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喜歡“扔東西”的人,除了念舊,這些特質更需留意

文:有喵,一位如喵一般敏銳和獨立的文字師。

寫每個平凡人的故事,分享平凡中的感動,關注每段不平凡的經歷。

圖:來自網路

不喜歡“扔東西”的人,除了念舊,這些特質更需留意

1>不喜歡“扔東西”的人,生活品質上,往往不會過得太好

部分人會認為,一個人不喜歡“扔東西”,凡事偏愛於“留著”,是念舊的表現。

曾不止一次到過這樣的人家裡,都有種相同的感受:小小的空間裡,彷彿五臟六腑都被塞滿了各式各樣,不加分類的物事。

身在其中,就連一次輕輕的呼吸,都會感到胸口憋悶。

而且,這類人有個共同的特質。他們將一些東西留著不扔,是一種下意識行為。

即,他們自身並不認為對應的某些東西,應該被扔掉。或者說,應該被及時扔掉。

這樣的群體裡中,心理上的拖延症只是表層現象。

不喜歡“扔東西”的人,除了念舊,這些特質更需留意

2>不喜歡“扔東西”的人,隱藏的這幾層特質,不容忽視

著手這個話題前,朋友中一位姑娘分享了她的經歷,主人公是她正在交往的男友。

初次進入男友的獨居環境,源於偶然。與其他女性一樣,她大吃一驚。

據她所說,她當時的表情一定很難看,因為她可以清晰回憶起男友當時的慌亂。

其實,各種不好聞的味道,與髒亂的物品,她尚且有些心理準備。只是,對於滿屋子的“垃圾”,她實在無法理解。

它們包括,喝完後東倒西歪,擺在茶几或躺在沙發上的塑膠瓶;雪糕被吃掉後的袋子;分佈四處的空紙箱;各種綁帶與塑膠袋;無人問津的零食,形容枯槁的盆栽枯草等。

不喜歡“扔東西”的人,除了念舊,這些特質更需留意

這些現象之下,恰好對應著主人公不同的思維特質,在此,希望得到更多人的注意。

做事缺乏條理,自我缺失

心理學上,從一個人物品的擺放,能大致看出一個人的思維狀態。

一個人凡事喜歡留著,將其放置到檯面上,多是不夠自信的表現。

因為,若將東西放到別處,收到櫃子裡,或根據使用完的感受進行判斷,決定去留,他們心裡沒底,下次需要的時候是否能順利找到。

做事缺乏條理,是導致類似現象產生的主要原因。

權衡下,他們寧願被物品牽著鼻子走,對其小機率的用處順服。也不願進行分門別類,將精力投放到自認為作用甚微的行為裡。

不喜歡“扔東西”的人,除了念舊,這些特質更需留意

不擅長做決定,容易被人或事推著走

不喜歡“扔東西”的人,主要受兩種想法干擾。

其一,擔心仍有用處,其存在的後果自己可以接受;其二,認為自己做不了決定,相關之人可能會給予否定。

人際關係裡,他們時常缺乏主見,喜歡跟隨,而不是主動組織與發動。

某種程度上,他們屬於“循循善誘”之徒。能夠聽從他人的意見,且容易相信他人的好意。

個人生活與工作裡,更無法避免地受到他人的影響。

與之來往,我們要注意,不能過於信任。若不得已,需要將整件事交由他們辦理時,要提前做好其他干擾因素的防範備案。

不喜歡“扔東西”的人,除了念舊,這些特質更需留意

表面溫和,容易犯倔

不喜歡“扔東西”的人,待人處事自然少一些尖銳。

通常情況下,他們以溫和的外表示人,給人好相處,好溝通的感覺。

但因為對一些事缺乏深度認識,思考上有所欠缺,他們有時容易陷在單方面淺薄的邏輯裡。

當身邊人發出越多的質疑,言行上充滿越多負面的抵抗,他們越會心亂如麻,沉在自己的世界裡,四處亂撞。

潛藏在心底的卑微,會瞬間主導他們對自尊的維護。

此時若要“破局”,卸掉他們的心理防線是首要。

不喜歡“扔東西”的人,除了念舊,這些特質更需留意

沒什麼城府,且安於現狀

凡事偏向於“留著”的人,對生活品質的要求,普遍不高。

作為朋友,他們是忠誠可靠的夥伴。可以放心與其分享,或傾訴自己的心事,他們的耐心與理解從不欠缺。

可在其他身份上,他們就不會那麼讓人滿意。

他們是沒什麼城府,容易安於現狀的一類人,即使肩上扛著責任,情感裡充滿期待,他們也很難足夠自律,約束自己隨時保持向前的動力。

現實中,與之來往我們要做好心理準備,他們可能是容易洩氣的一類人。對其,可以適當地引導與鼓勵,少一些責怪與施壓。

不喜歡“扔東西”的人,除了念舊,這些特質更需留意

3>對於這類人,不能照顧成自然

若與之共處,對其生活方式感到不適,我們不能總是代替他們對生活加以歸置。

應該從單獨的一件事做起,引導他們儘量在當時完成。並且,在理性邏輯上,讓他們充分意識到行為的必要。

如此,許多問題才可能得到真正的改善。

-END-

喜歡請在下方點贊、分享、收藏和評論。

更多情感故事分享和問題,可以進入作者主頁或下方的卡片,一鍵諮詢。

別忘了,一隻溫暖柔軟的喵,在家裡等你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有喵述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