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控制脾氣也是一種修行

《莊子·庚桑楚》中講:

敬之而不喜,侮之而不怒。

順時不喜,逆時不怒,不被情緒牽制才是一個人最好的狀態。

發脾氣是本能,控制脾氣才是修養。

任何時候,都不要做情緒的奴隸,你的情緒決定了你的命運。

學會控制脾氣也是一種修行

生活中90%的煩惱,並不是因為事情本身,而是你對這件事情的反應所帶來的煩惱。

一個壞情緒爆棚的人,即便身處光明,也會覺得世界黑暗。

因為憤怒會讓人失去理智,變得衝動。

真正強大的人,從不會被情緒牽制,能夠抵擋壞脾氣的侵襲。

學會控制脾氣也是一種修行

一代戰神西漢名將韓信,他出身貪賤,從小就失去了雙親。

為了生存,韓信只好到當地的淮水鈞魚,有位洗衣服的老太太看韓信可憐,就經常從家裡帶飯到河邊給他吃,因此遭到了周圍人的歧視和冷遇。

有一天,韓信在集市上被一屠夫欺負,屠夫對韓信說:

“你雖然長得人高馬大,每天揹著一把劍,其實你就是裝裝樣子,什麼本事都沒有。如果你真有本事的話,你敢用你的劍來刺我嗎?如果不敢,你就從我的褲襠下鑽過去。”

學會控制脾氣也是一種修行

面對惡霸的侮辱,韓信恨不得立刻拔劍殺了這個屠夫,可他明白強龍壓不過地頭蛇,如果發生衝突,吃虧的是自己,得不償失。

況且韓信熟讀兵法,立志要幹出一番大事業,於是強忍怒火,硬當著眾人的面,從那個屠夫的褲襠下鑽了過去。

正是因為韓信能控制住常人無法忍住的壞脾氣,受常人所不能受之“胯下之辱”,才有了後來施展抱負的機會,最終成為一代戰神,直到如今依然被後人敬仰。

學會控制脾氣也是一種修行

《莊子·天下》中講:

“不譴是非,以與世俗處。”

真正有本事的人,不是居高臨下脾氣大,而是甘居人下脾氣小,積攢福報。

一個人的憤怒,說白了,就是對自己無能的痛苦,往往還會因圖一時之快而釀成悲劇。

學會控制脾氣也是一種修行

三國裡的張飛,能成為一代將領,自然有他過人的本領,卻死得很憋屈,他不是在戰場上慷慨赴死,而是被自己的情緒殺死了。

聽到好兄弟關羽被害,他怒火中燒,血淚佔襟,隨後借醉鞭打士兵,要他們日夜趕造兵器,想要馬上為兄弟報仇。

最後部下範疆與張達忍無可忍,趁張飛醉酒時,將他刺殺在了軍營裡。

學會控制脾氣也是一種修行

《太上感應篇》中講:

“禍福無門,惟人自召。”

每個人的禍與福都是自己修來的。

你的脾氣裡,藏著格局與氣度,更藏著福氣。

學會控制脾氣也是一種修行

一日,道長帶著小道童下山出遊,經過客棧,吃飯休息。

一個小孩從他們身邊經過,不小心摔倒在地,道長趕忙將孩子扶起,檢查孩子有沒有受傷。

可孩子的母親反而說到:“修道之人怎能欺負一個孩子,要是孩子受傷了,我和你沒完。”

周圍的客人看不下去,指責孩子的母親蠻不講理:“孩子明明是自己摔倒的,道長好心扶起,怎能不分青紅皂白就誣陷別人呢?”

學會控制脾氣也是一種修行

事後,小道童問道長:“您被誤解,為何不還嘴?”

道長笑著說道:“一個人的脾氣裡,藏著自己的福氣,何必因為這種小事壞了自己的福氣呢?“

此話恰巧被目睹了事情經過的富商聽到,感到十分敬佩,當即承諾要為道長修繕道觀。

學會控制脾氣也是一種修行

老子有言:

“善戰者不怒,善柔者不辯,善勝者不爭。”

做人要像河流一樣,遇到障礙繞道而行,而不是橫衝直撞。

面對令人惱火的事情,一笑而過才是最有力的還擊。

餘生不長,不要將時間浪費在發脾氣上,少發脾氣,就能多發現生活的美好。

睿智燈塔,智慧傳家。北京卓訓教育以推動家庭教育進步,幫助更多家庭啟智明理、獲得幸福為使命,透過“網際網路+智慧教育”創新發展思維,致力打造一站式智慧家庭生活解決方案的“智慧家庭驛站”,共同營造全家人的智慧課堂,打通智慧家庭教育最後一公里路,成就智慧父母,培育未來英才。