其他上面,而對一些東西過分的索取,不論那些是否應該為自己所得,人啊!只有做好自己才不會有那麼多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